文|屠海鸣
今年在世界经济仍充满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和经济界人士格外关注中国经济。于周日(24日)至周一(2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吸引了110多位世界500强企业首脑、国际组织高层官员及外国学者参加。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持续发展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这个主题既是对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客观描述,也充分体现了各界对中国经济行稳致远、高品质发展的关注和期许。李强表示,当前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中国将以务实有效的行动推动高品质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论坛每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已成为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观察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视窗,今年来华参加论坛的嘉宾比去年又有大幅度增长,折射出世界各国看好中国经济及在华投资。
李强总理的主旨演讲,令人看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中国经济确定性令人信服,搭乘“中国快车”的时机不容错过,再次给世界经济注入“中国信心”。
香港作为与内地联系最为紧密的经济体,也可以在从中获得发展的正能量。
“5万亿+”市场需求 “蛋糕”诱人
李强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大力推进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
投资、消费、出口被称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李强此处提到的“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表明中国将把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推手。
“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是一举多得之举,一方面可以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可以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家庭,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那么,“设备更新”的背后有多大市场?据统计,2023年,中国的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设备更新的需求不断扩大,这将是每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
“以旧换新”的背后有多大市场?据统计,截止2023年底,中国的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36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可以创造万亿元规模的市场空间。
也就是说,以上两项的每年的市场规模是“5万亿+”!而“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的过程将持续数年,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其中蕴藏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了“四大行动”: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这意味着这个每年“5万亿+”的巨大市场已经打开,谁能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谁就抓住市场机遇,享中国这一轮发展的红利。许多有眼光的跨国企业已经看到了这个巨大的“蛋糕”,正在积极准备。
香港的制造业企业较少,似乎难以跻身“5万亿+”的市场,但看到香港仍有“分蛋糕”的机会。其一,由港资控股参股的制造业企业为数不少,这些企业完全可以跻身这一市场;其二,消费升级离不开金融支持,也离不开保险和再保险等业务支持,香港的金融业发达,可为内地居民提供金融服务,间接参与这一市场。
拓新质生产力 布局之处机遇多
李强指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讨论时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最近一段时间,中央媒体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表多篇评论,阐述其中深意。
“因地制宜”意味着各地必须形成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产业图谱,按图索骥、扬长避短,根据产业链供应链配套情况去规划、设计新质生产力发展。由此,各地的“打法”必然不同。本次论坛期间,参会的部分外国企业家造访了北京、上海等地,已开始与当地对接,探讨扩大在华投资。
德国拜耳集团首席执行官安德森(Bill Anderson)表示,去年在北京设立了亦庄开放创新中心,在上海设立了Co.Lab共创平台,今年还将在上海成立一个新的健康消费品创新中心。
美国苹果公司(Apple)CEO库克(Tim Cook)面对记者追问时兴奋地说:“我爱中国,也爱中国人。”显然,库克的“爱”不是无缘无故的,他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嗅到了发展机遇。
在西门子(Siemens)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博乐仁(Roland Busch)看来,新质生产力涉及高科技、高质量和高效率,与西门子的战略完全一致,他说:“我们相信数字化技术、人工智慧技术是西门子正确的技术部署,可以真正支援中国培育新质生产力。”
的确,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新旧动能转化艰难的背景下,李强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阐述,令外国企业家看到了“中国号”经济巨轮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潜力,也从看到了自己的机会所在。许多企业家表示,他们的企业在中国或增资扩产。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香港同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香港的优势是现代服务业,香港应该发挥金融、贸易、航运、国际仲裁、产权交易等方面的优势,与内地省份对接,为内地布局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供服务。同时,香港应利用好自己的科研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一方面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另一方面,按照“人工智慧+”的思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李强指出,今天的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我们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依法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不断以更高水准的开放链接世界。”
制度型开放 搭桥铺路链接世界
李强讲话展现出大国风范,体现出中国推进高水准对外开放的决心。环顾当今世界,美西方的政客以意识形态划线,把经济问题政治化,试图隔断与中国的联系。这是严重违背经济常识的做法,不可能成功。
事实上,许多跨国公司的老板是清醒的。从此次参加中国经济发展高层论坛的嘉宾来看,苹果、西门子、拜耳、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等跨国企业的老板悉数到场,这正是“用脚投票”,做出了投资中国的选择。
制度型开放是最根本的开放,也是最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的开放之举。在一些国家政客忙着与中国“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的时候,中国却把开放的大门愈开愈大,并按照国际标准修订自己的制度,“铺路搭桥”链接世界,这不仅是为了中国利益,也是为了在华投资者的利益,更是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做贡献。李强关于“制度型开放”的阐述,受到了与会嘉宾的普遍欢迎。
内地推进“制度型开放”,同样有利于香港经济发展。香港熟悉并遵守国际贸易规则、规制,是公认的“自由港”。随着内地的“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更有利于香港当好内地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超级联络人”,外资经香港进入内地,内地企业经香港走向海外,今后会变得愈来愈顺畅。
综观李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演讲,可以用“大”、“新”、“通”3个字来概括。“大”是中国市场规模大、潜力大;“新”是中国创新有活力、有动力;“通”是中国下决心推进高水准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地链接世界、通达全球。这正是人们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的原因。
行政长官李家超多次表示,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特殊优势,要当好“超级联络人”和“超级增值人”,他就任以来,主动走出去说好“香港故事”、“中国故事”,已经引来中东、东盟的企业到香港投资。相信在国家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行曲”中,香港必能成为参与者、受益者、贡献者。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原刊于香港《经济日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3/28/2ATPI9hJP7NAq46uNS9SCvziXXzEo3KyEwQ.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屠海鸣
