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杂志(记者 冯琳)北京报道:2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介绍,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9.4万件,科研机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2.9万件,合计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1/4。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王培章指出,当前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利成果“不愿转”的顾虑、“不会转”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梳理盘活有价值却被闲置的专利成果是推进专利转化运用的重要任务。今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国资委、中科院等7个部门,按照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的总体部署要求,出台了《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
在总体目标思路上,方案明确了“全面盘点、筛选入库、市场评价、分层推广”的工作原则和“边盘点、边推广、边转化”的工作思路;强调要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和专业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盘活存量和做优增量两方面发力;提出到2024年底前实现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有效专利盘点全覆盖,2025年底前加速转化一批高价值专利,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和实施率明显提高。
在主要任务上,方案明确了全面梳理盘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组织企业对筛选出的可转化专利进行评价反馈,分类开展高价值专利对接推广和落地转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优专利增量等4方面工作。
在组织实施上,方案从加强组织调度、强化激励约束、做好宣传培训、加强监测评价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新闻发布会现场王培章表示,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存量专利,是着眼创新源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工作,也是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部署的首要任务。方案聚焦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工作,突出发挥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突出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主体作用。高校和科研机构是专利盘活的第一责任人,截至去年年底,共有有效发明专利102.3万件。高质量地完成存量专利的盘点、筛选等工作,需要依靠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把能够转化的专利存量家底摸清摸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二是突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一方面,建立市场评价机制,由企业对高校、科研机构盘点的专利进行产业化前景分析,形成内容更加丰富的专利转化资源库。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市场力量,在专利对接推广、落地转化过程中,调动企业、投资机构、服务机构等多方面积极性,合力推动高价值专利快速转化。三是突出发挥政府服务支撑作用。我局将搭建统一的综合服务平台,支撑数据汇集共享,会同地方开展对接推广活动,组织公共服务机构参与盘活工作。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也将持续优化配套制度和政策,加强引导激励,为专利转化运用营造良好环境。
具体操作上,将采取“一平台、两端点、三个库、四步走”的思路。“一平台”,即依托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政府做好保障,提供数据汇集、分类整理、分析匹配、跟踪反馈等服务支撑。“两端点”,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从供需两端分别对存量专利进行筛选评价,并通过反馈技术改进需求和产学研合作意愿,建立有效的对接机制。“三个库”包括由高校、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形成的基础库、经筛选评价后的可转化资源库和按产业领域组建的评价专家库,三库协同支持专利评价和产业化工作。“四步走”是指按照全面盘点、市场评价、推广转化、做优增量四个步骤交错进行、压茬推进盘活工作,实现“边盘点、边推广、边转化”,并在存量专利盘活的基础上,以产业化为导向做优专利增量。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2/27/7KwgAqRenV3NSYa0xDjxgFq0X8WOXwE1OD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