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5日10时23分
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
惊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时天气回暖,春雷乍动,阳气渐升,万物跃动。
惊蛰是二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以昆虫习性命名的节气。冬天的时候,昆虫与小动物开始冬眠,古人称之为“蛰”。惊蛰到来时,地面气温回升,空中春雷萌动,于是冬天蛰伏的昆虫、小动物们纷纷结束冬眠醒来。古人以为它们是被雷震醒的,于是称之为“启蛰”。西汉时,因汉景帝名为“启”,人们为了避讳,将“启蛰”改为“惊蛰”,沿用至今。
【惊蛰三候】
惊蛰有三候:一侯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鸠。
紫荆杂志新媒体AIGC创意海报
紫荆杂志新媒体AIGC创意海报
紫荆杂志新媒体AIGC创意海报【惊蛰关键词:“春耕”】
“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惊蛰时节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此时雨量有限,为了农作物的健康生长,防范春旱非常重要。
3月2日,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北冷乡农民在田间进行喷灌作业。
3月3日,村民在贵州省开阳县禾丰乡马头村田间劳作(无人机照片)。
3月3日,农户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顾高镇申俞村羊肚菌种植基地采摘羊肚菌。
3月3日,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农民在麦田里劳作。
3月3日,四川省华蓥市永兴镇马架坪村农民用旋耕机耕整农田。
3月3日,在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农户在茭白田里劳作(无人机照片)。
3月3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埠头镇中药材种植户在贝母田间忙碌(无人机照片)。【香港惊蛰习俗:“打小人”】
古代农业社会,昆虫出现会导致粮食减产,此农民会用鞋打昆虫,后来流传到香港成为了“打小人”的习俗。
在香港,“小人”是指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人,亦可比喻霉气和恶运。传统观念认为,当小人近身时,贵人便会远去。如果小人避无可避,唯有将之化解,使其不再兴风作浪,而“打小人”便是驱走身边不如意之事,转行好运。
图片来源:香港旅游发展局因此,不少人若感到事业不如意、经常被人针对、别人欠债未还、身体染病,都会诉诸打小人这种方式,期望有所改变。
轩尼诗道下的湾仔鹅颈桥桥底是著名的“打小人”热门地点,每年三月初的惊蛰时最热闹,人潮把桥底挤得水泄不通,民众按习俗来光顾“拜神婆”(又称“小人婆”)打小人,也有游客慕名观看这项被列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仪式活动。

“打者”大部分为年迈的老婆婆,每打一次小人,收费大约50港币。
“打小人”六步骤:
一、奉神
用香烛供奉天地神明,呈报小人姓名。
鹅颈桥打小人之“奉神”二、禀告
将委托人之姓名、生辰八字等写在符上,或特定小人姓名等。
三、 “打小人”
拜神婆念念有词“打你小人头、打到你有气无掟唞……”,并用力拍打两张小人纸,直至毁掉成纸碎。
来源:《大公报》四、祭白虎
纸碎放入黄色的纸老虎内,再象征式放入麒麟口中,最后将纸制白虎烧掉。
五、进宝
将“招财进宝”金银纸等焚化供奉鬼神,有助增旺委托人的财运、桃花运等。
六、铜钱易卦
掷出圣杯象征仪式完成,最后小人婆根据卦象相赠两句。全程历时10分钟左右。
(各档主做法未必完全相同,感兴趣的大家可以去亲身感受一下)

蛰久者 飞必高
厚积薄发就在此刻
蛰伏已久的你 准备好一鸣惊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