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一种神奇的生物,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图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极高的地位,被誉为神灵和万物之长,具有吉祥祥瑞、力量智慧、皇权富贵、神秘崇高等丰富寓意。作为“龙的传人”,华夏儿女对生肖龙年倍加珍视。2024年恰逢甲辰龙年,为向海内外读者生动介绍龙年新春民俗文化,记者采访了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文| 本刊记者 冯琳
龙的形象蕴含深厚文化意义
记者: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有哪些与龙相关的文化习俗?
张颐武:龙在中国文化里具有极高的地位,是一种非常具有力量的神秘象征,与皇权有著密切联系。关于龙的传说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代,龙有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既会飞翔又能潜水。十二生肖里,中国人对龙所寄托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龙在中国文化中通常被视为祥瑞、吉祥的象征,很多美好的事物都与龙相关,所以中国人都“望子成龙”,用“鲤鱼跳龙门”来形容发展进步,通过举行祈雨仪式与龙对话、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又比如古代的很多祭天活动也是以祭龙为中心的。
另一方面,龙相对来说性格比较暴烈。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龙的形象比较复杂,既能够给人带来好处,又具有暴烈的性格,是一种矛盾体动物。像过去皇帝之所以称作真龙天子,也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看皇帝既可以给百姓带来吉祥又可能带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暴政。再比如,民间有舞龙灯、赛龙舟等民俗活动,也是为了祈福平安,期望龙不要发怒发火,祈祷龙能体恤民情,许多民俗文化里其实都有这样一种含义。
总而言之,龙的形象蕴含著深厚的文化意义,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是中华文化丰富的象征体。
生肖年节中最具独创性的一年
记者:龙年在十二生肖年节文化中有什么特殊寓意,又有哪些特色年俗活动?
张颐武:每年的春节年俗活动形式都差不多,但对中国人来说,龙年是十二生肖年节系统里最具独创性的一年,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年份,龙年具有它独特的一些寓意。
比如民间俗语有云,“一龙治水,十牛耕田”。“一龙治水”的含义在于,龙作为掌管雨水的神灵,当它出现时,意味著新的一年将有充足的水源供应,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个好兆头,特别是在干旱的地区或者季节,龙的现身将给人们带来希望和信心;“十牛耕田”则意味著在龙年或龙日,会有十头牛被用来耕田。这不仅预示著农业生产的繁忙和丰收的前景,也暗示著勤劳的人们将会为了获取丰硕的成果而付出艰辛的努力。
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另一种说法,龙的数量越多,雨量就越少,相反龙数量越少,雨量就越多,所以也有“龙多主旱”之称。尤其在农业社会,龙年需特别注意避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这其中也蕴藏著我们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生态环境保护的现代智慧文明。实际上,这些传统说法强调的都是通过人的努力和对龙的尊重,表达对自然的顺应从而来迎合自然、驱邪祈福,祈求大吉大利。
辟邪文化,是龙年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总的来说,龙年需要避免不吉不祥的东西,祈祷风调雨顺,祈祷自然界水的循环能够顺利,让我们的庄稼长得高、收成好。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多的是会觉得龙年里世界可能会发生骚扰不宁,所以希望通过人的努力,通过祈祷祈福,让这一年更顺畅平安地过去,同时也获得更好的发展。
庆祝春节,关键在于辞旧迎新,我们要把种种不愉快、种种痛苦的问题都留在旧年,然后在一个新的状态之下迎来更好的开始。但由于龙这种生物往往意味著会带来更复杂的情况,所以对平安吉祥的年节祈愿在龙年的意义更大,人们投入得也更多。当龙年开始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辟邪,然后趋福、祈祷,祈求龙庇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龙年要做好避灾趋福,避免龙发怒,以免发生一些难以控制的事情。
龙年春节,人们会开展一些与龙有关的特色民俗活动,像舞龙舞狮、龙舟比赛、龙灯会、吃龙食等等,以此来庆祝这个特殊的年份和表达对龙的敬意、喜爱。
南北方春节年俗各有特色
记者:您是浙江人,生活在北京,对于我国南北方在过年习俗上的差异有什么感受?
