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杂志(记者 刘雨桐、孙艺宁)1月4日香港报道:在经历了1年多时间、超过百场演出的淬炼之后,深圳出品原创舞剧《咏春》于今日(1月4日)首次亮相“咏春拳发扬光大之地”香港,将一连4日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演出5场。
当晚演出开始前,“春咏香江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新年香港首演主题活动举行。香港特区署理行政长官陈国基,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卢新宁,深圳市政协主席林洁,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玲,紫荆文化集团董事吴保安以及香港政、商、文艺、体育界代表近200人出席了活动。
短视频《咏春·追光》拉开了活动序幕。“英雄站在光里,而我们愿是那束光。”追光逐梦,步履不停。《咏春》的这束光,点亮的不仅仅是剧中人,也点亮了现场观众。香港,是一代宗师叶问将咏春拳发扬光大之地,也是功夫电影、动作电影的殿堂。深港文化同根同源、同气连枝。舞剧《咏春》来到香港,是深港两地文化的一次重逢。
陈国基在致辞中表示,《咏春》是由深圳出品的原创舞剧,将中国武术与舞蹈完美结合,展现出深厚的岭南文化,并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表达出中国人民的拼搏精神。此外,《咏春》融入两个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咏春拳和香云纱,再配上创意十足的周边产品,为国家的文创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支持下,香港正全力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同时,我们全力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交流合作,包括拨款支持香港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到大湾区演出,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共建人文湾区”的目标。随著《纲要》今年颁布五周年,香港将在10月担任第四届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主办城市,意义重大。我们将与大湾区城市携手合作,通过创新多元的方式,为广大观众带来多个精彩的演出,展现大湾区的文化软实力。
卢新宁致辞说,《咏春》是2023年横空出世的一部“现象级”艺术作品。它汇聚国内一流创作团队,通过咏春拳、香云纱“双非遗”,为观众呈现一场武术与舞蹈碰撞融合的创新艺术盛宴。卢新宁指出,《咏春》在香港举办新年首演活动,既是致敬传承,又是展望未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卢新宁还提出了三点期望,期望“春咏香江”激发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期望“春咏香江”展现中华文化的时代风采,期望“春咏香江”开启打造人文湾区的崭新旅程。
林洁致辞指出,相互来往的深港朋友,会发现两地的“撞地名”现象——车公庙、鲤鱼门、葵涌……一个个同名的村落、宗祠、古庙背后,隐藏着深港两城文脉相通、亲缘相袭的历史文化。而“咏春”这一岭南文化品牌,也正在被深港两地发扬光大。从香港导演拍摄的《一代宗师》、《叶问》等影视作品,再到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深港双城对“咏春”的继承性发展、创新性转化,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是一种文化共鸣,更是一种文化自觉。
张玲表示,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将舞蹈与武术有机融合到在一起,尝试为咏春拳打开新的艺术表达空间,探索在开放创新中发展岭南文化。“春咏香江”的主旨就是以《咏春》舞剧作为媒介,咏赞岭南文化愈加焕发青春气息;咏赞崇德扶弱的英雄精神传承不止;咏赞香港明天会更好、东方之珠更加灿烂辉煌。
舞剧《咏春》由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通过咏春拳、香云纱“双非遗”,为观众呈现一场武术与舞蹈碰撞融合的创新艺术盛宴,展现了“柔软却具有身骨”的东方气质,令观众大饱眼福。
国家非遗香云纱守护传承者、广东省非遗促进会副会长、舞剧《咏春》香云纱顾问邢莉莉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枢纽,香港与深圳互为“桥头堡”关系。邢女士相信,借力香港这一国际化大舞台,香云纱定会走向国际,继而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之所在。在舞剧《咏春》与香云纱的刚柔并济、相辅相成下,邢女士希望可以从而将深圳故事、大湾区的故事、乃至中国文化的故事讲述、传达给观众。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4/nc6pH0sZGbpK5iM8cRlGpdMsv7q8g5wOW0E.jpe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紫荆杂志(记者 刘雨桐、孙艺宁)1月4日香港报道:在经历了1年多时间、超过百场演出的淬炼之后,深圳出品原创舞剧《咏春》于今日(1月4日)首次亮相“咏春拳发扬光大之地”香港,将一连4日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演出5场。
