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飞龙
2024年台湾地区选举,蓝、绿、白三方竞逐。这场选举发生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演变和岛内政党民主轮替的关键时刻,其结果反映了台湾主流民意的裂变和迷茫,“台独”并未得势。在基本盘作用、执政八年的公权力护持以及外部势力影响等多重因素下,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以40%的新低得票率当选,立法院选举中民进党丧失第一大党地位,仅得51席。蓝绿持续对抗与白色中间势力的崛起,代表台湾主流民意更难聚焦和共识化,更代表民进党追求的“台独”目标缺乏清晰的民意基础。
本次选举在法理性质上属于中国内部事务范畴的地方选举,两岸之间的治权之争不影响台湾地区的法律地位和行为属性。从国际法来看,二战后《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文件清晰确认台湾属于大陆,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更进一步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一个中国”的唯一代表权,台湾不具有国际法主体地位和国家资格。从国内宪法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台湾属于大陆,并设定了国家统一义务。台湾地区的任何选举不具有主权属性,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国家行为,而是治权意义上的内部管理行为。
民进党选举结果可以进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多重解读:其一,台湾民意结构的裂变,约六成选民未投票支持民进党,反映相当大比例的选民不同意民进党的“台独”路线和两岸脱钩路线;其二,国民党基本盘保持稳定,显示和平发展、和平统一仍构成岛内民意的重要取向,这股力量是可培育和可期待的;其三,民众党得票率明显上升,吸走了民进党部分选票特别是青年人选票,显示台湾青年的某种政治觉醒以及寻找新出路的渴望,未来这一部分选民的政治行为及其影响将催生台湾政治光谱进一步多极化;其四,民进党赖清德当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蓝白合”破局,否则以事后得票率来看,下架民进党的政治机会很大;其五,民进党新一届政府必然是弱势政府,立法院内议题性甚至联盟性的“蓝白合”仍有空间,立法院的民主监督与政治制衡的制度效能有望得到激发。这些分析和结论表明,民进党未来执政在“台独”路线上将会遭遇更多阻力,在民生政绩上将受到更多严格监督与问责。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继续展现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肯定和对“台独”路线的抑制态势。就在台湾地区选举结果出炉前后,瑙鲁宣布与台湾断交,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这意味着台湾的所谓“邦交国”又减少一个,其国际空间因自身错误政治定位和路线而更受压缩。同时,因民进党拒绝承认“九二共识”,顽固坚持“台独”路线,破坏两岸和平发展,大陆不得不启动贸易壁垒调查及检讨ECFA的合法性基础与可持续性,后续有关制裁措施及其效应,台湾本身无法忽视,其产业界与民众利益可能因为民进党错误路线进一步受到影响。再者,若赖清德展现所谓“务实台独”路线及更强硬措施,大陆必然依法进行反制和综合性打击,两岸关系有可能进一步受到波动冲击。在不投民进党的近六成选民中,上述预期和影响应已得到适当理解,他们后续如何因应行动,对民进党执政基础和路线取向之影响不可低估。
中华民族复兴进入关键攻关期,大变局中潜藏着中国式现代化和两岸完全统一的深刻契机,两岸中国人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书写中华民族共同体新的辉煌篇章。民进党一叶障目,对抗历史主流和民族大义,误判内外形势,操弄岛内民意,制造两岸对抗,是中华民族的政治公敌。此次选举不代表民进党得势,而是反映了台湾民意对内外变局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和回应性,也反映了台湾青年人对民进党的政治区隔,这就为台湾政局未来进一步演变埋下了伏笔,也为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与完全统一留下了想像和实践的空间。
来源:橙新闻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23/rpWyQnOCjB8rcqvQmooWpPOCzlErT3x0aT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