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台湾地区领导人与民意代表选举落幕。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战胜国民党参选人侯友宜和民众党参选人柯文哲,以558万票、40%的得票率赢得地区领导人选举。这意味著岛内“台独”政权将继续执政,再加上赖比蔡英文“台独立场更顽固、政治性格更强硬”,以及中美战略博弈背景下美国对台渗透影响不断加深,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将面临新的复杂形势与严峻挑战,但无法改变中国大陆牢牢掌控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主动权的基本格局,以及两岸必然统一的历史大势。
文|北京 王治国
两岸关系僵局难解且有加剧可能
当前两岸关系陷入僵局的根本原因是蔡英文当局2016年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中,严重破坏了既有的两岸互信政治基础。而赖清德比蔡英文的“独”性更强,其长期鼓吹“台独”主张,极力否定“九二共识”,与岛内“台独基本教义派”关系密切,在“行政院长”任内曾公然标榜自己是“务实台独工作者”,被岛内舆论称为“台独金孙”。赖在此次选举竞选期间更大肆叫嚣执政后将延续“蔡英文路线”,宣扬“接受‘九二共识’等于放弃‘台湾主权’”“台湾问题不是内战延续而是国际问题”等谬论。
从赖已有的言行可以预估,赖当局上台执政后,势必变本加厉地推进“台独”施政。在岛内不遗余力地打压“反独”促统力量,在两岸交流交往上加大“断桥设卡”,在两岸经贸上加快“脱钩断链”,在国际上刻意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届时,两岸对立对抗的僵局不仅难以打破,而且极可能进一步固化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赖的政治性格比蔡更强硬,更具对抗性。2015年赖担任台南市长期间,曾因不满市议会的质询内容,以230多天拒绝进议会的方式予以抵制。因此赖当局上台执政后,未来两岸关系仍将处于“灰犀牛”逼近、“黑天鹅”频现的高风险阶段,甚至不排除因赖野心膨胀和战略误判导致两岸发生重大突发意外事件的风险。
两岸关系受美国因素干扰不断加大
自美国出于霸权心态和冷战思维,将中国视为最主要战略对手和最严峻的长期挑战后,就更加重视台湾作为遏制打压中国的棋子价值。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更被美视为能否延续对岛内政局以及台海局势影响力的关键战役,美方介入此次选举的力度更是前所未有。从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罗森伯格破例多次入岛“乔事情”,到邀请各参选人赴美“面试”,到快速处理参选人“美国籍”问题,到施压破坏“蓝白合”,再到直接要求参选人修改竞选主张等,手段多样、性质恶劣。
选后岛内政局发展更为美加大渗透影响涉台事务提供操作空间。赖得票率仅为40%,是历届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第二低得票率;而且民进党在“立法院”113席中,仅拿下51席,席次未能过半。赖上台后将面临“双少数执政”局面。为巩固自身执政地位,赖相较于蔡,有更强烈的争取美国支持的动机,再加上“亲美”色彩浓厚的萧美琴作为其副手,赖的对外政策恐进一步倒向美国,极力充当美“遏华”爪牙。
未来美台勾连势必加深。在政治上将不断提升双方实质关系,虚化美“一中政策”;经济上“去中入美”,加快将台纳入美主导的“排华”产业链供应链;国际上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构建“遏华挺台”小圈子;军事上加紧武装台湾步伐,发展台不对称战力。尤其是随著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临近,美民主、共和两党为赢得选举激化中美博弈并竞相打“台湾牌”的可能性大升。2024年值得高度关注的风险点包括美加大对台军售、美西方议员议长窜台、通过新的涉台法案、提升对台当局高层的接待规格等,这些都可能冲击两岸关系、加剧台海紧张局势。
岛内民意两面性
给两岸关系带来不确定性
岛内民意一直是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此次选举可以看出,“求和平、求发展、求合作、求交流”仍是岛内主流民意。竞选期间,“票投民进党、青年上战场”等口号引发岛内许多家庭的强烈共鸣,“和平与战争的选择”也一直是此次选举热门话题。岛内多家民调显示,超过七成的民众希望两岸“和平往来”;《中国时报》等岛内媒体还认为,此次没有投给民进党的六成选票,反映了台湾民众希望两岸和平的呼声;多数人仍担忧赖清德和民进党的“台独”路线破坏台海和平。这也再次印证:无论哪个政党执政,岛内民众期望两岸和平发展的强烈意愿都将长期存在。
与此同时,岛内民众“恐中拒统”意识持续强化。经过蔡当局及民进党8年执政,在其不断的灌输教化下,岛内原本较为浓厚的“主体意识”“恐中拒统”民意得到进一步催化。而“台独”意识更为顽固的赖清德上台执政后,势必加大对岛内社会的“去中国化”“台独化”影响,届时岛内民众在身份认同上“去中趋台”,在价值认同上“亲美媚日”等趋势恐将进一步强化。
岛内民意的这种复杂性、矛盾性、两面性,使得未来其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双重性和叠加性。一方面,若能充分发扬岛内民意的积极面,其将是有效牵制民进党“台独”施政、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若放任甚至强化岛内民意的消极面和对抗性,其极可能被“台独”势力利用成为谋求政治利益的帮凶,以及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干扰因素,乃至引发两岸民意的激烈对撞。
