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昨日上午,香港特区立法会举行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行政长官李家超与立法会议员们围绕“基本法23条立法”等议题,现场互动交流、探讨共识。
李家超表示,基本法23条立法是香港特区的宪制责任,“早一日得一日”。他称,完成23条立法是将困扰香港多年的问题写上句号。国家安全风险被排除了,香港就可以更加速向前迈进,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集中精力去拚经济,解决民生问题。
昨天的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吸引了本港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许多多市民通过各种媒体直播,观看了李家超的互动交流答问的全过程。大家发觉佩戴红色领带的李家超,对23条立法的解说,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李家超主张高质高效完成23条立法,这是从国家、香港和市民的长远利益出发,站在推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高度,做出的精准研判。尽快完成23条立法是利国利港利民之事,香港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应全力支持23条立法,完成香港必须履行的宪制责任。
政府雷厉风行,立法提质增速
李家超提醒,国家安全风险真实、持续存在及可能突如其来;如果没有国家安全,市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也会失去,社会秩序受威胁,经济发展受阻碍,外国势力会乘机而入,社会会发生各种破坏,再无宁日。
李家超的提醒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充足的证据和诸多事实支撑。香港表面上平静,但在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特别是中美关系波动的大背景下,香港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正是明白香港“乱的根源尚未根除,治的基础尚需巩固”,李家超表现出对23条立法的强烈紧迫感、责任感,23条立法不能再拖延了、也不容再拖延了!
实质上,这也是李家超和特区政府雷厉风行作风的再次体现。李家超就任之初就提出打造“有为政府”和“以结果为目标”的施政理念,强化对特区政府部门及公务员队伍的考核,并针对住房、扶贫等难点工作,及“抢人才”、“抢企业”等重点工作,成立由司长级官员负责的工作专班,强力突破。不把事情办好绝不罢休。如今,本届政府巳在许多难点问题上成功突破,比如,成功地重塑区议会,焕然一新的区议会已经开始运作,为地区治理注入正能量。又比如,破解“住房难”“用地难”初显成效,公屋轮候时间明显缩短,并觅得可供未来10年建公屋的土地。
23条立法问题比较复杂,但并非无解,更不能以“两制”之别而长期搁置。时下,香港处于立法的最佳时机,但值得注意的是,又有人以外围环境不好、欧美资金撤离香港为由,质疑23条立法会影响营商环境,加剧经济形势恶化。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如果稍有风吹草动,就停止立法进程,香港则永远无法筑牢护国安、保稳定的根基,23条立法将遥遥无期。李家超带领特区政府团队高质高效推动,是明智之举,也是务实之策。
未来风险难测,立法更具前瞻
有议员提到不法分子利用AI做“呃人投资骗局”。李家超指出,数据安全非常重要,法律需要具有前瞻性、科技中立性,无论AI变化、大数据滥用都能够适用,不需要“有新科技就做出修改”。他表示“要考功夫”,称保安局、律政司“正在用功”。李家超认为,对法律框架和可能会出现的争议,须提早做出前瞻性预判,并且23条立法须与全国人大“5·28”决定等重大法规兼容。
如何把握好23条立法的关键点?应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向思考。沿时间坐标看,今日之法,须管长远之事,法律具有稳定性,权威性才能彰显。因此,立法之时,就应放眼未来,防患于未然。沿空间坐标看,香港本地法律应与国家法律有效衔接,浑然一体,如此才能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让不法之徒无空子可钻。
香港是实行普通法的地区,要在以上两个方面做好,难度很大。从李家超与多位议员的交流内容可以看出,他对23条立法所涉及的问题,认识透彻,思考颇深,具有前瞻眼光;也可以看出,保安局、律政司此前已做了大量“功课”,深入研究了各类复杂问题,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做出了多方面的预判。这表明,特区政府通过一年多深入细致地工作,已攻克了大多数难关,对尽早完成立法有足够把握。
如何向市民做好解说工作?李家超与议员进行了探讨。从过往情况看,外部势力抹黑23条立法的行为从来就没有停歇过。2003年23条立法失败,是因为香港人过于“君子”,而没有防备到“小人”;2019年特区政府推动“修例”,事先的解说工作也做得不够,反中乱港势力“先声夺人”,造谣“人人都是逃犯,个个皆可送中”,引发了长达7个月的“修例风波”。现在,香港的政治生态已彻底改善,但解说工作仍不能掉以轻心,宁可把情况想得更复杂一些,把工作做得更细一些,以底线思维做好立法的全方位解说工作,赢得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最大支持。
香港地位特殊,立法博采众长
李家超提及,在立法过程中,广泛参考其他地区的相关维护国安法规,并且将适用香港的法律,予以吸收,博采众长。