今年在世界经济仍充满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和经济界人士格外关注中国经济。于周日(24日)至周一(2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吸引了110多位世界500强企业首脑、国际组织高层官员及外国学者参加。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持续发展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这个主题既是对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客观描述,也充分体现了各界对中国经济行稳致远、高品质发展的关注和期许。李强表示,当前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中国将以务实有效的行动推动高品质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论坛每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已成为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观察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视窗,今年来华参加论坛的嘉宾比去年又有大幅度增长,折射出世界各国看好中国经济及在华投资。
李强总理的主旨演讲,令人看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中国经济确定性令人信服,搭乘“中国快车”的时机不容错过,再次给世界经济注入“中国信心”。
香港作为与内地联系最为紧密的经济体,也可以在从中获得发展的正能量。
“5万亿+”市场需求 “蛋糕”诱人
李强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大力推进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
投资、消费、出口被称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李强此处提到的“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表明中国将把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推手。
“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是一举多得之举,一方面可以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可以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家庭,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那么,“设备更新”的背后有多大市场?据统计,2023年,中国的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设备更新的需求不断扩大,这将是每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
“以旧换新”的背后有多大市场?据统计,截止2023年底,中国的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36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可以创造万亿元规模的市场空间。
也就是说,以上两项的每年的市场规模是“5万亿+”!而“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的过程将持续数年,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其中蕴藏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了“四大行动”: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这意味着这个每年“5万亿+”的巨大市场已经打开,谁能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谁就抓住市场机遇,享中国这一轮发展的红利。许多有眼光的跨国企业已经看到了这个巨大的“蛋糕”,正在积极准备。
香港的制造业企业较少,似乎难以跻身“5万亿+”的市场,但看到香港仍有“分蛋糕”的机会。其一,由港资控股参股的制造业企业为数不少,这些企业完全可以跻身这一市场;其二,消费升级离不开金融支持,也离不开保险和再保险等业务支持,香港的金融业发达,可为内地居民提供金融服务,间接参与这一市场。
拓新质生产力 布局之处机遇多
李强指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讨论时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最近一段时间,中央媒体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表多篇评论,阐述其中深意。
“因地制宜”意味着各地必须形成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产业图谱,按图索骥、扬长避短,根据产业链供应链配套情况去规划、设计新质生产力发展。由此,各地的“打法”必然不同。本次论坛期间,参会的部分外国企业家造访了北京、上海等地,已开始与当地对接,探讨扩大在华投资。
德国拜耳集团首席执行官安德森(Bill Anderson)表示,去年在北京设立了亦庄开放创新中心,在上海设立了Co.Lab共创平台,今年还将在上海成立一个新的健康消费品创新中心。
美国苹果公司(Apple)CEO库克(Tim Cook)面对记者追问时兴奋地说:“我爱中国,也爱中国人。”显然,库克的“爱”不是无缘无故的,他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嗅到了发展机遇。
在西门子(Siemens)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博乐仁(Roland Busch)看来,新质生产力涉及高科技、高质量和高效率,与西门子的战略完全一致,他说:“我们相信数字化技术、人工智慧技术是西门子正确的技术部署,可以真正支援中国培育新质生产力。”
的确,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新旧动能转化艰难的背景下,李强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阐述,令外国企业家看到了“中国号”经济巨轮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潜力,也从看到了自己的机会所在。许多企业家表示,他们的企业在中国或增资扩产。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香港同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香港的优势是现代服务业,香港应该发挥金融、贸易、航运、国际仲裁、产权交易等方面的优势,与内地省份对接,为内地布局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供服务。同时,香港应利用好自己的科研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一方面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另一方面,按照“人工智慧+”的思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李强指出,今天的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我们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依法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不断以更高水准的开放链接世界。”
制度型开放 搭桥铺路链接世界
李强讲话展现出大国风范,体现出中国推进高水准对外开放的决心。环顾当今世界,美西方的政客以意识形态划线,把经济问题政治化,试图隔断与中国的联系。这是严重违背经济常识的做法,不可能成功。
事实上,许多跨国公司的老板是清醒的。从此次参加中国经济发展高层论坛的嘉宾来看,苹果、西门子、拜耳、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等跨国企业的老板悉数到场,这正是“用脚投票”,做出了投资中国的选择。
制度型开放是最根本的开放,也是最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的开放之举。在一些国家政客忙着与中国“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的时候,中国却把开放的大门愈开愈大,并按照国际标准修订自己的制度,“铺路搭桥”链接世界,这不仅是为了中国利益,也是为了在华投资者的利益,更是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做贡献。李强关于“制度型开放”的阐述,受到了与会嘉宾的普遍欢迎。
内地推进“制度型开放”,同样有利于香港经济发展。香港熟悉并遵守国际贸易规则、规制,是公认的“自由港”。随着内地的“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更有利于香港当好内地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超级联络人”,外资经香港进入内地,内地企业经香港走向海外,今后会变得愈来愈顺畅。
综观李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演讲,可以用“大”、“新”、“通”3个字来概括。“大”是中国市场规模大、潜力大;“新”是中国创新有活力、有动力;“通”是中国下决心推进高水准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地链接世界、通达全球。这正是人们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的原因。
行政长官李家超多次表示,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特殊优势,要当好“超级联络人”和“超级增值人”,他就任以来,主动走出去说好“香港故事”、“中国故事”,已经引来中东、东盟的企业到香港投资。相信在国家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行曲”中,香港必能成为参与者、受益者、贡献者。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原刊于香港《经济日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3/28/2ATPI9hJP7NAq46uNS9SCvziXXzEo3KyEwQ.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