大陆仍将牢牢掌控
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
两岸关系走向在本质上是中国大陆、美国、台湾三方实力较量的结果,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步骤、速度等都受到三方力量相互牵制和博弈的影响。自台湾问题产生70多年来,中国大陆随著自身发展进步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在三方持续的较量中,逐渐成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力量,并牢牢掌控台海局势。
此次选举结果,一方面确实对两岸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带来了新的形势和挑战;另一方面对两岸关系走向的影响也具有局限性,无法使两岸关系摆脱中国、美国及台湾地区“大三角”战略格局的制约。未来随著中国大陆综合实力的继续提升,特别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的持续累积,不仅有效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的能力将不断增强;而且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将持续扩大;更能为两岸交流合作提供广阔空间和机遇;并为推动统一进程、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打造更强更厚的实力基础。
总而言之,2024年台湾地区两项选举结束后,两岸关系发展正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和新局面,整体呈现“大局可控、不确定增多、对抗性增强”等特点。面对这一新态势,希望所有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贡献力量防范化解涉台风险挑战,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大方向。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法安室主任、研究员,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2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2/2/lfyy02cWrywmT5jAhoRYPmIqhs7baSgfMjP.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1月13日,台湾地区领导人与民意代表选举落幕。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战胜国民党参选人侯友宜和民众党参选人柯文哲,以558万票、40%的得票率赢得地区领导人选举。这意味著岛内“台独”政权将继续执政,再加上赖比蔡英文“台独立场更顽固、政治性格更强硬”,以及中美战略博弈背景下美国对台渗透影响不断加深,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将面临新的复杂形势与严峻挑战,但无法改变中国大陆牢牢掌控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主动权的基本格局,以及两岸必然统一的历史大势。
文|北京 王治国
两岸关系僵局难解且有加剧可能
当前两岸关系陷入僵局的根本原因是蔡英文当局2016年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中,严重破坏了既有的两岸互信政治基础。而赖清德比蔡英文的“独”性更强,其长期鼓吹“台独”主张,极力否定“九二共识”,与岛内“台独基本教义派”关系密切,在“行政院长”任内曾公然标榜自己是“务实台独工作者”,被岛内舆论称为“台独金孙”。赖在此次选举竞选期间更大肆叫嚣执政后将延续“蔡英文路线”,宣扬“接受‘九二共识’等于放弃‘台湾主权’”“台湾问题不是内战延续而是国际问题”等谬论。
从赖已有的言行可以预估,赖当局上台执政后,势必变本加厉地推进“台独”施政。在岛内不遗余力地打压“反独”促统力量,在两岸交流交往上加大“断桥设卡”,在两岸经贸上加快“脱钩断链”,在国际上刻意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届时,两岸对立对抗的僵局不仅难以打破,而且极可能进一步固化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赖的政治性格比蔡更强硬,更具对抗性。2015年赖担任台南市长期间,曾因不满市议会的质询内容,以230多天拒绝进议会的方式予以抵制。因此赖当局上台执政后,未来两岸关系仍将处于“灰犀牛”逼近、“黑天鹅”频现的高风险阶段,甚至不排除因赖野心膨胀和战略误判导致两岸发生重大突发意外事件的风险。
两岸关系受美国因素干扰不断加大
自美国出于霸权心态和冷战思维,将中国视为最主要战略对手和最严峻的长期挑战后,就更加重视台湾作为遏制打压中国的棋子价值。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更被美视为能否延续对岛内政局以及台海局势影响力的关键战役,美方介入此次选举的力度更是前所未有。从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罗森伯格破例多次入岛“乔事情”,到邀请各参选人赴美“面试”,到快速处理参选人“美国籍”问题,到施压破坏“蓝白合”,再到直接要求参选人修改竞选主张等,手段多样、性质恶劣。
