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锦辉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马不停蹄,咨询各界人士,为撰写《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作准备。就此,为配合香港创新科技发展,特别是针对科研的上、中、下游政策,笔者提出多项建议。
上游:办国际研讨会引入前沿科技
创科研发需要不断的创意和新概念,参与者不宜墨守成规,必须跳出传统思维框框(Think out of the Box),政府应设法为研究人员创造国际化环境,扩展香港创意空间,集思广益。
香港是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议和展览经验丰富,屡获世界好评。现时香港的会展活动主要以商贸为主,较少举办与前沿科技相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环顾全球,许多注重创科发展的经济体(例如新加坡)对此都非常重视。研讨会目的是加强学术及科研交流,令当地科学家一方面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世界各地大学最先进的科研理论及技术,助力提升当地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亦可透过国际研讨会向外宣传,让全世界都可认识该地的研究水平。因此,笔者建议政府提供适当的专项资助,吸引高质量的国际学术会议在香港举办。再者,这类活动既有助凸显香港作为国际创科中心的地位之余,同时亦可促进香港旅游产业,为香港带来可观的收益。
中游:提升科技转移强化产学研合作
2023年《施政报告》提出“每所指定大学技术转移处的资助上限增加一倍至1600万元,让大学加强支援技术转移和扩大市场拓展服务。”相关措施有助大学更顺利地转化科研成果。然而,香港在宏观层面,产业界与学界之间在科研产业化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文化鸿沟,仅靠企业或大学主导,效果未如理想。归根究柢,香港仍然欠缺中央统筹,协调科研成果转化的机构。鉴于政府打算于北部都会区建设以创新科技为主题的大学园区,笔者建议政府在区内设立“科研成果转化中心”,促进学术界和业界的合作,把北都区大学教育城打造为研发及科技转移基地,加快研发成果商品化、市场化,从而为香港经济提供新动能。
下游:加大税务优惠鼓励科研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政府为推动创科发展不遗余力,包括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发展北部都会区,将北都区建设成为国际创科新城。为进一步推动国际创科中心发展,笔者建议政府提高与研发相关的税务优惠,以配合政府推动创科政策:
一是提高“合资格研发活动”开支税务扣减额。为鼓励业界投入研发,政府自2018年便为企业就合资格的研发开支提供税务优惠。合资格的项目中的首200万元开支,可获300%税务扣减,余额则获200%。笔者建议两项扣减额分别提高至400%和300%。
二就是提高专利注册开支扣税。按《税务条例》,现时获当局批子专利权或已完成注册的专利,可享全额扣税优惠,为鼓励更多企业投资创新,以及提升他们保护创新成果的意欲,笔者建议把专利注册的扣税提高至400%;并同时全面检讨知识产权资本开支利得税的税务优惠,予以优化。
再者,笔者亦就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两项建议。首先,在“智慧政务”方面:由于近日多个政府电子系统未能正常运作,反映出政府在资源和人手上的投入并不足够。笔者建议政府要为正在筹建的“数字政策办公室”拨出足够的资源,建立一支稳定的技术团队,确保该办有效运作,并为其他政府部门提供全面的强力支援。
另外,在“智慧生活”方面,笔者提出一项资助公屋租户使用乐龄科技的建议。由于去年发生多宗公屋租户在家失救去世的事故。建议房屋署可以考虑采用更多科技产品支援有需要租户,防止悲剧再次发生。政府可以提供资助让房屋署为长者或残疾租户,安装跌倒侦测仪,居家智能感应探测仪等科技产品。不但可以加强对租户的安全保障,亦能推动创科研发,令本地创科市场获得发挥机会。
总括而言,笔者的《2024-2025年度财政预算案建议书》涵盖“以税务优惠推动创科发展”、“为市场提供新动力‘拼经济、谋发展’”、“增加资源推动创科”、“培育科技人才应对创科人手需求”四大范畴,当中提出了合共十三项建议,欢迎大家下载。
(作者系立法会议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副会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31/u0SjYvDnNz1n066QhF0bMGSMGtx2MCzIiq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