特区政府的以上做法,体现出推进23条立法的过程中,视野开阔,思路宽广。一段时间以来,那些对香港心怀仇恨的人,千方百计抹黑香港国安法,并阻止23条立法。他们的所谓“法理依据”是:香港属于普通法地区,23条立法必然违反普通法的原则,因此,必然侵犯香港的人权。李家超介绍23条立法博采众长的做法,回击了这种不实之说。
事实上,特区政府在推进立法的过程中,会参考许多普通法地区的国安法,包括英国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普通法地区的法律在保障人权方面的法理是相通的,英美等国可以用,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可以用。所不同的是,这些国家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香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
随著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各国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也与时俱进,不断修订或者推出各自的国安法规,23条立法也会参考这些新修订的法规,结合香港实际,吸收其有益的部分。总之,23条立法绝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博采众长。
从李家超昨日与议员交流的话题来看,23条立法将达到三个目的:一是维护国家安全,二是确保香港稳定,三是保障香港人权。这无疑是利国利港利民的重要之举。
维护国家安全,李家超是坚定的实干家,他就任以来,不仅在落实香港国安法上不折不扣、坚定有力,而且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23条立法,勇于担当,务实求效,令人钦佩!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全国港澳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致辞中指出:“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是香港的当家人,也是治理香港的第一责任人,担负著香港由治及兴的时代使命,中央政府寄予厚望,香港市民充满期待。”“相信特区政府一定会不断展现勇于担当、善作善成的新风尚。”
尽快完成23条立法,正是李家超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的新作为,不负中央厚望,不负市民期盼,必将为“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注入新动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原刊于香港《大公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26/kfaTD8ss13qJppILrANCYV7HKNIV1d8ZDWu.jpe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屠海鸣
昨日上午,香港特区立法会举行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行政长官李家超与立法会议员们围绕“基本法23条立法”等议题,现场互动交流、探讨共识。
李家超表示,基本法23条立法是香港特区的宪制责任,“早一日得一日”。他称,完成23条立法是将困扰香港多年的问题写上句号。国家安全风险被排除了,香港就可以更加速向前迈进,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集中精力去拚经济,解决民生问题。
昨天的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吸引了本港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许多多市民通过各种媒体直播,观看了李家超的互动交流答问的全过程。大家发觉佩戴红色领带的李家超,对23条立法的解说,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李家超主张高质高效完成23条立法,这是从国家、香港和市民的长远利益出发,站在推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高度,做出的精准研判。尽快完成23条立法是利国利港利民之事,香港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应全力支持23条立法,完成香港必须履行的宪制责任。
政府雷厉风行,立法提质增速
李家超提醒,国家安全风险真实、持续存在及可能突如其来;如果没有国家安全,市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也会失去,社会秩序受威胁,经济发展受阻碍,外国势力会乘机而入,社会会发生各种破坏,再无宁日。
李家超的提醒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充足的证据和诸多事实支撑。香港表面上平静,但在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特别是中美关系波动的大背景下,香港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正是明白香港“乱的根源尚未根除,治的基础尚需巩固”,李家超表现出对23条立法的强烈紧迫感、责任感,23条立法不能再拖延了、也不容再拖延了!
