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张斌紫荆杂志(记者 庄蕾)3月5日北京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把文化产业国际发展的当前任务确定为“培育文化产业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只有在国际文化市场中占有优势地位,才能够在国际合作中取得主动权并在竞争中胜出。”在京出席“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张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此之外,他认为应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加快构建国际文化产业交流的长效机制。国际文化产业交流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文化产业交流机制的完善和渠道的拓展。当前应加快构建更多跨区域、跨国界、跨领域的文化产业合作多边机制,加强与全球文化领域专业国际组织的联系对接,提高参与全球治理能力,提升全球产业资源调配能力和贸易规则平衡能力。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目前已与南美十国、印尼、希腊、澳大利亚等国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文化合作机制,开展了中希文化产业论坛、巴西中国文化周、“丝绸之路·创新之路主题展”等系列活动,组织中国文化代表团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南美文化产业博览会、蒙特利尔游戏峰会等国际知名展会,推动更多的中国优秀文化企业参与国际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推动成立香港文化产业联合总会,利用香港平台的信息和资金优势帮助中国优秀文化企业提高跨国经营水平和能力,增强其进入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以数字文化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已作出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大把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作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由数字产品、数字服务、数字技术和数据信息为标的物的数字文化产业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强,中国是全球数字经济第二大国,在数字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字节跳动、阅文集团、爱奇艺、米哈游等企业不断布局全球性内容生态,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与资本实力,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数字内容企业。据统计,以在线影视、网络游戏、短视频等业态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品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这些数字文化形态深受全球年轻人喜爱,提升了不同地区民众对中国文化元素的接受度。我们应充分发挥丰富文化资源优势和数字文化产业竞争力,积极布局全球文化产业市场,推动中华文化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抢占全球文化产业主导权。
三是拓展文化贸易合作渠道。充分利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引领企业开拓海外文化市场。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内外重要国际性文化展会。与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开展经营、管理、技术等人员的交流互访,多渠道吸引国外优秀创意人才来华创新创业。鼓励企业运用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新渠道拓展海外市场。发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行业协会的作用,拓展对外文化贸易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