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文耕
「兔」是一种属相,在甲骨文字形中分别有十二属相,十二只动物的写法。从这一点上也可以发现甲骨文的字形和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必要的一些文化元素都是紧密连接的。当然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在中国的典故当中,也有一些跟兔子相关的一些内容。
【兔子】
我们先来看一看兔的甲骨文写法以及在甲骨文字典中对这个字的解释,和其它动物的甲骨文写法相比的话,兔的甲骨文写法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尾巴非常特殊,有的甚至是没有尾巴,有的尾巴特别的不起眼,这不正反映了兔子的尾巴特别小,特别短吗?所以甲骨文字典中对这个字的解释:以长目短尾特征象兔之形。

【兔,演变】
甲骨文字形中虽然有不同的写法,但是都以豁唇短尾特征,象兔之形,字形有异而所象实同,说文解字中对兔的解释:兔,兽名,象兔踞,后其尾形,兔头与㲋头同,甲骨文皆象兔立形而非象踞形。踞就是蹲坐在那儿,甲骨文字形对于兔子的特征用非常简练的线条就能够刻画出来实属难得,真的让我油然而生的升起对古人的敬佩之情——能够用非常简单的线条表达出事物的特点来。
兔子除了尾短之外,其眼睛还特别大,在甲骨文字形当中并没有反应出它的耳朵,在实际中看兔子的话,它那耳朵很多时候都是附在身上的,它没有竖起来,所以甲骨文字形抓住了兔子的两个重要特征,一个是它的眼睛大而圆,一个是它的尾巴短而小,根据这些特点就确定是兔的甲骨文写法。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后面的文字的演变,金文、小篆、隶书等等,如果和甲骨文中比较的话,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它们之间的演变关系,所以这个确定为兔的甲骨文写法是确认无疑的。

【嫦娥和玉兔】
那兔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典故呢?最重要的有一个说法就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是对人静和动两种状态的一种描述。动如脱兔,兔子跑的非常快,古人也抓住了这个特征,所以说这个人动起来的时候他的动作非常的敏捷,速度特别的快。到现在在很多地方,甚至这个狗追兔的比赛还可见,兔子的奔跑能力在陆地上是人们非常看重的,有的时候拿追兔子来训练自己的猎狗,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一些做法,所以这是最常用的一个典故。

【守株待兔】
有一个典故「守株待兔」,引自古书《韩非子》,甚至被列入小学必背的课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中国传统文化中,太阳和月亮从地球上观察是最大的两个星球或者最大的两个球体,都跟神话动物有关系,哪两个动物分别跟太阳和月亮有关系呢?跟太阳有关系的是三足金乌,而且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当中,还专门有这种三足金乌的金箔,是用纯金打造的一种饰品,说的就是这个三足金乌。兔在月亮当中就是「玉兔」,玉兔是嫦娥的一个宠物,所以玉兔在中国典籍当中,有时被称为被女性玩弄的男子。
因此了解中国的一些神话故事,其实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一些典故的一些说法,都是非常有趣且有帮助的。
【兔和免的联系】
大家可以看出来,这些说法和典故,以及在典籍当中的一些引用,其实可以反映出先人对于自然的观察,对于动物的特征观察是非常细致的,并根据他们的需要,在不同场合应用到希望或者是想法,中国很多文学经典中非常善应用这种写作手法。
「免」的写法和兔只差一个点。不仅是简化字相关,甲骨文写法也是相关的,就是根据动物「仿生」。人们冬天为了保暖御寒用动物的皮做成帽子,因为这个帽子需要缝制便有凸起的边角,就像兔子耳朵一样,所以在一些地方就把这些御寒的帽子叫做「免」,因为人们戴上去之后,像兔子的耳朵,这里反倒突出了兔子的耳朵,小朋友戴的帽子,就像有两个耳朵的动物一样,此「免」,和「兔」是有关系的。
【免就是一人戴帽子的形象】
小贴士: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商代前期的甲骨文遗存主要发现于郑州商城,商代后期以安阳殷墟为代表。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最主要的文字,考古发现卜骨数量众多,共计十余万片,内容主要是商王室的占卜记录,也可见多邦国部族的族徽称名。甲骨文约4000单字,反映了文字符号系统的基本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