选后岛内政局发展更为美加大渗透影响涉台事务提供操作空间。赖得票率仅为40%,是历届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第二低得票率;而且民进党在“立法院”113席中,仅拿下51席,席次未能过半。赖上台后将面临“双少数执政”局面。为巩固自身执政地位,赖相较于蔡,有更强烈的争取美国支持的动机,再加上“亲美”色彩浓厚的萧美琴作为其副手,赖的对外政策恐进一步倒向美国,极力充当美“遏华”爪牙。
未来美台勾连势必加深。在政治上将不断提升双方实质关系,虚化美“一中政策”;经济上“去中入美”,加快将台纳入美主导的“排华”产业链供应链;国际上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构建“遏华挺台”小圈子;军事上加紧武装台湾步伐,发展台不对称战力。尤其是随著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临近,美民主、共和两党为赢得选举激化中美博弈并竞相打“台湾牌”的可能性大升。2024年值得高度关注的风险点包括美加大对台军售、美西方议员议长窜台、通过新的涉台法案、提升对台当局高层的接待规格等,这些都可能冲击两岸关系、加剧台海紧张局势。
岛内民意两面性
给两岸关系带来不确定性
岛内民意一直是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此次选举可以看出,“求和平、求发展、求合作、求交流”仍是岛内主流民意。竞选期间,“票投民进党、青年上战场”等口号引发岛内许多家庭的强烈共鸣,“和平与战争的选择”也一直是此次选举热门话题。岛内多家民调显示,超过七成的民众希望两岸“和平往来”;《中国时报》等岛内媒体还认为,此次没有投给民进党的六成选票,反映了台湾民众希望两岸和平的呼声;多数人仍担忧赖清德和民进党的“台独”路线破坏台海和平。这也再次印证:无论哪个政党执政,岛内民众期望两岸和平发展的强烈意愿都将长期存在。
与此同时,岛内民众“恐中拒统”意识持续强化。经过蔡当局及民进党8年执政,在其不断的灌输教化下,岛内原本较为浓厚的“主体意识”“恐中拒统”民意得到进一步催化。而“台独”意识更为顽固的赖清德上台执政后,势必加大对岛内社会的“去中国化”“台独化”影响,届时岛内民众在身份认同上“去中趋台”,在价值认同上“亲美媚日”等趋势恐将进一步强化。
岛内民意的这种复杂性、矛盾性、两面性,使得未来其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双重性和叠加性。一方面,若能充分发扬岛内民意的积极面,其将是有效牵制民进党“台独”施政、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若放任甚至强化岛内民意的消极面和对抗性,其极可能被“台独”势力利用成为谋求政治利益的帮凶,以及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干扰因素,乃至引发两岸民意的激烈对撞。
大陆仍将牢牢掌控
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
两岸关系走向在本质上是中国大陆、美国、台湾三方实力较量的结果,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步骤、速度等都受到三方力量相互牵制和博弈的影响。自台湾问题产生70多年来,中国大陆随著自身发展进步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在三方持续的较量中,逐渐成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力量,并牢牢掌控台海局势。
此次选举结果,一方面确实对两岸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带来了新的形势和挑战;另一方面对两岸关系走向的影响也具有局限性,无法使两岸关系摆脱中国、美国及台湾地区“大三角”战略格局的制约。未来随著中国大陆综合实力的继续提升,特别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的持续累积,不仅有效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的能力将不断增强;而且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将持续扩大;更能为两岸交流合作提供广阔空间和机遇;并为推动统一进程、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打造更强更厚的实力基础。
总而言之,2024年台湾地区两项选举结束后,两岸关系发展正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和新局面,整体呈现“大局可控、不确定增多、对抗性增强”等特点。面对这一新态势,希望所有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贡献力量防范化解涉台风险挑战,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大方向。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法安室主任、研究员,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2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2/2/lfyy02cWrywmT5jAhoRYPmIqhs7baSgfMj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