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国安条例已于3月23日刊宪生效,该条例和香港国安法共同构筑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屏障,维护国安港安,缠绕了香港近27年的23条立法问题终于解决,香港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以赴拚经济、谋发展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今年全国两会在港澳政协委员联组会上说,香港拚经济谋发展、香港为内地高质量发展抓机遇作贡献、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有作为善作为,不能总是说,要有具体行动、实际行动。
按照丁薛祥副总理的要求,下一步,香港如何拚经济?香港社会应理清思路,找准主攻方向,大步向前推进。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能丢失
近日,香港工商界的“旗手”、长实集团主席李泽钜在年度业绩传媒问答会上表示,近年来香港人“好辛苦”,经历“一浪接一浪”的“压力测试”,包括2019年社会事件、新冠疫情,以及现在的经济困难,如何应对要看政府。李泽巨续指出,香港一定要保住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他强调,多年来作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地位是来得不易,“千祈千祈唔好失去呢个地位”。
“李泽巨之忧”是香港拚经济的焦点之一。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确实来之不易,经过了几代人打拚,绝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丢失!如何保住并不断做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首先应分析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原因。
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全球几大金融中心背后都有庞大的实体经济做支撑。纽约金融中心的背后是北美市场;伦敦金融中心的背后是欧洲市场;新加坡金融中心的背后是东盟,再加上新加坡作为“马六甲海峡咽喉”的优势,形成了以港口贸易带动金融业的态势。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一是得益于中国内地的超大规模市场。据统计,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市值,占香港总市值超过七成,香港也是内地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二是得益于香港的“自由港”政策。香港货币自由兑换、自由进出,建立了严密的金融监管制度,这使香港的金融环境“自由且安全”。于是,许多外国企业习惯于把生产线和营销中心设在内地,把资金放在香港的银行,香港也因此成为财富管理中心。
疫情过后,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香港金融市场遇到不少困难,但内地超大规模市场和香港“自由港”的优势都没有变。这两点是影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决定性因素,根基稳定,地位无忧!对此,香港社会要有信心。
那么,变化了的因素是什么呢?是美西方的政客加紧推动与中国“脱钩断链”,或美其名曰“去风险”。他们基于遏制中国崛起的心理,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迫使许多企业放弃对华业务。以政治逻辑处理经济问题,这条路最终是走不通的。
近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在北京举行,数百位来自国际组织、跨国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美国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Tim Cook)面对记者追问时兴奋地说“我爱中国,也爱中国人”。与库克一样,许多外宾毫不吝于表达对中国市场活力的认可,他们的企业在中国或增资扩产,或加码布局,都在抢抓中国机遇。
显然,以库克为代表的企业家并未“政治上脑”,而是以“经济头脑思考经济问题”。李泽钜在此关键之时提出“香港要保住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代表了香港工商界的普遍呼声和期盼。香港社会应增强与欧美企业的黏性,向他们解说维护国家安全并不会伤及营商环境,吸引他们继续来港投资兴业,相信有眼光的企业家不会放弃香港。
此外,还应看到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2023年,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如下:美国2.5%,日本1.9%,欧罗区0.5%;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如下:印度7.7%,中国5.2%,越南、印度尼西亚两国都增长5.05%。“西方不亮东方亮”。在欧美对我不利的情况下,香港应积极开拓东盟等新兴市场,做大国际金融中心的大盘。
发展新质生产力须加快行动
近日,由恒地(00012)联席主席李家杰家族办公室“赋生资本”孵化的赛昉科技(StarFive)以及中华煤气(00003),各自与超聚变数字技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香港半导体自主研发生产。赛昉科技将在香港设立芯片实验室,致力开发“塞拉利昂”芯片及将之产业化。
笔者与李家杰先生十分熟悉,他不仅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还是拥有62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的特邀香港界别第54组的三位召集人之一。每次听他召集会议或发言,很有政治智慧。这位“赋生资本创始人”表示,期望透过基于“塞拉利昂”芯片的算力解决方案及服务,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及成功典范。李家杰指出,今年全国两会提出“新质生产力”,这次合作加深了中港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亦助推香港“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李家杰之举”是香港拚经济的亮点之一。其实,香港企业家都应响应“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及早布局未来产业。
一方面,应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香港在一些领域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处于全球“领跑”“并跑”的位置,这是优势之一;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可以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金融支持,这是优势之二;香港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这些企业大都长期深耕地产、零售、物流等传统产业,急需产业升级,这是优势之三。政府应出台鼓励政策,因势利导;企业应主动作为,进军“新赛道”。
