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梁言:香港经济增长转型亟需财政政策灵活相机发力
文丨梁言
多因素掣肘下,疫后全球经济承压复苏,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香港传统增长动能和发展优势面临挑战,加快培育新增长极面临时不我待的战略紧迫性。以战略性产业政策、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引导市场预期、撬动社会资金,是宏观政策逆周期稳增长、跨周期促转型的一般选择。联系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是香港特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工具,客观上需要发挥更大的逆周期跨周期经济调控作用。
当前,消费韧性偏强、通胀压力反复掣肘美联储政策转向节奏,港元利率跟随高企,抑制社会资金投资意愿,亟需财政政策加大发力力度。在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香港特区加大对北部都会区建设、战略性产业孵化的政策资源支持力度,反映了加快推动本地经济多元多极转型的战略决心,首次提出成立“基础建设债券计划”,及时缓解了市场对战略性项目资金来源的担忧。高利率债券发行,也为本地及国际资金提供了分享香港经济战略转型红利的资产配置机会。短期看,特区投资及其带动的社会资金投入增长,也有助于提振香港经济短期复苏增长和特区增收基础。
综合看,香港特区发债空间充裕,付息压力增长有限,增收和信心提振效应可期,政策选择体现灵活稳健特征。债务率国际比较看,以5000亿港元最大发债规模估算,香港特区债务率可能提高至9%-13%,明显低于新加坡(135%)以及美国债务率(110%)。特区政府支出增长看,2024财年香港特区债务利息支出预计为90亿港元,约占本地生产总值的0.3%,低于美国(2.86%)和日本(1.42%);债务利息支出在香港全年预算开支中的占比仅为1.1%,相当于全年预算收入的1.4%。其中,不考虑后续债务置换选择,以约4.7%的2023年香港特区发债平均利率计算,2024年新增1200亿港元发债规模,每年将增加56亿港元利息支出。若以特区债券计划上限5000亿港元计算,每年的付息支出为235亿港元,在特区开支中的占比大概为3.0%。特区政府收入增加看,战略性项目建设可带来短中期工业用地出让收入增长、中长期企业及其员工直接及间接缴税增长。比如,根据最新财政预算案,受益于工业用地面积大幅增加、2024财年地价收入预计同比增71%至330亿港元,2024年相较2023年地价收入的增量相当于全年特区预算收入的2.2%;在未来5年名义GDP复合增长5.5%的审慎预测下(疫情前10年间香港名义GDP年均增速为5.2%,实质GDP年均增速为2.8%),特区经营账目、非经营项目将分别在2026-2027财年、2028-2029财年恢复盈余,财政储备也将在2028-2029财年增至8322亿港元、相当于12个月特区开支水平。
(作者系香港经济工作者,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3/6/jL2sNuheto7H0mF6X8J8LwCOhwBWzH21GMX.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