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自台湾的女中医师吴品新
转骨学说,这是台湾特有生长理论的名词,在历史文献里已找不到实际出处。有一说为清末唐山人到台湾开垦时,当时社会物资短缺,父母自身已经饮食匮乏,许多孩童普遍营养不够,导致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发育不良。老祖先为了让后代子孙长得更健康、长高、强壮,提出了「转骨」的概念,因而出现转骨汤。汤内中草药组成一般包含补气、健脾、开胃、补肾、活血、通络、驱虫等,并以药膳的方式来炖补鸭公、鸡腿、排骨等,给转骨期的小朋友吃。

至于「转骨」、「转大人」是甚么意思呢?这是指儿童进入青春期的这段期间,器官发育和身高出现第二波生长高峰,这时期荷尔蒙加速儿童第二性征的成熟。此阶段孩童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会有乳房发育、出现阴毛、出现腋毛、出现月经。男孩则有睾丸变大、阴茎变长、出现阴毛、变声、出现腋毛的表现,这表示人体将由儿童状态转为大人。转骨期子女除了要适应身体的变化还要应付课业压力,加上看书或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过度耗用脑力眼力伤血耗气。起居不正常,睡眠不足,晚睡早起损伤肾气。运动不足,阳气无法有效升发。饮食不调,不吃早餐、偏食挑食、过食甜食或喜好油炸厚味、或贪食雪糕冻饮损伤脾胃等等。不只遗传,以上这些因素,包含情绪、压力、饮食、睡眠、运动都会影响转骨期的身高生长发育。

随著中医药概念普及,父母想要子女转骨、转大人可以转得更好,在寻求转骨方的同时,大多会找上专业的注册中医师咨询,而不是一昧给子女胡乱进补,揠苗助长。注册中医师会根据小朋友的体质,配合他们的成长曲线来作调整。除了帮助增高之外,同时会顾好身体的健康。透过调整脏腑机能改善偏差体质,达到促进生长发育的效果。其主要原理是顾护先天肾气,健运后天脾胃,再按小孩生理及心理状况适时加以益气补血、疏肝理气、舒筋通络等等,并非纯补。要留意 转骨增高的关键不只在于转骨中药,睡眠充足可刺激分泌生长激素,正确而适度的运动则可刺激生长板生长,像篮球、跳绳等跳跃运动就很适合常做。情绪也很重要,如果孩子从小缺乏关爱,身高也会比同龄人矮。若有先天不足也就是父母亲遗传禀赋缺陷再加上后天失调,在与同龄孩童相比时会更加明显体弱矮小。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帮助小孩打好体质顺利转大人,可透过中医师辨证论治适度给予转骨方或透过中医理疗如针灸、推拿、敷贴来辅助发育,同时也可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炎、气喘、异位性皮肤炎、过敏性体质、月经不调、痛经、情绪病、抽筋等种种问题。

那小孩甚么时候开始服用转骨方最好呢?一般来说是第二性征出现前的六个月最佳,若错过这阶段就更要把握后面六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发育的黄金期,女生约10到16岁,男生约12到18岁。每个小孩成长不同,确切时间较难确定。西医会用仪器做骨龄检测参考,医生会通过拍摄儿童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儿童的骨龄。如果骨龄大于实际年龄,后期生长空间会较小,成年身高会较低,而骨龄小于实际年龄,则后期生长空间会较大,成年身高可能较高。现代由于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孩童趋于早熟,为免错过黄金期,可提前于女孩9-10岁,男孩10-11岁时,或自觉子女成长有问题时,可带给注册医师检查一下。
想为子女转骨调理的家长要特别留意,太早乱投补药,有机会导致生长板过早闭合。小朋友的身高是与父母亲的身高有关,可以参考父母的身高做比较。调整好影响长高的因素:良好心情适度抗压、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不熬夜,加上搭配适合个人体质的转骨治疗方式,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