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文端
香港的经济正面临严峻挑战,政府卖地多次流标、恒生指数跌破16,000点心理关口,房地产和金融两大经济支柱都陷于困境,令社会上浮现一种悲观的气氛;而楼市未有全面“撤辣”,与社会的期待存在明显反差,更增加了市民的焦虑情绪。有鉴于此,笔者特就下个月公布的财政预算案如何回应社会诉求、提振香港楼市与股市两大支柱,提3点建议:
其一,加强财政预算案编制的领导工作,确保预算案在落实行政长官施政蓝图和回应社会克服经济困难方面的诉求,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其二,楼市兴衰事关香港经济大局,建议全面撤销楼市“辣招”,尽快让楼市复常;其三,高度重视资金外流的问题,建议预算案全面部署争取包括西方资金的国际金融资本来港、留港。
加强领导 做好编制预算案工作
香港经济面临全方位的挑战,传统优势在弱化,新的优势又没有形成,消费疲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滑,结构性的财赤仍看不到化解之策。特区政府是香港社会的主心骨,面对严峻的经济环境,需要特区政府显示责任担当、正确决策、统一行动、有效施政。
就目前情况来讲,做好政府财政预算案是重中之重。由财政司长具体负责编制的财政预算案,不仅要概述政府对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政策、就落实行政长官的施政蓝图提出财政预算方案,而且还需就香港现实面对的经济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笔者希望财政司长倾听各方建议、积极回应社会的诉求,集思广益提出对策,解决香港面对的经济难题。香港社会尤其是商界,对此抱有很高的期待。
香港的房地产既是帮助市民安居的行业,更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本身的经济能量、财富效应及所带动相关行业的经济贡献,对香港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回顾香港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看到,房地产业兴衰与经济的起伏密切相关:房地产市道畅旺,经济繁荣兴旺;房地产萧条,经济则低迷衰退。房地产业是香港景气的晴雨表、是香港经济成功的基本要素和基因,不管我们是否喜欢,这已经是香港的经济现实。
预算案应全面撤销楼市辣招
面对高息环境、建筑的人工及材料成本大幅攀升和需求萎缩,香港房地产业陷于困境。然而,楼市辣招至今仍然没有全面撤销,令身在困局之中的房地产业还被政策捆绑,无法放开手脚走出困境。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最近公开撰文要求迅速废除所有楼市辣招,该篇文章在网上广泛转发,可以说是表达了香港社会的普遍诉求。
然而,有关官员似乎仍不愿正面回应社会的诉求;而是认为,看不到一些很急促、断崖式下跌,而香港仍有很多年轻人及家庭希望置业。这是不是说,要等到楼价断崖式下跌,或者跌至很多年轻人都买得起楼的时候,才会全面撤辣?难怪叶刘淑仪质疑,究竟楼价下跌到什么水平,青年人才可以“入市”,“以我的收入都是40岁才买到第一套房”。
市建局的数字显示,兴建一个约500平方呎两房单位的建筑费高达300万元,即每平方呎为6000元;加上每平方呎数千元的土地开发成本(包括收购土地、地盘基建投资等)及发展商的运作成本,每个单位的成本价都要超过500万元。这肯定超过一般年轻人的负担能力。
如果要求私人市场的楼价达至很多年轻人的收入水平,差不多就是要求地产商以低过“面粉”的价格出售“面包”。假若真的实施这种脱离香港实际的、近乎民粹主义的楼市政策,房地产业还有生存空间吗?面对严峻的经济环境,香港楼市政策是时候作出重大改变,预算案应该从提振整体经济的层面,全面撤销楼市辣招,并进一步厘清调整房地产政策。
首先,尽快全面撤辣,让楼市复常。正如叶刘淑仪所说,楼市辣招是10多年前,由当时行政长官引入的“需求管理”措施;现在的问题不是供应短缺,而是需求萎缩,市场需求如此疲弱,政府没有必要坚持过时的措施,必须迅速废除所有剩余的房地产交易印花税,并修订其投资策略,以增强信心和投资收入。需要指出的是,政府撤辣不过是“拆墙松绑”,让楼市正常运作,促进经济复苏。撤辣不是提供什么优惠政策甚至是公帑资助买楼,不是什么“托市”。
其次,进一步厘清,香港解决安居问题的正确之道是实行“双轨制”:一是政府提供足够的资助房屋,让那些无力在私人市场买楼的人能够入住资助房屋,这不是市场所能完成的任务;二是让那些有能力的人在私人市场置业安居,也以买楼的方式向政府缴纳较多税项,为政府库房、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预算案需部署争取外资来港