张颐武:春节的来源很古老,有些风俗在全中国都是一致的,比如我们在庆祝春节传统节日时要贴春联、贴门神、吃年夜饭、饮酒祈福,还要放鞭炮来驱邪辟邪,这些都是中国人传统的一套迎新年办法。其中,南北方民俗既有相同点,又有一些各自的特色。因为南方很多族群其实是从北方迁徙过去的,他们把传统的中原文化带到了南方,后来北方的习俗发生变化了,反而这些中国的古老习俗在南方一些地区顽强地保留了下来,而且保留地更完整。
比方说,全中国都会在过年放炮仗,但是南方一些地方炮仗明显放得更厉害。又比如,春节时亲朋好友之间讲究相聚拜年,团聚团圆,北方也兴拜年,可仍是南方比北方更盛。一些春节文化中要饮桃汤,现在南方有些地区还有这一习俗,北方地区就很少了。还有,春节时全国都做麦芽糖,象征新的一年美好甜蜜,北方也有吃,可南方更讲究。再比如,南方在过春节时更重视祭祖等祭祀活动,像广东潮汕地区特别讲究在大年初一去寺庙上香,还要抢头香。
当然,这些习俗现在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南北方差别不是很大,主流还是一致的。但是南方地区更重视这个节日的意义,在古老民俗方面保留地更多一些,海外的华人社区对春节也是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因气候地域差异,使得南北方在春节习俗方面也有不同。比如,南方人从腊月伊始就会大量做香肠晒腊肉,这在北方就比较少,因为北方地区气候寒冷,不需要通过这种腌制方法来为春节储存食物。又比如,东北地区过年风俗讲究“冻”,人们在小年之前就要把正月里吃的饺子都包好了,直接冻在外面,随时取用,因为他们有天然“冰箱”,这种习俗就很难在南方实践。
在中国传统农业文化里,春节最核心的含义就是“年”的概念,代表著一个新年的开始。我们现在是按阴阳历法把元旦和春节分开了,其实古代的时候元旦就是春节,有著新年岁首的意思。迎春节的这些传统民俗活动主要是为了驱邪驱魔,让正气上升,另一方面也渲染了喜气热闹的氛围。现在这些仪式都更多化为了一种节日的欢快象征,没有原来那些复杂的含义,但核心都是人们为了祈求平安,希望未来一年更加吉祥如意。
香港保留很多春节传统民俗
记者:您在春节期间去过香港,对香港的春节有什么印象?您如何评价香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张颐武:香港中西文化荟萃,圣诞节和春节都是香港的大节日。过完圣诞节之后,香港的春节依然很热闹,新年气氛点缀得非常活跃,包括举办宝莲寺、黄大仙祈福等一系列传统庆祝活动。也有不少人会在春节假期出去旅游,这一点跟庆祝圣诞的方式有点像。我也在春节期间到访过香港,我的印象就是新年气氛很热烈,节日的喜庆氛围渲染得很浓。
在内地,大家都觉得只有过了春节,新年才开始,元旦是一个很小的日子。在香港的话这种含义可能并不像内地这么浓郁,但是香港也保留了很多春节时期的特色风俗。比如在新界的一些乡村里,村民们要从各地赶回来团聚,大家围坐一起吃大盘菜。这里边就包含著中国文化的和合理想,寓意和和美美、团圆吉祥。
因为香港是一个商业社会,所以实际上香港对于祈福辟邪文化更为讲究,很多春节民俗也与商业因素密切相关。比如香港人对祈求财运非常重视,有很多迎财神活动,互相拜年问好时特别喜欢祝“恭喜发财”。
其实,大家如今可能并不太注意春节习俗真正的含义了,但是这种趋吉避邪、对团圆吉祥的祈求、这种中国人精神骨子里的核心文化因素,一到春节这个时候还是会充分地表露出来。
虽然香港经历过一百多年的英国管治,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在香港从来没有断过,香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还是非常充分的。而且随著我们国家的整体发展进步,它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化,形成了自己独到的一些过年风俗,也还是很好的。
龙年就要到来,祝愿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能和祖国这条巨龙在龙年一起腾飞,共迎更加锦绣美好的未来!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31/VqN1e4LVjZGZag9vEpnff1za2szC1y0h5Fg.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龙是一种神奇的生物,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图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极高的地位,被誉为神灵和万物之长,具有吉祥祥瑞、力量智慧、皇权富贵、神秘崇高等丰富寓意。作为“龙的传人”,华夏儿女对生肖龙年倍加珍视。2024年恰逢甲辰龙年,为向海内外读者生动介绍龙年新春民俗文化,记者采访了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文| 本刊记者 冯琳
龙的形象蕴含深厚文化意义
记者: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有哪些与龙相关的文化习俗?
