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工作者要挺膺担当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观“百花迎春”节目有感
文|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代恒猛
大年初一,“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4年春节大联欢”正式与观众见面。作为年度规格最高的文艺节目,本届“百花迎春”无论是在主旨创意、艺术手法,还是参与团队、传播效应上,都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巅峰之作。尤其是,节目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以“龙腾万里 百花迎春”为主题,以三幅具有深刻蕴意的“百花图”作为起引,探究和演绎了中华文明的根与魂、体与用、源与流。与其说这是一场艺术盛典,莫如说是在新的起点上对如何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一种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科学阐释了文化的本质和“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明确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023年6月,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是继党的十九大提出“新的文化使命”、二十大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做出战略部署之后,进一步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进行了阐释,指明新时代文化建设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文化使命。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在文化传承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
非遗歌舞《龙行天下》
铜梁龙舞是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区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2006年5月20日,重庆市申报的龙舞(铜梁龙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花迎春”大联欢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以《龙行天下》作为开场表演,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舞龙遨游全场,以龙腾虎跃展现东方古国的现代生命力,以一方舞台展现文艺工作者蓬勃昂扬的精神面貌。纵观整场演出,主基调就是利用先进技术和时代艺术语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诸如敦煌艺术、古代诗词、苏绣艺术、戏曲联唱等,也有人工智能绘制百花图,实现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双向奔赴。诚所谓,“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音乐舞蹈《舞动八音盒》
此外,歌曲《同路人》驼铃清脆响彻丝路,联动外国留学生讲述“一带一路”下的世界文明的交融;音乐舞蹈《舞动八音盒》将八种不同的舞蹈结合,器乐与舞蹈《乐舞中华》以不同的中西舞蹈形式演绎中国名著《红楼梦》,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互鉴。简言之,整台节目藉助极具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特色的时代画卷,展示文艺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壮丽图景,共同奏响了戏剧、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跨界融合、交相辉映的华美乐章,在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中凝聚起乐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芭蕾舞剧《红楼梦》选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本届“百花迎春”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为指引,生动演绎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多维解读了“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深刻寓意了要坚定文化自信、要秉持开放包容,要坚持守正创新的中国特色文化建设之路。歌曲《向着光》、集体朗诵《向中华文明问好》等抒发的,正是所有参演人员,乃至广大人民群众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远大抱负和共同心声。
关键词二:“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
歌曲《梦里的珠江缓缓地流》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文艺具有时代性,要从时代和历史的高度认识文艺的使命和担当。今年是2014年文艺座谈会十周年。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切实担负起职责,“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歌曲联唱《大江大河》《唱响幸福歌》等,是对祖国大江大河、人民幸福生活的集中颂扬;歌曲联唱《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奏响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美好音符;《次仁拉索》《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山放歌》等,展现不同民族地域的魅力风情。回应时代提出的发展命题,为时代前行提供精神力量,这是新时代文艺工作最根本的使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红色组曲《革命永青春》、影视组曲《光影画卷》、歌曲《繁花依旧》,彰显了人民英雄的家国情怀;结尾歌曲《到人民中去》,体现了文艺的人民性、人民是文艺之母,是对文艺“来源于谁、为了谁、服务谁”的铿锵作答。实践一再表明,只有扎根基层,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
互动拜年《欢乐中国年》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要坚持精品奉献人民。什么才算得上是文艺精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要发掘阐释强大的精神力量,不断锤炼和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歌曲《中国范儿》体现了文艺工作者对中华文明的自信自豪;相声《文联送对联》表达了文艺工作者新的一年再启新程、再立新功的信心和决心。正如主持人所言,“我们各个艺术门类的文艺工作者,也在用更多优秀作品,燃动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范儿。”
关键词三:“文艺志愿服务的时代价值”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文艺志愿服务,一头连着文艺工作者,一头连着人民群众,是文艺工作和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志愿服务把“做人的工作”与“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贯通起来,把文艺作品、文艺创作和社会生活关联起来,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服务人民、推动创作、引领风尚的生动实践和广阔舞台。2023年,是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成立十周年。过去十年来,广大文艺志愿者坚持党的领导,做到党有号召、文艺志愿者就有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充分发挥文联系统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推动文艺志愿服务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十年来,文艺志愿服务以文艺作品为载体,以文艺技能为服务手段,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从灶台到舞台,从会场到现场,从网络到现实,从独乐乐到众乐乐,开展“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涌现了一批诸如“送欢乐下基层”“到人民中去”“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 ”等一系列品牌活动,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视听作品,在“处处、时时、人人”中充盈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着人们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在本届“百花迎春”节目中,我们看到了众多优秀文艺志愿者的身影。其中,有“时代风尚”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如参与《文联送对联》演出的相声演员李伟建、参与演唱《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的中国香港歌手、节目主持人王祖蓝等;有被中宣部等部委评为“最美志愿者”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鞠萍、国家一级演员温玉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徐涛、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李丹阳、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黄豆豆、中国内地民族流行女歌手乌兰图雅等。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领域和专业,但都怀揣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在日常工作中,他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投身到文艺志愿服务中去,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他们注重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文艺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
歌舞《和你一样》
综上,文艺志愿服务助力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恰似节目主持人声情并茂咏唱的那样:“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是文艺志愿者,我们在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中,服务各行各业,引领时代风尚。每一次携手,都能跨越天南海北,在你身旁;每一份参与,都在彼此同行共鸣——和你一样。”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文艺志愿服务成为在党领导下团结凝聚亿万群众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来源:中国文艺志愿者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2/14/gM07pwPMn6LeNrwmIE6807d54cuEVM1MsIj.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艺工作者要挺膺担当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观“百花迎春”节目有感
