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炜光
近日有关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的调侃,引起了香港高官、舆论界的注意。诚如内地评论员粤谭南在《到底谁是金融中心遗址?》一文所言:这本是10多亿内地网友海量调侃的其中一条,未曾想不日后“倒灌”香港社会,引起了政商界极大关注,更刺激到了很多敏感的神经。
既然各方都煞有介事,那么笔者也提出建议:关键在港交所上市科。试设想若港交所上市科能对沙地阿美、滴滴出行的上市大行绿灯尽快批准;又或者主动邀请在美国备受美议员欺凌的 SHEIN 来港IPO ,所谓“遗址”说便不攻自破。
深谙香港财经市场又曾出任问责官员的马时亨也有类似看法。据传媒报导,富卫保险集团主席马时亨看过许正宇的网志后说,香港金融中心有5条支柱撑住,地位仍然巩固,不过制度上还存有问题,例如上市程序关卡太多,要加以简化,才可增加IPO首先是纽约。看到吗?“上市程序关卡太多”,问题征结,彰彰明甚。假如笔者今天仍在特首办工作,一定建议特首立马巡视香港交易所,并点名要视察上市科运作。若有人以《上市规则》推搪和忽悠特首,特首可以说:“不是说要拆墙松绑吗?”“立马改例吧”“发展才是硬道理呢!
上述粤谭南君的文章也说2007年年初,雄心勃勃的伦敦誓要跟纽约争夺国际金融中心的“铁王座”。伦敦当时是有这个实力和底气的。2001年,选择在纽约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占了全世界的57%,但是2005年这一数据已经急降到16%,而2006年前10个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为187亿美元,远低于同期伦敦交易所为320亿美元。伦敦和纽约还各自发表报告,说自己才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互打嘴砲。但为何今天是纽约从2007年中的劣势中皇者回归呢?纽约当时的下滑,是不是很像今天香港的境况?纽约当时更像是“国际金融中心遗址”。
但2007年时纽约发力了,州政府和市政府共同从制度层面著手,对美国金融监管法律过于严厉、法律程序繁琐和会计制度过时等问题动了真刀真枪,设立金融监管工作组从各方面解决了制约金融行业发展的问题。注意人家纽约做了什么。
据粤谭南君说:其结果显而易见,在最近的十多年了,纽约一直牢牢占据国际金融中心排名榜首(如果不是的话,那这个排行的公信力就会受质疑),早已没有当年和后来者竞争的担忧,在全球金融市场的领导者地位无可撼动。纽约算是把“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给抛出去了。
注意纽约能反超伦敦是因为“从制度层面著手”,这便是笔者建议特首巡视港交所及诘问上市科的原因。当然陈茂波司长及许正宇局长也可以代劳。但可能有人会跳出来反对,说是“礼崩乐坏”,“干预法定机构独立运作”。殊不知,一切法定机构的权力最终源自《基本法》,而特首或问责官员理应行政主导,盱衡全局,及时出手。
当然,在今天还没有修改《公务员守则》时,不排除 仍有潜在的软对抗力量,对特区政府问责官员有很大影响力/阻力;能否挽狂澜于既倒,洗脱“国际金融中心”之谶语,端视特首和一众问责官员的魄力。
(作者系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株洲联谊会名誉会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