张颐武:龙在中国文化里具有极高的地位,是一种非常具有力量的神秘象征,与皇权有著密切联系。关于龙的传说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代,龙有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既会飞翔又能潜水。十二生肖里,中国人对龙所寄托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龙在中国文化中通常被视为祥瑞、吉祥的象征,很多美好的事物都与龙相关,所以中国人都“望子成龙”,用“鲤鱼跳龙门”来形容发展进步,通过举行祈雨仪式与龙对话、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又比如古代的很多祭天活动也是以祭龙为中心的。
另一方面,龙相对来说性格比较暴烈。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龙的形象比较复杂,既能够给人带来好处,又具有暴烈的性格,是一种矛盾体动物。像过去皇帝之所以称作真龙天子,也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看皇帝既可以给百姓带来吉祥又可能带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暴政。再比如,民间有舞龙灯、赛龙舟等民俗活动,也是为了祈福平安,期望龙不要发怒发火,祈祷龙能体恤民情,许多民俗文化里其实都有这样一种含义。
总而言之,龙的形象蕴含著深厚的文化意义,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是中华文化丰富的象征体。
生肖年节中最具独创性的一年
记者:龙年在十二生肖年节文化中有什么特殊寓意,又有哪些特色年俗活动?
张颐武:每年的春节年俗活动形式都差不多,但对中国人来说,龙年是十二生肖年节系统里最具独创性的一年,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年份,龙年具有它独特的一些寓意。
比如民间俗语有云,“一龙治水,十牛耕田”。“一龙治水”的含义在于,龙作为掌管雨水的神灵,当它出现时,意味著新的一年将有充足的水源供应,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个好兆头,特别是在干旱的地区或者季节,龙的现身将给人们带来希望和信心;“十牛耕田”则意味著在龙年或龙日,会有十头牛被用来耕田。这不仅预示著农业生产的繁忙和丰收的前景,也暗示著勤劳的人们将会为了获取丰硕的成果而付出艰辛的努力。
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另一种说法,龙的数量越多,雨量就越少,相反龙数量越少,雨量就越多,所以也有“龙多主旱”之称。尤其在农业社会,龙年需特别注意避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这其中也蕴藏著我们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生态环境保护的现代智慧文明。实际上,这些传统说法强调的都是通过人的努力和对龙的尊重,表达对自然的顺应从而来迎合自然、驱邪祈福,祈求大吉大利。
辟邪文化,是龙年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总的来说,龙年需要避免不吉不祥的东西,祈祷风调雨顺,祈祷自然界水的循环能够顺利,让我们的庄稼长得高、收成好。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多的是会觉得龙年里世界可能会发生骚扰不宁,所以希望通过人的努力,通过祈祷祈福,让这一年更顺畅平安地过去,同时也获得更好的发展。
庆祝春节,关键在于辞旧迎新,我们要把种种不愉快、种种痛苦的问题都留在旧年,然后在一个新的状态之下迎来更好的开始。但由于龙这种生物往往意味著会带来更复杂的情况,所以对平安吉祥的年节祈愿在龙年的意义更大,人们投入得也更多。当龙年开始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辟邪,然后趋福、祈祷,祈求龙庇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龙年要做好避灾趋福,避免龙发怒,以免发生一些难以控制的事情。
龙年春节,人们会开展一些与龙有关的特色民俗活动,像舞龙舞狮、龙舟比赛、龙灯会、吃龙食等等,以此来庆祝这个特殊的年份和表达对龙的敬意、喜爱。
南北方春节年俗各有特色
记者:您是浙江人,生活在北京,对于我国南北方在过年习俗上的差异有什么感受?
