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雪仪
香港特区政府为推广旅游及刺激经济,进行一系列的“香港夜缤纷”活动,其中以庙街夜市作为延续活动,在数个特色及怀旧美食摊位中,已经显示香港 “美食天堂”的美誉。
陈雪仪在庙街夜市近日,笔者也到了美食摊位凑热闹,熙来攘往的人群,越夜越有气氛。当中感受到本港作为世界经济的交汇中心,饮食采取中西、新旧文化的融合,而今次的美食摊位活动,相信很重要的卖点之一就是让市民情怀昔日的点滴。
其中一个摊位打着“吹波波,笑呵呵”的香港唯一女吹糖师钟彩云,人称“糖姨”,以维肖维妙的“吹糖公仔”,为人们带来廉价的欢乐,十几二十元就令全家欢乐,见到在场的小朋友一边吃糖一边学吹糖,感受到有得食,也有得玩的欢乐气氛。
另外,还有碗仔翅及飞机榄等怀旧美食摊位,可以重拾港人集体的回忆。回想昔日香港,历遍艰辛,从一个小渔村蜕变为今天的大都会。正值20世纪初期,香港基层大众生活艰苦,工时长、工资微薄。甚至在50、60年代曾发生一场石硖尾大火,引致港英政府为安置灾民,而兴建只有5至7层呈“H”字型楼宇,“H”形楼宇两侧是蚊形小单位,连接两楼的中间是公共厕所及浴室,这就是香港早期的出租公共房屋,亦被称为徙置区。
很难想像,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港人竟然可以发挥出奋发求存的精神,例如一碗微不足道香港街头的碗仔翅,就在40、50年代,据称一位摆卖熟食的小贩向酒楼收集有钱人吃剩的“翅头翅尾”,再使用豆粉、味精及豉油等制作出类似高级酒家的鱼翅羹,并以廉价销售,使草根阶层也能一尝鱼翅的滋味,结果大受欢迎,由此产生“碗仔翅”,后来有小贩尝试以粉丝取代这些“翅头翅尾”,由于成本更低,售价也更便宜,而味道并没有明显分别,于是香港街头便出现了一批专门出售这类平民仿翅的小贩!
而飞机榄又称甘草榄,最先出现于广州,之后来到香港。是把橄榄用盐及甘草等药材腌制而成,甘草味浓,酸中带甜,不容易变坏。在50至70年代,甘草榄的流动小贩斜背着榄型的容器,在街上沿途售卖。然而当时香港售卖飞机榄的代表郭鉴基,由于他掟石头取得灵感,把当时流行广州小食“榄子”,再混入自己腌制的香料后包装,以独创的“掟上楼”方式销售,因当时香港“H”字型楼宇的徙置区和唐楼高度有限,只得数层,可以在住客露台进行,将硬币抛下及甘草榄抛上,作为相方买卖模式,由于如放纸飞机般,所以有飞机榄的别称。并且郭鉴基一边叫卖飞机榄,一边唱歌:“咁靓嘅飞机榄,的确系冇得弹。生津止咳,下火又除痰。 ⋯⋯ ⋯⋯好靓嘅夫妻和顺榄,包你两公婆食咗冇得弹!”
这一切曾经成为香港独有的一道人民风景线,现在令人感叹随着郭鉴基去世后,加上香港楼宇的建筑风格改变,是否将会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中?其实,特区政府可以考虑把具有特色的香港文化历史保留下来,例如“吹糖公仔”已经有数百年历史,明、清到现在,甚至可以在香港承传下去,除了为成人及小孩带来欢乐,更是发展香港旅游重要特色的景点之一。
因此,希望这次庙街夜市只是开始,往后可以考虑其延续性!因为这一切都是文创产业的根本,找出自己文化的特色,加以发展,不单能发展经济,并且可以凝聚文化的力量,香港是一个宝地,四方八面的文化涌入,只要我们能找紧机遇,香港的未来潜力将会是无穷无尽。
(作者系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教育主席,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2/wX84sx0VH0SX4Y8Sjn8UzcQme4MUtMxsveS.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