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识科将于2025/26学年起,逐步分拆为人文科及科学科。位于大埔区的津贴学校保良局田家炳小学,早于2016年起已将高年级的常识科分拆为“社会与人文”及“科学与科技”两科,其中科学与科技科的课堂设计,特别重视学生动手做、动手学,强调让学生体验做实验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
小学常识科将于2025/26学年起,逐步分拆为人文科及科学科。
位于大埔区的津贴学校保良局田家炳小学,早于2016年起已将高年级的常识科分拆为“社会与人文”及“科学与科技”两科。校方安排高年级的科学与科技科每星期一节连堂进行,即1小时10分钟,内容包括“生命与环境”、“物质、能量和变化”、“地球与太空”和“科学、科技、工程与社会”等。课程设计重视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除了实验之外,学校还通过专题研习及户外参观学习活动等,让学生自主学习、扩阔视野。学校亦会于考试中,加入实验分析题,紧扣学教评,巩固学生学习。

校长陈咏贤表示,科学与科技科课程设计配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辅以课堂以外的多元学习经历,让学生对科学与创新科技产生兴趣。她相信,科学与科技科采用“专科专教”的模式,可提升学与教的效能,惟目前本港大学的小学教学文凭,并没有开设主修科学的相关课程,因此小学老师一般较少属科学或科技主修的教师。为令学生的科学与科技科学得更好,校方首先必须确保教师具备足够的科学素养,让拥有科学知识及科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带领学生透过多元化和有趣的动手动脑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协助他们从小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意思维和解难能力,达至“探新求知、乐学活用、创造未来”,盼能以科学加强培养学生探新求知,批判性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培育学生成长型思维。
陈咏贤期望,透过分拆科学与科技科,培养学生对科学及科技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及探究精神,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3/fsjr1Ynt74LVkjJqbdAhs491Y2tbw5Fbx1U.jp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3/jkJpPiKTJh8jKurQmgs11uRrIpzSt5NMWy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