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紫荆专稿】凌友诗:呼吁国家重视“群、敬”素质教育
文| 全国人大代表 凌友诗
习近平主席重视立德树人,叮咛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教导孩子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具纲领作用,教育部门在构建课标制定和课程教材改革相关模型时,学科是横轴,五育则常常作为模型的纵轴。
新中国五育思想的演进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1957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十分关注德、智、体,其后经1982年《宪法》确立。199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德、智、体、美”。2015年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又特别呼吁加入劳动教育,故内地的五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劳动教育最为精到。在近年全世界的教育几乎都脱离劳动的时候,劳动教育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独特之处,是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地方。
恢复群育,刻不容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作为素质教育方针的“五育”,宜根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而有所增补。
首先是不能忽视群育。近年青少年个人主义日盛,拿著手机镇日足不出户,病态丛生。在此社会背景下,群育刻不容缓。人是群居的动物,人只有在群体中,才能产生是非黑白和道德责任的观念。其次群体教育符合马克思主义,习主席提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也源自于群体意识。此外,中国人的伦理是群体伦理。恢复群育也就是恢复固有人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敬育是众德之母,文化之基
“德、智、体、美”源于西方,我们必须有一项素质教育全然从传统文化出发。这就非“敬”一字莫属。《礼记》开篇《曲礼》的第一句,是“毋不敬”。敬畏、诚敬、恭敬的态度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义,是所有美德的基础,唯东方文化所独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诚信、爱国与敬有关,对自己的职业、行业、事业要专注,成就工匠精神。爱国精神也需用诚敬去培养。
因此本人建议,在原来“五育”之中加上符合社会主义宗旨、体现中华文化伦理特质的“群育”,并加上中国人格修养所独有的“敬育”,而成“德、智、体、群、敬、美、劳”七育,将使我国素质教育方针更趋完整,这也是对治时代之弊,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须的措施。
(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3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3/5/0ogI7CNDDCKZ8RNJ9BzHazW54uWnAHzG2ZJ.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