另一方面,香港应加强与内地产业对接。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做好三篇文章:新制造、新业态、新服务。内地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是世界一流的制造业基地,发展“新制造”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内地互联网经济发达,中央政府鼓励发展“人工智能+”,未来将会出现很多新业态。香港的优势是现代服务业,香港在金融、贸易、航运、国际仲裁、知识产权交易等方面优势明显,应聚焦内地的“新制造”“新业态”提供“新服务”,与内地携手做大“新质生产力”的盘子。
聚焦“通”字谋发展不松劲
国安条例生效不久,香港的“盛事经济”又是好戏连台。在行政长官李家超的不懈推动下,包括全球投资峰会、裕泽香江论坛、《财富》创新论坛、“香港国际文化高峰论坛2024”等,都会在香港登场亮相。据悉,今年上半年的“国际盛世”就有80多项。
李家超把打造“盛事经济”作为振兴香港经济的重要举措。他多次表示,希望推动盛事经济,吸引更多旅客访港,将“人气”变“财气”,让市民共享发展红利,巩固香港作为亚洲国际城市的地位。
“李家超之谋”是香港拚经济的突破点之一。香港的明显优势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香港拚经济、谋发展应始终盯住一个“通”字做文章,从“软联通”和“硬联通”两处发力,把香港打造成“国际枢纽”。这就是李家超的“超人”之处。
“盛事经济”可以提升香港的国际影响力,属于“软联通”的范畴。李家超还特别重视“硬联通”,去年以来,他带领特区政府官员数度拜访国家部委,与广东省对接,推动香港与大湾区城市的“硬联通”。
应该看到,“联通”的潜力很大。以航空业为例,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粤港澳三地机场客运量累计约1.8亿人次。其中,香港机场客运量达3950万人次。去年底“经珠港飞”政策实施,从内地出发经港珠澳大桥前往香港国际机场的旅客,毋须办理香港入出境手续,便能陆路直达香港机场。去年4月,“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启用,这有利于香港与大湾区内各个城市建立货物流转新机制。今年,随着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系统投入运作,香港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更具有利条件。
国安条例顺利通过后的第二天,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就在深圳分别听取了行政长官李家超和立法会主席梁君彦的汇报,鼓励香港特区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要全力以赴拚经济、谋发展,传递了习主席和党中央对香港特区的关心与厚望。
“李泽巨之忧”、“李家杰之举”、“李家超之谋”,令人看到了香港拚经济、谋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香港社会应汇聚智慧和力量,于变局中谋未来,在世界经济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下决心开辟一片新天地!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文章原刊于《信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3/26/xx3u3VrFtmUUwVq6H05SJv5aRuCscnXCqYO.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屠海鸣
国安条例已于3月23日刊宪生效,该条例和香港国安法共同构筑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屏障,维护国安港安,缠绕了香港近27年的23条立法问题终于解决,香港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以赴拚经济、谋发展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今年全国两会在港澳政协委员联组会上说,香港拚经济谋发展、香港为内地高质量发展抓机遇作贡献、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有作为善作为,不能总是说,要有具体行动、实际行动。
按照丁薛祥副总理的要求,下一步,香港如何拚经济?香港社会应理清思路,找准主攻方向,大步向前推进。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能丢失
近日,香港工商界的“旗手”、长实集团主席李泽钜在年度业绩传媒问答会上表示,近年来香港人“好辛苦”,经历“一浪接一浪”的“压力测试”,包括2019年社会事件、新冠疫情,以及现在的经济困难,如何应对要看政府。李泽巨续指出,香港一定要保住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他强调,多年来作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地位是来得不易,“千祈千祈唔好失去呢个地位”。
“李泽巨之忧”是香港拚经济的焦点之一。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确实来之不易,经过了几代人打拚,绝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丢失!如何保住并不断做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首先应分析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原因。
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全球几大金融中心背后都有庞大的实体经济做支撑。纽约金融中心的背后是北美市场;伦敦金融中心的背后是欧洲市场;新加坡金融中心的背后是东盟,再加上新加坡作为“马六甲海峡咽喉”的优势,形成了以港口贸易带动金融业的态势。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一是得益于中国内地的超大规模市场。据统计,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市值,占香港总市值超过七成,香港也是内地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二是得益于香港的“自由港”政策。香港货币自由兑换、自由进出,建立了严密的金融监管制度,这使香港的金融环境“自由且安全”。于是,许多外国企业习惯于把生产线和营销中心设在内地,把资金放在香港的银行,香港也因此成为财富管理中心。
疫情过后,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香港金融市场遇到不少困难,但内地超大规模市场和香港“自由港”的优势都没有变。这两点是影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决定性因素,根基稳定,地位无忧!对此,香港社会要有信心。
那么,变化了的因素是什么呢?是美西方的政客加紧推动与中国“脱钩断链”,或美其名曰“去风险”。他们基于遏制中国崛起的心理,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迫使许多企业放弃对华业务。以政治逻辑处理经济问题,这条路最终是走不通的。