张颐武:春节的来源很古老,有些风俗在全中国都是一致的,比如我们在庆祝春节传统节日时要贴春联、贴门神、吃年夜饭、饮酒祈福,还要放鞭炮来驱邪辟邪,这些都是中国人传统的一套迎新年办法。其中,南北方民俗既有相同点,又有一些各自的特色。因为南方很多族群其实是从北方迁徙过去的,他们把传统的中原文化带到了南方,后来北方的习俗发生变化了,反而这些中国的古老习俗在南方一些地区顽强地保留了下来,而且保留地更完整。
比方说,全中国都会在过年放炮仗,但是南方一些地方炮仗明显放得更厉害。又比如,春节时亲朋好友之间讲究相聚拜年,团聚团圆,北方也兴拜年,可仍是南方比北方更盛。一些春节文化中要饮桃汤,现在南方有些地区还有这一习俗,北方地区就很少了。还有,春节时全国都做麦芽糖,象征新的一年美好甜蜜,北方也有吃,可南方更讲究。再比如,南方在过春节时更重视祭祖等祭祀活动,像广东潮汕地区特别讲究在大年初一去寺庙上香,还要抢头香。
当然,这些习俗现在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南北方差别不是很大,主流还是一致的。但是南方地区更重视这个节日的意义,在古老民俗方面保留地更多一些,海外的华人社区对春节也是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因气候地域差异,使得南北方在春节习俗方面也有不同。比如,南方人从腊月伊始就会大量做香肠晒腊肉,这在北方就比较少,因为北方地区气候寒冷,不需要通过这种腌制方法来为春节储存食物。又比如,东北地区过年风俗讲究“冻”,人们在小年之前就要把正月里吃的饺子都包好了,直接冻在外面,随时取用,因为他们有天然“冰箱”,这种习俗就很难在南方实践。
在中国传统农业文化里,春节最核心的含义就是“年”的概念,代表著一个新年的开始。我们现在是按阴阳历法把元旦和春节分开了,其实古代的时候元旦就是春节,有著新年岁首的意思。迎春节的这些传统民俗活动主要是为了驱邪驱魔,让正气上升,另一方面也渲染了喜气热闹的氛围。现在这些仪式都更多化为了一种节日的欢快象征,没有原来那些复杂的含义,但核心都是人们为了祈求平安,希望未来一年更加吉祥如意。
香港保留很多春节传统民俗
记者:您在春节期间去过香港,对香港的春节有什么印象?您如何评价香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张颐武:香港中西文化荟萃,圣诞节和春节都是香港的大节日。过完圣诞节之后,香港的春节依然很热闹,新年气氛点缀得非常活跃,包括举办宝莲寺、黄大仙祈福等一系列传统庆祝活动。也有不少人会在春节假期出去旅游,这一点跟庆祝圣诞的方式有点像。我也在春节期间到访过香港,我的印象就是新年气氛很热烈,节日的喜庆氛围渲染得很浓。
在内地,大家都觉得只有过了春节,新年才开始,元旦是一个很小的日子。在香港的话这种含义可能并不像内地这么浓郁,但是香港也保留了很多春节时期的特色风俗。比如在新界的一些乡村里,村民们要从各地赶回来团聚,大家围坐一起吃大盘菜。这里边就包含著中国文化的和合理想,寓意和和美美、团圆吉祥。
因为香港是一个商业社会,所以实际上香港对于祈福辟邪文化更为讲究,很多春节民俗也与商业因素密切相关。比如香港人对祈求财运非常重视,有很多迎财神活动,互相拜年问好时特别喜欢祝“恭喜发财”。
其实,大家如今可能并不太注意春节习俗真正的含义了,但是这种趋吉避邪、对团圆吉祥的祈求、这种中国人精神骨子里的核心文化因素,一到春节这个时候还是会充分地表露出来。
虽然香港经历过一百多年的英国管治,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在香港从来没有断过,香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还是非常充分的。而且随著我们国家的整体发展进步,它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化,形成了自己独到的一些过年风俗,也还是很好的。
龙年就要到来,祝愿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能和祖国这条巨龙在龙年一起腾飞,共迎更加锦绣美好的未来!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31/VqN1e4LVjZGZag9vEpnff1za2szC1y0h5F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