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拟招200名小初高学生 挖掘区域文化特色 育具国际视野人才

3月20日,距离广州南站约半小时车程的佛山市中黄星瑜港澳子弟学校迎来落成典礼,大湾区再添一所港澳子弟学校。据介绍,该校办学规模为995人,今秋9月将正式开学,首批计划招收200名学生,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即K1-K12各个年级。该校还因地制宜挖掘区域文化特色,推出中华武医等特色课程。
该校坐落于顺德乐从这个以家居产业享誉海内外的小镇。在制造业当家的大湾区求学、生活,学校周边云集不同特色的产业带,一出校门即可感受道路上川流不息的货运物流和便捷多元的交通出行方式。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顾问张天保致辞时表示,期待该校利用好地域文化优势和产业实力,结合当下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热点优势,探索、培养一批批具有国际视野又有大湾区特色的青少年才俊。
结合佛山本土特色文化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原局长、考评局原主席吴克俭应邀出席该校落成典礼。“我早晨5点就从香港起身过来,一路北上,望向窗外,可以说十里不同景,大湾区的地域产业特色明显。”吴克俭期待学校能够结合当地特色,除了讲好中国故事、佛山故事、香港故事,也需要大家共同创造大湾区的故事,探索出具有大湾区特色的未来教育新方案。
“我们提供12年一贯制的中西融合国际化教育。学校在两文三语的授课语境下,全面落实香港课程框架,融入IB国际文凭教育特色及优秀中华文化学习体系,助力学生实现全球升学;同时结合佛山本土特色文化,积极建设中华武医青少年传承及研发基地学校,增进港澳台侨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培养具备爱国情怀、君子品格和全球胜任力的新时代人才。”揭牌仪式上,中黄教育集团董事长黄海峰表示,佛山是大湾区建设广佛极点城市的重要一极,顺德是创新区域重要一环。此地吸引很多港澳企业家、创新创业人才前来乐业安居。作为顺德区第一所港澳子弟学校,既是助推顺德积极配套大湾区人才服务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大湾区民生发展的幸福底色。
发挥港式教育强劲优势
“学校在『因地制宜』,联合众多传统文化教育专家在中华武医、茶道、二十四节气、东方美学、传统文化与戏剧等领域,不断设计推出系列特色课程。据香港文汇报记者了解,这所学校特别推出的中华武医课程,主要由文化理解与体验课、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和兴趣拓展课三大课型组成,分为“传统文化渊源”、“中医药与健康”、“武术之健体与修身”、“武医传统与现代科技”四个教学主题,通过多样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悟。“科学养生及健体观念从娃娃抓起,同时也培养学生们多维度看待事物的能力。” 陈海淑补充说。
港澳子弟学校的建设作为近年大湾区发展建设的重点,如何令港式教育在探索大湾区未来教育新方案时发挥强劲优势?吴克俭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时直指,教育是跟人走的,教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教育全球化需相互包容
“回到教育的场景来说,融合可以从师资培训、课程结合、双方互相增容等方面,遵循国际教育的新常态,给出探索的新思维模式。”吴克俭补充说,未来世界,各地交流,最先使用的是语言,其次就是语言背后的文化。在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地理的分界线越来越少,文化结合的趋势越来越强。这需要大家的多元理解,相互尊重。而谈到不断降低的出生率,对于香港以及整个大湾区的特色教育探索发展来说,吴克俭以港澳子弟学校为例来说,可以以港人的需要来发展教育配套,但也不能是唯一的标准。在他看来,粤港澳在迈向国际一流湾区的发展进程中,对于学校而言,最紧要的就是包容。比如大湾区和东盟的合作越来越紧密,是不是也要把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给到这些外来生?
“出生率降低,短期是挑战,中长期看来是机遇,可以容纳更多人到来,丰盛一个地区的跨文化素质。”吴克俭强调说,好的优质教育是容纳。
来源:香港文汇报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3/21/rUh3isLDeLZfqxJiu0EIHj0oQYBUZSxr3u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