中央一再强调要巩固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要加强,需要有足够的国际资金流入香港。如果只是争取外面的企业来港上市,但没有资金流入购买港股,企业就不可能达到集资的目的,就不会愿意来香港了。现在的突出问题是,资金持续外流,香港金融市场成交萎缩。如何吸引外资来港,是香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预算案需要回答的问题。
国务院总理李强近日访问瑞士,瑞士联邦主席破格亲自到机场迎接,据说这是为了争取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存款。这件事启示特区政府,需要全面部署,尽最大努力做好争取外资的工作。
必须承认的是,美国及西方对国际金融市场,有重要甚至是主导性的影响力。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早前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致辞时,不仅明确肯定香港连结中国内地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市场优势,而且希望透过香港吸引和撬动更多国际资本参与内地建设。
香港过去赖以成功的一大要素,就是与西方保持密切的金融连接和经济互动。今天的世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经济离不开中国;香港作为中国金融的门户,有必要推动与西方的金融往来,争取包括西方资金的国际金融资本来港、留港。为此,预算案需要提出具体措施,并作出政策配合。
(作者系第十届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长,文章原刊于橙新闻,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22/2I8t6GUojjfy8GzRSrZT4qYJ8Hu1nqU3usK.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卢文端
香港的经济正面临严峻挑战,政府卖地多次流标、恒生指数跌破16,000点心理关口,房地产和金融两大经济支柱都陷于困境,令社会上浮现一种悲观的气氛;而楼市未有全面“撤辣”,与社会的期待存在明显反差,更增加了市民的焦虑情绪。有鉴于此,笔者特就下个月公布的财政预算案如何回应社会诉求、提振香港楼市与股市两大支柱,提3点建议:
其一,加强财政预算案编制的领导工作,确保预算案在落实行政长官施政蓝图和回应社会克服经济困难方面的诉求,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其二,楼市兴衰事关香港经济大局,建议全面撤销楼市“辣招”,尽快让楼市复常;其三,高度重视资金外流的问题,建议预算案全面部署争取包括西方资金的国际金融资本来港、留港。
加强领导 做好编制预算案工作
香港经济面临全方位的挑战,传统优势在弱化,新的优势又没有形成,消费疲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滑,结构性的财赤仍看不到化解之策。特区政府是香港社会的主心骨,面对严峻的经济环境,需要特区政府显示责任担当、正确决策、统一行动、有效施政。
就目前情况来讲,做好政府财政预算案是重中之重。由财政司长具体负责编制的财政预算案,不仅要概述政府对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政策、就落实行政长官的施政蓝图提出财政预算方案,而且还需就香港现实面对的经济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笔者希望财政司长倾听各方建议、积极回应社会的诉求,集思广益提出对策,解决香港面对的经济难题。香港社会尤其是商界,对此抱有很高的期待。
香港的房地产既是帮助市民安居的行业,更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本身的经济能量、财富效应及所带动相关行业的经济贡献,对香港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回顾香港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看到,房地产业兴衰与经济的起伏密切相关:房地产市道畅旺,经济繁荣兴旺;房地产萧条,经济则低迷衰退。房地产业是香港景气的晴雨表、是香港经济成功的基本要素和基因,不管我们是否喜欢,这已经是香港的经济现实。
