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北京 于江 贾丁
2023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走向纵深,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动荡加剧,世界和平稳定受到冲击,各国人民愈发热切期盼通过发展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为加强中外交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不断作出新贡献。
2023年中国外交举世瞩目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10周年。10年来,从习近平主席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到2015年在第七十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五位一体”总体框架,再到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提出建设“五个世界”的总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深化拓展。10年来,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这一理念取得全方位、开创性丰硕成果,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认识到,这一理念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是各国人民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对于推动各国团结合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具有引领意义。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正确义利观10周年。10年来,中非关系蓬勃发展,进入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中非友谊在双方辛勤浇灌下已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双方政治互信日益牢固,务实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空前密切。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10周年。10年来,中国同地区国家一道坚定不移走长期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亲诚惠容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实践效果持续显现,为亚洲友好合作、团结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益镜鉴。
2018年6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5年来,习近平外交思想内涵不断丰富、体系日益完备,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崇高使命,塑造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独特风范。中国外交与生俱来的国际主义精神、深沉的天下情怀、宏阔的世界眼光、远大的全球抱负,表现出与西方传统大国外交截然不同的底色和特征。
全球文明倡议为不稳定、不确定的国际社会带来温暖和信心。2023年3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强调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倡导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相互包容,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元首外交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
2023年,习近平主席密集会见来华访问的多国国家领导人,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广,新朋友越来越多,老朋友越来越铁。
元首外交指引中俄关系不断深化。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保持密切往来,引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合作的相处之道,树立了国际关系的新范式。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10月普京总统连续第三次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展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的中俄关系不是权宜之策,而是长久之计。2024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相信中俄两国必将准确把握历史大势、立足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充实双方合作的时代内涵。
元首外交指明中美关系正确方向。中美之间有著广泛共同利益,对话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选择。202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美国旧金山同拜登总统举行会晤。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地指出,中美要共同树立正确认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互利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共同促进人文交流。两国元首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进一步探讨了中美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进一步明确了中美共同肩负的大国责任,形成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确定性、提升稳定性,为实现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
元首外交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中欧作为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双方关系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2023年是中国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欧高层互动频密,习近平主席同德国、匈牙利、希腊等多个欧盟国家领导人会晤会见;4月,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12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元首外交为中欧关系持续健康发展指方向、画蓝图、提信心、增动力。
元首外交“中东时刻”备受瞩目。在习近平主席积极倡议和中方善意斡旋下,2023年3月,曾经长期对立并断交七年之久的沙特和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同意恢复外交关系,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重大利好,传递明确信号。6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举行会谈。针对延宕半个多世纪的巴勒斯坦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三点主张,并表示中方愿为巴方实现内部和解、推动和谈发挥积极作用。11月,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并发表题为《推动停火止战 实现持久和平安全》的重要讲话,就巴以问题发出正义之声、和平之声,展现了中方积极劝和促谈、推动停火止战的客观公正立场和大国责任担当,受到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和广泛好评。

金砖合作机制实现历史性扩员
当前,金砖合作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阶段。2023年8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中,金砖国家领导人一致同意,邀请沙特、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作为新成员加入金砖,并欢迎其他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发展中国家成为金砖伙伴国。这次扩员是金砖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时刻,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呼应了发展中国家普遍意愿,将有力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力推动全球政治经济治理体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有力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金砖合作倡导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为的是实现共同发展、普遍繁荣,不搞阵营对抗,与“小圈子”“小集团”有本质不同。金砖机制的蓬勃发展,是南南合作平台的拓展,是维护和平力量的增强,是世界正义阵线的扩大,是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受到绝大多数国家欢迎。中国将继续同金砖伙伴一道,深化金砖战略伙伴关系,拓展“金砖+”合作模式,充实政治安全、经贸财经、人文交流“三轮驱动”合作架构,不断谱写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谋发展的新篇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擘画蓝图
中国同中亚五国是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近些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互信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持续拓展,发展利益密切融合,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2023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成功举行,元首们在友好的气氛中全面回顾中国同中亚五国友好交往历史,总结各领域合作经验,展望未来合作方向,一致同意著眼未来,成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在此次峰会上进一步提出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要做到坚持守望相助,携手建设一个守望相助、团结互信的共同体;坚持共同发展,携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坚持普遍安全,携手建设一个远离冲突、永沐和平的共同体;坚持世代友好,携手建设一个相知相亲、同心同德的共同体。这标志著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征程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和人文内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10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开辟出一条通向共同发展的合作之路、机遇之路、繁荣之路,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
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全面总结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的成绩和经验,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为“一带一路”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
这次论坛发出的最清晰信号是团结合作、开放共赢。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明确指出,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得到各方积极呼应支持。习近平主席还在这次论坛中首次提出,各国应当携起手来,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
大国外交启新程,共行大道天地宽。2024年必将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继续勇毅前行的重要一年。2024年也将迎来中美建交45周年、中俄建交75周年、中法建交60周年、中国同巴西等一系列拉美国家建交50周年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整体首次写入国际条约成为国际关系指导原则70周年等重要外交事件的时间节点。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中国外交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继续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交流互鉴,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于江系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专职副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贾丁系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1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2/30/mllBDnnnuE0UsOgYlso351IaMlnftLmpjbY.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