当晚演出开始前,“春咏香江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新年香港首演主题活动举行。香港特区署理行政长官陈国基,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卢新宁,深圳市政协主席林洁,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玲,紫荆文化集团董事吴保安以及香港政、商、文艺、体育界代表近200人出席了活动。
短视频《咏春·追光》拉开了活动序幕。“英雄站在光里,而我们愿是那束光。”追光逐梦,步履不停。《咏春》的这束光,点亮的不仅仅是剧中人,也点亮了现场观众。香港,是一代宗师叶问将咏春拳发扬光大之地,也是功夫电影、动作电影的殿堂。深港文化同根同源、同气连枝。舞剧《咏春》来到香港,是深港两地文化的一次重逢。
陈国基在致辞中表示,《咏春》是由深圳出品的原创舞剧,将中国武术与舞蹈完美结合,展现出深厚的岭南文化,并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表达出中国人民的拼搏精神。此外,《咏春》融入两个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咏春拳和香云纱,再配上创意十足的周边产品,为国家的文创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支持下,香港正全力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同时,我们全力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交流合作,包括拨款支持香港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到大湾区演出,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共建人文湾区”的目标。随著《纲要》今年颁布五周年,香港将在10月担任第四届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主办城市,意义重大。我们将与大湾区城市携手合作,通过创新多元的方式,为广大观众带来多个精彩的演出,展现大湾区的文化软实力。
卢新宁致辞说,《咏春》是2023年横空出世的一部“现象级”艺术作品。它汇聚国内一流创作团队,通过咏春拳、香云纱“双非遗”,为观众呈现一场武术与舞蹈碰撞融合的创新艺术盛宴。卢新宁指出,《咏春》在香港举办新年首演活动,既是致敬传承,又是展望未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卢新宁还提出了三点期望,期望“春咏香江”激发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期望“春咏香江”展现中华文化的时代风采,期望“春咏香江”开启打造人文湾区的崭新旅程。
林洁致辞指出,相互来往的深港朋友,会发现两地的“撞地名”现象——车公庙、鲤鱼门、葵涌……一个个同名的村落、宗祠、古庙背后,隐藏着深港两城文脉相通、亲缘相袭的历史文化。而“咏春”这一岭南文化品牌,也正在被深港两地发扬光大。从香港导演拍摄的《一代宗师》、《叶问》等影视作品,再到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深港双城对“咏春”的继承性发展、创新性转化,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是一种文化共鸣,更是一种文化自觉。
张玲表示,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将舞蹈与武术有机融合到在一起,尝试为咏春拳打开新的艺术表达空间,探索在开放创新中发展岭南文化。“春咏香江”的主旨就是以《咏春》舞剧作为媒介,咏赞岭南文化愈加焕发青春气息;咏赞崇德扶弱的英雄精神传承不止;咏赞香港明天会更好、东方之珠更加灿烂辉煌。
舞剧《咏春》由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通过咏春拳、香云纱“双非遗”,为观众呈现一场武术与舞蹈碰撞融合的创新艺术盛宴,展现了“柔软却具有身骨”的东方气质,令观众大饱眼福。
国家非遗香云纱守护传承者、广东省非遗促进会副会长、舞剧《咏春》香云纱顾问邢莉莉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枢纽,香港与深圳互为“桥头堡”关系。邢女士相信,借力香港这一国际化大舞台,香云纱定会走向国际,继而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之所在。在舞剧《咏春》与香云纱的刚柔并济、相辅相成下,邢女士希望可以从而将深圳故事、大湾区的故事、乃至中国文化的故事讲述、传达给观众。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4/nc6pH0sZGbpK5iM8cRlGpdMsv7q8g5wOW0E.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