实质上,这也是李家超和特区政府雷厉风行作风的再次体现。李家超就任之初就提出打造“有为政府”和“以结果为目标”的施政理念,强化对特区政府部门及公务员队伍的考核,并针对住房、扶贫等难点工作,及“抢人才”、“抢企业”等重点工作,成立由司长级官员负责的工作专班,强力突破。不把事情办好绝不罢休。如今,本届政府巳在许多难点问题上成功突破,比如,成功地重塑区议会,焕然一新的区议会已经开始运作,为地区治理注入正能量。又比如,破解“住房难”“用地难”初显成效,公屋轮候时间明显缩短,并觅得可供未来10年建公屋的土地。
23条立法问题比较复杂,但并非无解,更不能以“两制”之别而长期搁置。时下,香港处于立法的最佳时机,但值得注意的是,又有人以外围环境不好、欧美资金撤离香港为由,质疑23条立法会影响营商环境,加剧经济形势恶化。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如果稍有风吹草动,就停止立法进程,香港则永远无法筑牢护国安、保稳定的根基,23条立法将遥遥无期。李家超带领特区政府团队高质高效推动,是明智之举,也是务实之策。
未来风险难测,立法更具前瞻
有议员提到不法分子利用AI做“呃人投资骗局”。李家超指出,数据安全非常重要,法律需要具有前瞻性、科技中立性,无论AI变化、大数据滥用都能够适用,不需要“有新科技就做出修改”。他表示“要考功夫”,称保安局、律政司“正在用功”。李家超认为,对法律框架和可能会出现的争议,须提早做出前瞻性预判,并且23条立法须与全国人大“5·28”决定等重大法规兼容。
如何把握好23条立法的关键点?应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向思考。沿时间坐标看,今日之法,须管长远之事,法律具有稳定性,权威性才能彰显。因此,立法之时,就应放眼未来,防患于未然。沿空间坐标看,香港本地法律应与国家法律有效衔接,浑然一体,如此才能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让不法之徒无空子可钻。
香港是实行普通法的地区,要在以上两个方面做好,难度很大。从李家超与多位议员的交流内容可以看出,他对23条立法所涉及的问题,认识透彻,思考颇深,具有前瞻眼光;也可以看出,保安局、律政司此前已做了大量“功课”,深入研究了各类复杂问题,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做出了多方面的预判。这表明,特区政府通过一年多深入细致地工作,已攻克了大多数难关,对尽早完成立法有足够把握。
如何向市民做好解说工作?李家超与议员进行了探讨。从过往情况看,外部势力抹黑23条立法的行为从来就没有停歇过。2003年23条立法失败,是因为香港人过于“君子”,而没有防备到“小人”;2019年特区政府推动“修例”,事先的解说工作也做得不够,反中乱港势力“先声夺人”,造谣“人人都是逃犯,个个皆可送中”,引发了长达7个月的“修例风波”。现在,香港的政治生态已彻底改善,但解说工作仍不能掉以轻心,宁可把情况想得更复杂一些,把工作做得更细一些,以底线思维做好立法的全方位解说工作,赢得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最大支持。
香港地位特殊,立法博采众长
李家超提及,在立法过程中,广泛参考其他地区的相关维护国安法规,并且将适用香港的法律,予以吸收,博采众长。
特区政府的以上做法,体现出推进23条立法的过程中,视野开阔,思路宽广。一段时间以来,那些对香港心怀仇恨的人,千方百计抹黑香港国安法,并阻止23条立法。他们的所谓“法理依据”是:香港属于普通法地区,23条立法必然违反普通法的原则,因此,必然侵犯香港的人权。李家超介绍23条立法博采众长的做法,回击了这种不实之说。
事实上,特区政府在推进立法的过程中,会参考许多普通法地区的国安法,包括英国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普通法地区的法律在保障人权方面的法理是相通的,英美等国可以用,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可以用。所不同的是,这些国家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香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
随著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各国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也与时俱进,不断修订或者推出各自的国安法规,23条立法也会参考这些新修订的法规,结合香港实际,吸收其有益的部分。总之,23条立法绝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博采众长。
从李家超昨日与议员交流的话题来看,23条立法将达到三个目的:一是维护国家安全,二是确保香港稳定,三是保障香港人权。这无疑是利国利港利民的重要之举。
维护国家安全,李家超是坚定的实干家,他就任以来,不仅在落实香港国安法上不折不扣、坚定有力,而且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23条立法,勇于担当,务实求效,令人钦佩!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全国港澳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致辞中指出:“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是香港的当家人,也是治理香港的第一责任人,担负著香港由治及兴的时代使命,中央政府寄予厚望,香港市民充满期待。”“相信特区政府一定会不断展现勇于担当、善作善成的新风尚。”
尽快完成23条立法,正是李家超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的新作为,不负中央厚望,不负市民期盼,必将为“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注入新动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原刊于香港《大公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26/kfaTD8ss13qJppILrANCYV7HKNIV1d8ZDWu.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