近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在北京举行,数百位来自国际组织、跨国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美国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Tim Cook)面对记者追问时兴奋地说“我爱中国,也爱中国人”。与库克一样,许多外宾毫不吝于表达对中国市场活力的认可,他们的企业在中国或增资扩产,或加码布局,都在抢抓中国机遇。
显然,以库克为代表的企业家并未“政治上脑”,而是以“经济头脑思考经济问题”。李泽钜在此关键之时提出“香港要保住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代表了香港工商界的普遍呼声和期盼。香港社会应增强与欧美企业的黏性,向他们解说维护国家安全并不会伤及营商环境,吸引他们继续来港投资兴业,相信有眼光的企业家不会放弃香港。
此外,还应看到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2023年,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如下:美国2.5%,日本1.9%,欧罗区0.5%;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如下:印度7.7%,中国5.2%,越南、印度尼西亚两国都增长5.05%。“西方不亮东方亮”。在欧美对我不利的情况下,香港应积极开拓东盟等新兴市场,做大国际金融中心的大盘。
发展新质生产力须加快行动
近日,由恒地(00012)联席主席李家杰家族办公室“赋生资本”孵化的赛昉科技(StarFive)以及中华煤气(00003),各自与超聚变数字技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香港半导体自主研发生产。赛昉科技将在香港设立芯片实验室,致力开发“塞拉利昂”芯片及将之产业化。
笔者与李家杰先生十分熟悉,他不仅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还是拥有62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的特邀香港界别第54组的三位召集人之一。每次听他召集会议或发言,很有政治智慧。这位“赋生资本创始人”表示,期望透过基于“塞拉利昂”芯片的算力解决方案及服务,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及成功典范。李家杰指出,今年全国两会提出“新质生产力”,这次合作加深了中港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亦助推香港“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李家杰之举”是香港拚经济的亮点之一。其实,香港企业家都应响应“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及早布局未来产业。
一方面,应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香港在一些领域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处于全球“领跑”“并跑”的位置,这是优势之一;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可以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金融支持,这是优势之二;香港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这些企业大都长期深耕地产、零售、物流等传统产业,急需产业升级,这是优势之三。政府应出台鼓励政策,因势利导;企业应主动作为,进军“新赛道”。
另一方面,香港应加强与内地产业对接。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做好三篇文章:新制造、新业态、新服务。内地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是世界一流的制造业基地,发展“新制造”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内地互联网经济发达,中央政府鼓励发展“人工智能+”,未来将会出现很多新业态。香港的优势是现代服务业,香港在金融、贸易、航运、国际仲裁、知识产权交易等方面优势明显,应聚焦内地的“新制造”“新业态”提供“新服务”,与内地携手做大“新质生产力”的盘子。
聚焦“通”字谋发展不松劲
国安条例生效不久,香港的“盛事经济”又是好戏连台。在行政长官李家超的不懈推动下,包括全球投资峰会、裕泽香江论坛、《财富》创新论坛、“香港国际文化高峰论坛2024”等,都会在香港登场亮相。据悉,今年上半年的“国际盛世”就有80多项。
李家超把打造“盛事经济”作为振兴香港经济的重要举措。他多次表示,希望推动盛事经济,吸引更多旅客访港,将“人气”变“财气”,让市民共享发展红利,巩固香港作为亚洲国际城市的地位。
“李家超之谋”是香港拚经济的突破点之一。香港的明显优势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香港拚经济、谋发展应始终盯住一个“通”字做文章,从“软联通”和“硬联通”两处发力,把香港打造成“国际枢纽”。这就是李家超的“超人”之处。
“盛事经济”可以提升香港的国际影响力,属于“软联通”的范畴。李家超还特别重视“硬联通”,去年以来,他带领特区政府官员数度拜访国家部委,与广东省对接,推动香港与大湾区城市的“硬联通”。
应该看到,“联通”的潜力很大。以航空业为例,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粤港澳三地机场客运量累计约1.8亿人次。其中,香港机场客运量达3950万人次。去年底“经珠港飞”政策实施,从内地出发经港珠澳大桥前往香港国际机场的旅客,毋须办理香港入出境手续,便能陆路直达香港机场。去年4月,“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启用,这有利于香港与大湾区内各个城市建立货物流转新机制。今年,随着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系统投入运作,香港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更具有利条件。
国安条例顺利通过后的第二天,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就在深圳分别听取了行政长官李家超和立法会主席梁君彦的汇报,鼓励香港特区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要全力以赴拚经济、谋发展,传递了习主席和党中央对香港特区的关心与厚望。
“李泽巨之忧”、“李家杰之举”、“李家超之谋”,令人看到了香港拚经济、谋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香港社会应汇聚智慧和力量,于变局中谋未来,在世界经济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下决心开辟一片新天地!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文章原刊于《信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3/26/xx3u3VrFtmUUwVq6H05SJv5aRuCscnXCqY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