预算案应全面撤销楼市辣招
面对高息环境、建筑的人工及材料成本大幅攀升和需求萎缩,香港房地产业陷于困境。然而,楼市辣招至今仍然没有全面撤销,令身在困局之中的房地产业还被政策捆绑,无法放开手脚走出困境。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最近公开撰文要求迅速废除所有楼市辣招,该篇文章在网上广泛转发,可以说是表达了香港社会的普遍诉求。
然而,有关官员似乎仍不愿正面回应社会的诉求;而是认为,看不到一些很急促、断崖式下跌,而香港仍有很多年轻人及家庭希望置业。这是不是说,要等到楼价断崖式下跌,或者跌至很多年轻人都买得起楼的时候,才会全面撤辣?难怪叶刘淑仪质疑,究竟楼价下跌到什么水平,青年人才可以“入市”,“以我的收入都是40岁才买到第一套房”。
市建局的数字显示,兴建一个约500平方呎两房单位的建筑费高达300万元,即每平方呎为6000元;加上每平方呎数千元的土地开发成本(包括收购土地、地盘基建投资等)及发展商的运作成本,每个单位的成本价都要超过500万元。这肯定超过一般年轻人的负担能力。
如果要求私人市场的楼价达至很多年轻人的收入水平,差不多就是要求地产商以低过“面粉”的价格出售“面包”。假若真的实施这种脱离香港实际的、近乎民粹主义的楼市政策,房地产业还有生存空间吗?面对严峻的经济环境,香港楼市政策是时候作出重大改变,预算案应该从提振整体经济的层面,全面撤销楼市辣招,并进一步厘清调整房地产政策。
首先,尽快全面撤辣,让楼市复常。正如叶刘淑仪所说,楼市辣招是10多年前,由当时行政长官引入的“需求管理”措施;现在的问题不是供应短缺,而是需求萎缩,市场需求如此疲弱,政府没有必要坚持过时的措施,必须迅速废除所有剩余的房地产交易印花税,并修订其投资策略,以增强信心和投资收入。需要指出的是,政府撤辣不过是“拆墙松绑”,让楼市正常运作,促进经济复苏。撤辣不是提供什么优惠政策甚至是公帑资助买楼,不是什么“托市”。
其次,进一步厘清,香港解决安居问题的正确之道是实行“双轨制”:一是政府提供足够的资助房屋,让那些无力在私人市场买楼的人能够入住资助房屋,这不是市场所能完成的任务;二是让那些有能力的人在私人市场置业安居,也以买楼的方式向政府缴纳较多税项,为政府库房、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预算案需部署争取外资来港
中央一再强调要巩固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要加强,需要有足够的国际资金流入香港。如果只是争取外面的企业来港上市,但没有资金流入购买港股,企业就不可能达到集资的目的,就不会愿意来香港了。现在的突出问题是,资金持续外流,香港金融市场成交萎缩。如何吸引外资来港,是香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预算案需要回答的问题。
国务院总理李强近日访问瑞士,瑞士联邦主席破格亲自到机场迎接,据说这是为了争取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存款。这件事启示特区政府,需要全面部署,尽最大努力做好争取外资的工作。
必须承认的是,美国及西方对国际金融市场,有重要甚至是主导性的影响力。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早前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致辞时,不仅明确肯定香港连结中国内地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市场优势,而且希望透过香港吸引和撬动更多国际资本参与内地建设。
香港过去赖以成功的一大要素,就是与西方保持密切的金融连接和经济互动。今天的世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经济离不开中国;香港作为中国金融的门户,有必要推动与西方的金融往来,争取包括西方资金的国际金融资本来港、留港。为此,预算案需要提出具体措施,并作出政策配合。
(作者系第十届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长,文章原刊于橙新闻,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22/2I8t6GUojjfy8GzRSrZT4qYJ8Hu1nqU3usK.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