文|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代恒猛
大年初一,“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4年春节大联欢”正式与观众见面。作为年度规格最高的文艺节目,本届“百花迎春”无论是在主旨创意、艺术手法,还是参与团队、传播效应上,都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巅峰之作。尤其是,节目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以“龙腾万里 百花迎春”为主题,以三幅具有深刻蕴意的“百花图”作为起引,探究和演绎了中华文明的根与魂、体与用、源与流。与其说这是一场艺术盛典,莫如说是在新的起点上对如何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一种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科学阐释了文化的本质和“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明确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023年6月,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是继党的十九大提出“新的文化使命”、二十大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做出战略部署之后,进一步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进行了阐释,指明新时代文化建设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文化使命。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在文化传承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
非遗歌舞《龙行天下》
铜梁龙舞是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区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2006年5月20日,重庆市申报的龙舞(铜梁龙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花迎春”大联欢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以《龙行天下》作为开场表演,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舞龙遨游全场,以龙腾虎跃展现东方古国的现代生命力,以一方舞台展现文艺工作者蓬勃昂扬的精神面貌。纵观整场演出,主基调就是利用先进技术和时代艺术语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诸如敦煌艺术、古代诗词、苏绣艺术、戏曲联唱等,也有人工智能绘制百花图,实现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双向奔赴。诚所谓,“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音乐舞蹈《舞动八音盒》
此外,歌曲《同路人》驼铃清脆响彻丝路,联动外国留学生讲述“一带一路”下的世界文明的交融;音乐舞蹈《舞动八音盒》将八种不同的舞蹈结合,器乐与舞蹈《乐舞中华》以不同的中西舞蹈形式演绎中国名著《红楼梦》,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互鉴。简言之,整台节目藉助极具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特色的时代画卷,展示文艺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壮丽图景,共同奏响了戏剧、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跨界融合、交相辉映的华美乐章,在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中凝聚起乐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芭蕾舞剧《红楼梦》选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本届“百花迎春”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为指引,生动演绎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多维解读了“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深刻寓意了要坚定文化自信、要秉持开放包容,要坚持守正创新的中国特色文化建设之路。歌曲《向着光》、集体朗诵《向中华文明问好》等抒发的,正是所有参演人员,乃至广大人民群众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远大抱负和共同心声。
关键词二:“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
歌曲《梦里的珠江缓缓地流》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文艺具有时代性,要从时代和历史的高度认识文艺的使命和担当。今年是2014年文艺座谈会十周年。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切实担负起职责,“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歌曲联唱《大江大河》《唱响幸福歌》等,是对祖国大江大河、人民幸福生活的集中颂扬;歌曲联唱《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奏响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美好音符;《次仁拉索》《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山放歌》等,展现不同民族地域的魅力风情。回应时代提出的发展命题,为时代前行提供精神力量,这是新时代文艺工作最根本的使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红色组曲《革命永青春》、影视组曲《光影画卷》、歌曲《繁花依旧》,彰显了人民英雄的家国情怀;结尾歌曲《到人民中去》,体现了文艺的人民性、人民是文艺之母,是对文艺“来源于谁、为了谁、服务谁”的铿锵作答。实践一再表明,只有扎根基层,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
互动拜年《欢乐中国年》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要坚持精品奉献人民。什么才算得上是文艺精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要发掘阐释强大的精神力量,不断锤炼和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歌曲《中国范儿》体现了文艺工作者对中华文明的自信自豪;相声《文联送对联》表达了文艺工作者新的一年再启新程、再立新功的信心和决心。正如主持人所言,“我们各个艺术门类的文艺工作者,也在用更多优秀作品,燃动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范儿。”
关键词三:“文艺志愿服务的时代价值”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文艺志愿服务,一头连着文艺工作者,一头连着人民群众,是文艺工作和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志愿服务把“做人的工作”与“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贯通起来,把文艺作品、文艺创作和社会生活关联起来,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服务人民、推动创作、引领风尚的生动实践和广阔舞台。2023年,是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成立十周年。过去十年来,广大文艺志愿者坚持党的领导,做到党有号召、文艺志愿者就有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充分发挥文联系统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推动文艺志愿服务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十年来,文艺志愿服务以文艺作品为载体,以文艺技能为服务手段,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从灶台到舞台,从会场到现场,从网络到现实,从独乐乐到众乐乐,开展“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涌现了一批诸如“送欢乐下基层”“到人民中去”“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 ”等一系列品牌活动,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视听作品,在“处处、时时、人人”中充盈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着人们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在本届“百花迎春”节目中,我们看到了众多优秀文艺志愿者的身影。其中,有“时代风尚”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如参与《文联送对联》演出的相声演员李伟建、参与演唱《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的中国香港歌手、节目主持人王祖蓝等;有被中宣部等部委评为“最美志愿者”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鞠萍、国家一级演员温玉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徐涛、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李丹阳、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黄豆豆、中国内地民族流行女歌手乌兰图雅等。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领域和专业,但都怀揣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在日常工作中,他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投身到文艺志愿服务中去,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他们注重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文艺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
歌舞《和你一样》
综上,文艺志愿服务助力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恰似节目主持人声情并茂咏唱的那样:“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是文艺志愿者,我们在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中,服务各行各业,引领时代风尚。每一次携手,都能跨越天南海北,在你身旁;每一份参与,都在彼此同行共鸣——和你一样。”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文艺志愿服务成为在党领导下团结凝聚亿万群众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来源:中国文艺志愿者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2/14/gM07pwPMn6LeNrwmIE6807d54cuEVM1MsIj.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