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9日),立法会议员周文港随一众G19立法会议员会见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就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发表共同倡议。周文港亦向财政司司长提交《激活经济,改善民生:立法会议员周文港博士就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提交具体建议书》,涵盖了4方面、11个主要的政策范畴,共68项具体建议。
2023年本是走出疫情阴霾的第一年,受众多外围因素影响,经济复苏速度未如理想。以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为例,已由2019年3月的11,616亿港元,逐步下跌至2023年11月的6,707亿港元,不足5年之间,下跌了42%;更值得关注的一点,本财政年度首8个月的财务状况为1,641亿港元赤字,这数字比起疫情前的2019-20年度(财赤106亿港元)、疫情肆虐的2022-23年度(财赤1,223亿港元)更高,充分突显“开源”、“节流”的重要性。
自12月中旬起,周文港已经致函1,400多名选举委员会委员、各界别代表,以及拜访多个社团和界别代表,收集大家对未来香港经济发展的意见,希望供特区政府参考并回应,共同想方设法为香港这个家建言献策。综合来说,大家比较关心香港的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并且多开发崭新经济增长引擎,带动经济增长、就业和税收的增加。同时,亦要检视现时开支较大,包括工务工程、发展新市镇、公共交通费用补贴,尤其尽快彻底解决“免遣返声请者”问题所衍生的公共财政开支等项目,都能多管齐下做到公共财政“开源”、“节流”的目标。
周文港和团队已系统地综合所有意见,形成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建议书,涵盖4方面、11个主要的政策范畴、共68项具体建议,包括以下10项重点建议:
1. 促进楼市回暖,重振市场信心:建议特区政府推出更多逆周期的楼市政策,防止楼市形成不可逆转的下跌趋势,并造成大量的负资产个案,进而拖累经济增长表现、以及增加金融系统的风险。当务之急,是进一步为楼市“减辣”,以及优化现行的楼市从价印花税政策,包括为自住需求的首置客和换楼客减轻印花税负担,推动楼市平稳健康发展;
2. 跨局、跨机构合作“抱团出海”,拨款成立国际教育专门部门,吸引发展中国家的顶尖或中产背景学生来港,发展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建议教育局与商经局等政策局,或贸发局、投资推广署等公营机构合作“抱团出海”,协助香港教育界面向海外开展宣传和推广香港教育品牌的工作;中长期亦可透过拨款成立类似“英国文化协会”、“留学澳洲”的国际教育专门部门;
3. 多管齐下地推动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的转型:建议特区政府延续今年3月底到期的电动车“一换一”计划;并加紧在本地工商界推动建立产品碳审计、碳标签的认证制度和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推广和实施碳审计提供财务诱因;并考虑设立专项的津贴计划,为中小企业推行绿色生产和绿色营运提供现金补贴;
4. 关注和回应中产阶层的需要,调整现有的薪俸税制,包括放宽供养同住父母定义、将“新生子女双倍免税额”延长至子女出生的首三年、引入子女教育开支免税额、设立聘请外籍家庭佣工开支扣税;
5. 向中央争取恢复深圳户籍居民及扩大大湾区内地九市居民赴港旅游“一签多行”的签证措施,以及放宽入境内地免税放行额度:建议特区政府向中央争取,恢复深圳户籍居民赴港旅游“一签多行”的签证措施,并将深圳居民现行的“一周一行”安排放宽至所有大湾区内地城市;向中央争取提高访港内地居民带回内地的自用物品免税额上限,从目前每次5,000元调高至起码3万元人民币,不设年内累计次数限制;
6. 通过“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引入更多符合香港策略性产业规划的重点企业来港投资:建议特区政府考虑提供土地、财税、投融资等方面的优惠,向龙头企业、尤其内地的民营龙头企业(不少企业已成长为内地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提供政策诱因,制定有利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在北部都会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7. 优化创科及新型工业化相关的资助计划:其中,建议将“产学研1+计划”的申请对象,尽快从8间教资会资助的公立大学扩大至所有的自资院校;同时,基金对每个项目的资助额下限由1,000万元下调至500万元;
8. 完善相关调查统计工作,并考虑提供恒常或项目形式的资助,精准支援港人港商,以协助港人港商把握内地市场机遇: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以大数据为基础,全面、认真地收集港商和港人在内地经商、就学、就业、生活的跟踪调查,以确保特区政府在支援内地港商、港人等工作是行之有效;以及参考“同乡文化推广计划”的例子,考虑提供恒常或项目形式的资助,给予内地港人商会及团体;
9. 专门拨款予6大纪律部队,全面开展青少年制服团体和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建议特区政府专门拨款予6大纪律部队全面开展青年工作,以让各青少年制服团队强化其生涯规划项目、招募队员;更可借此加强国际合作和参与,让优秀的青年队员既心系祖国,亦放眼世界;
10. 拨款予教资会供8所资助大学,以及由教育局设立专供非教资会专上院校申请的“专上教育国民及国家安全教育资助计划”:开办有如美国、新加坡等地推行的“国家安全教育计划”,又或各类国土安全和应急管理课程,加强专上院校的国民及国安教育。
