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辉:推动盛事经济 需要科技及交通配套
文|黄锦辉
最近笔者参加了两场公开活动的揭幕礼。第一场活动在露天举行,主办机构安排了一个启动仪式,要求众嘉宾即场按按钮,旋即台前一台仪器便喷出肥皂「泡泡」,用来制造热闹气氛。这安排之出发点本来是好,但笔者认为效果却未尽如人意。「泡泡」一喷出,便四处飞射,坐在仪器附近的与会者都惨遭「殃及」,各人纷纷四散躲避,避免被「泡泡」弄湿,场面有点尴尬。另一场是室内活动,在湾仔会展举行,开幕典礼亦安排了类似上述的启动仪式,台前设有自动鞭炮,台上嘉宾按钮便发炮,射出彩色纸碎,而这些纸碎不仅四散在地上,更有不少散落到参加者的头发和衣服之上,宾客未至于如见肥皂泡般四方散开,但也不见得乐在其中。
笔者认为这种庆祝方法不够环保,「泡泡」、彩色纸碎到处四散,会把场地弄脏。此举不但营造不了预期的热闹气氛,反而打扰到人,让人增添烦恼。
当今持续发展ESG(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是全球的契约,特区政府亦一直不遗余力地积极推动。典礼或庆典的仪式和活动,可以多考虑结合ESG目标,减少非必要的实体用品。正因如此,笔者建议若庆祝活动组织者下次再安排同类型的开幕式时,可以采用电子工具例如利用显示屏幕模拟点燃炮竹效果,以减少废弃物排放及污染。凭藉今日先进的屏幕科技,动画效果必然栩栩如生,热闹气氛绝对会有加无减。
另外,在露天活动中,组织者利用无人机进行拍摄或表演,这做法非常普遍,效果亦很显著。其实,无人机亦都可以在室内大型活动使用,最紧要确保现场安全就可以。事实上,安排室内无人机活动有例可循,例如学展有不少这类比赛,学生团队定制自己的无人机,争取以最快时间避开不同的障碍物。要确保活动的安全性,主办方在活动现场只可容许使用小型无人机操作,而活动亦必须在围封场地进行。但会展业界却较为保守,没有完全开放,没有清楚制定无人机在大型室内活动的安全操作规范。这一点难免会影响香港发挥「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潜能,以及会展和旅游业的发展。
近期多个大型演唱会在澳门举办,主办方没有选址香港其中一个理由是香港场地太细,未能容纳过万的「粉丝」,就算有但交通又不太方便。政府已「早着先机」,于《启德发展计划》中针对这个问题,2019年起动工兴建「启德体育园」,其中包括建设一座设有50,000座席的世界级多用途体育场馆,预计今年年底启用。这是好事,但园区周围的设施兴建和商业发展现时还是慢腾腾,有市民担心日后若然配套不足,活动散场时五万人一起涌至启德港铁站,到时恐怕「元旦内地游客通宵滞留」事件难免会重蹈覆辙。
最后,特首李家超于一月廿五日在「第三次立法会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中就「推动盛事经济」的议题与议员进行深入讨论,他指出政府“希望推动盛事经济,吸引更多访客来香港,更要把人气变成财气。这不但推动经济发展,也让市民共享发展红利,同时更会巩固香港作为亚洲国际城市的地位”。要推动这计划,政府须要做好方方面面的配套,包括上述的场地设施(大型显示屏、无人机、交通)和相关的操作安排。
(作者系立法会议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副会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