以上建议,希望能协助特区政府密切掌握社会脉搏的同时,亦能采取有效措施维持公共财政健康发展,共同开辟香港更美好未来。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9/keygGmjiRhcvjRITQZamGIi7l7VyV9qTHqA.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今天(1月9日),立法会议员周文港随一众G19立法会议员会见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就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发表共同倡议。周文港亦向财政司司长提交《激活经济,改善民生:立法会议员周文港博士就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提交具体建议书》,涵盖了4方面、11个主要的政策范畴,共68项具体建议。
2023年本是走出疫情阴霾的第一年,受众多外围因素影响,经济复苏速度未如理想。以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为例,已由2019年3月的11,616亿港元,逐步下跌至2023年11月的6,707亿港元,不足5年之间,下跌了42%;更值得关注的一点,本财政年度首8个月的财务状况为1,641亿港元赤字,这数字比起疫情前的2019-20年度(财赤106亿港元)、疫情肆虐的2022-23年度(财赤1,223亿港元)更高,充分突显“开源”、“节流”的重要性。
自12月中旬起,周文港已经致函1,400多名选举委员会委员、各界别代表,以及拜访多个社团和界别代表,收集大家对未来香港经济发展的意见,希望供特区政府参考并回应,共同想方设法为香港这个家建言献策。综合来说,大家比较关心香港的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并且多开发崭新经济增长引擎,带动经济增长、就业和税收的增加。同时,亦要检视现时开支较大,包括工务工程、发展新市镇、公共交通费用补贴,尤其尽快彻底解决“免遣返声请者”问题所衍生的公共财政开支等项目,都能多管齐下做到公共财政“开源”、“节流”的目标。
周文港和团队已系统地综合所有意见,形成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建议书,涵盖4方面、11个主要的政策范畴、共68项具体建议,包括以下10项重点建议:
1. 促进楼市回暖,重振市场信心:建议特区政府推出更多逆周期的楼市政策,防止楼市形成不可逆转的下跌趋势,并造成大量的负资产个案,进而拖累经济增长表现、以及增加金融系统的风险。当务之急,是进一步为楼市“减辣”,以及优化现行的楼市从价印花税政策,包括为自住需求的首置客和换楼客减轻印花税负担,推动楼市平稳健康发展;
2. 跨局、跨机构合作“抱团出海”,拨款成立国际教育专门部门,吸引发展中国家的顶尖或中产背景学生来港,发展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建议教育局与商经局等政策局,或贸发局、投资推广署等公营机构合作“抱团出海”,协助香港教育界面向海外开展宣传和推广香港教育品牌的工作;中长期亦可透过拨款成立类似“英国文化协会”、“留学澳洲”的国际教育专门部门;
3. 多管齐下地推动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的转型:建议特区政府延续今年3月底到期的电动车“一换一”计划;并加紧在本地工商界推动建立产品碳审计、碳标签的认证制度和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推广和实施碳审计提供财务诱因;并考虑设立专项的津贴计划,为中小企业推行绿色生产和绿色营运提供现金补贴;
4. 关注和回应中产阶层的需要,调整现有的薪俸税制,包括放宽供养同住父母定义、将“新生子女双倍免税额”延长至子女出生的首三年、引入子女教育开支免税额、设立聘请外籍家庭佣工开支扣税;
5. 向中央争取恢复深圳户籍居民及扩大大湾区内地九市居民赴港旅游“一签多行”的签证措施,以及放宽入境内地免税放行额度:建议特区政府向中央争取,恢复深圳户籍居民赴港旅游“一签多行”的签证措施,并将深圳居民现行的“一周一行”安排放宽至所有大湾区内地城市;向中央争取提高访港内地居民带回内地的自用物品免税额上限,从目前每次5,000元调高至起码3万元人民币,不设年内累计次数限制;
6. 通过“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引入更多符合香港策略性产业规划的重点企业来港投资:建议特区政府考虑提供土地、财税、投融资等方面的优惠,向龙头企业、尤其内地的民营龙头企业(不少企业已成长为内地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提供政策诱因,制定有利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在北部都会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7. 优化创科及新型工业化相关的资助计划:其中,建议将“产学研1+计划”的申请对象,尽快从8间教资会资助的公立大学扩大至所有的自资院校;同时,基金对每个项目的资助额下限由1,000万元下调至500万元;
8. 完善相关调查统计工作,并考虑提供恒常或项目形式的资助,精准支援港人港商,以协助港人港商把握内地市场机遇: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以大数据为基础,全面、认真地收集港商和港人在内地经商、就学、就业、生活的跟踪调查,以确保特区政府在支援内地港商、港人等工作是行之有效;以及参考“同乡文化推广计划”的例子,考虑提供恒常或项目形式的资助,给予内地港人商会及团体;
9. 专门拨款予6大纪律部队,全面开展青少年制服团体和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建议特区政府专门拨款予6大纪律部队全面开展青年工作,以让各青少年制服团队强化其生涯规划项目、招募队员;更可借此加强国际合作和参与,让优秀的青年队员既心系祖国,亦放眼世界;
10. 拨款予教资会供8所资助大学,以及由教育局设立专供非教资会专上院校申请的“专上教育国民及国家安全教育资助计划”:开办有如美国、新加坡等地推行的“国家安全教育计划”,又或各类国土安全和应急管理课程,加强专上院校的国民及国安教育。
以上建议,希望能协助特区政府密切掌握社会脉搏的同时,亦能采取有效措施维持公共财政健康发展,共同开辟香港更美好未来。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9/keygGmjiRhcvjRITQZamGIi7l7VyV9qTHq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