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
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为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提供了遵循。旧金山不是终点,而应该成为新的起点。但也需看到,中美关系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前中美合作仍存在许多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与挑战。中美关系能否巩固向好态势,关键在于美方能否遵信守诺,同中方相向而行,把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真正落到实处。
当地时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对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形成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旧金山愿景」的核心内容是中美两国应共同努力浇筑五大支柱,即共同树立正确认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互利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共同促进人文交流。「旧金山愿景」既是对习近平主席在去年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时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的深化与发展,又为中美关系的巨轮朝著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了确定性和稳定性。
中美携手合作是应对全球性危机的关键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经济低迷、新冠疫情、地缘冲突等各种全球性危机错综交织,全球治理深陷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困境,百年变局下世界前途命运面临严重的不确定性。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两国应该主动担负起大国责任,引领全人类共同应对全球性危机。
大国责任是中美两国携手合作的根本原因。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危机,任何国家既无法置身事外,也不能单打独斗。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应对全球性危机的集体行动中来。携手合作与共同行动是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性危机的唯一正确选择。中美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更应该担负起引领应对全球性危机国际合作的大国责任,为世界各国作出大国表率。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大国更应该有大国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安全与繁荣。另一种是抱持零和博弈思维,挑动阵营对立,让世界走向动荡和分裂。」前者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内涵,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而后者既不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发展潮流,也不是世界各国人民民心所向。
大国能力是中美两国携手合作的基本保障。中美两国的双边关系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是因为中美两国经济总量超过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人口总数接近世界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双边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其关系到的任何变化都会产生重大的国际影响。中美合作也许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中美合作是万万不能的。联合国运转的核心机制就是大国合作,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离不开中美合作。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中美的合作意愿与合作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球治理的进展与成败。2015年《巴黎协定》能够顺利达成,离不开中美两国在之前连续发布的四份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其奠定的坚实基础。2021年,中美两国在格拉斯哥气候大会限于僵局之际,联合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引领全球重铸应对气候变化之信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为此称赞:「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去携手应对,中美两国联手意味著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共同利益是中美两国携手合作的内在动力。共同利益的存在是国家间合作产生的基础。中美两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重振世界经济、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解决地区冲突、防止核扩散、防治传染病等一系列全球问题和地区问题上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中美两国近18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福祉的共同愿望,也符合全世界人民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中美关系五十多年风风雨雨的历史证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为美国创造机遇,而不是制造挑战。中国从来没想过成为美国的竞争者,也从没想过以超越美国为目标。近年来,美国将中国视为「竞争者」「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对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进行封锁打压,是因为美国产生了严重的「霸权焦虑」,把「修昔底德陷阱」当成了历史的必然规律,把零和博弈思维当成了大国相处的必然逻辑。
管控分歧是中美关系向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劫难,世界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珍视和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发展。习近平主席曾强调,中美过去和现在都有分歧,将来还会有分歧。关键是管控好分歧。一个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管控分歧需要中美两国领导人具有非凡的政治勇气。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方面的差异始终存在,但这不应该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中美两国只要始终坚持「求同存异」,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完全可以做到超越分歧,找到两国的正确相处之道。中美两国应该互相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中国不寻求改变美国,美国也不应当寻求塑造或改变中国。五十多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以非凡勇气打开了两国关系的大门,开启了中美关系史上新的一页。五十年来,中美关系虽然历经风雨,但总体上始终以三个联合公报为基础向前发展。当前,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且陷入低谷,归根到底是美国一方造成的。美国不应把自身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归因于中国的快速发展,不应把自身衰落归咎于中国的迅速崛起,而应从自身多找原因,应通过中美合作实现合作共赢。中国不是美国的威胁,更不是世界的威胁。一个强大稳定的中国是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推进剂,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稳定剂。
管控分歧需要中美两国领导人拥有超人的政治智慧。去年巴厘岛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拜登总统承诺美国将奉行「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的「四不一无意」原则。遗憾的是,美方执政团队并没有将其体现到具体政策中,更没有落实在对华行动上。一年来,美国不仅不断拉长对华制裁的负面清单,而且在世界各地构建围堵中国的小圈子。更有甚者,美国在国会两院先后通过要求取消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的相关法案,恶化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限制中国的发展空间。本次旧金山会晤,中美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强调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保持沟通、防止冲突、恪守《联合国宪章》,在有共同利益的双边领域开展合作,负责任地管控双边关系中的竞争因素。展望未来,我们对中美关系发展走向仍需保持谨慎乐观。2024年是美国总统大选之年,美国两党为了竞选需要很可能都会在中国问题上大做文章。如何规避大选给中美关系带来的冲击,仍然将极大地考验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
加强人文交流为中美管控分歧创造强大的民意基础。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中美关系的历史要靠人民书写和创造。200多年前,「中国皇后号」奏响了中美民间往来的序章。80多年前,中美结下了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深厚友谊。50多年前,中美乒乓球队以「小球转动大球」的体育外交翻开了中美关系崭新的一页。自此开始,中美人文交流就在两国间系紧了友好往来的纽带。中美人员往来最多时每年达500万人次,中国在美留学生超过40万人。中国与美国共结成50对友好省州和227对姊妹城市。2019年中美往返航班曾达到每周超过300班。
当地时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指出,中美关系的未来是由人民创造的。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拉紧人民的纽带、增进人心的沟通,越需要更多的人站出来为中美关系鼓与呼。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总统会晤时也一致同意将在明年早些时候进一步大幅增加航班,扩大教育、留学生、青年、文化、体育和工商界的交流。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3年11-12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1/28/zh4eP8EMTpqXAFC9ZeEog5YbsVmqMdkBhLX.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李强 |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
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为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提供了遵循。旧金山不是终点,而应该成为新的起点。但也需看到,中美关系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前中美合作仍存在许多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与挑战。中美关系能否巩固向好态势,关键在于美方能否遵信守诺,同中方相向而行,把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真正落到实处。
当地时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对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形成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旧金山愿景」的核心内容是中美两国应共同努力浇筑五大支柱,即共同树立正确认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互利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共同促进人文交流。「旧金山愿景」既是对习近平主席在去年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时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的深化与发展,又为中美关系的巨轮朝著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了确定性和稳定性。
中美携手合作是应对全球性危机的关键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经济低迷、新冠疫情、地缘冲突等各种全球性危机错综交织,全球治理深陷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困境,百年变局下世界前途命运面临严重的不确定性。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两国应该主动担负起大国责任,引领全人类共同应对全球性危机。
大国责任是中美两国携手合作的根本原因。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危机,任何国家既无法置身事外,也不能单打独斗。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应对全球性危机的集体行动中来。携手合作与共同行动是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性危机的唯一正确选择。中美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更应该担负起引领应对全球性危机国际合作的大国责任,为世界各国作出大国表率。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大国更应该有大国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安全与繁荣。另一种是抱持零和博弈思维,挑动阵营对立,让世界走向动荡和分裂。」前者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内涵,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而后者既不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发展潮流,也不是世界各国人民民心所向。
大国能力是中美两国携手合作的基本保障。中美两国的双边关系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是因为中美两国经济总量超过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人口总数接近世界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双边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其关系到的任何变化都会产生重大的国际影响。中美合作也许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中美合作是万万不能的。联合国运转的核心机制就是大国合作,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离不开中美合作。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中美的合作意愿与合作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球治理的进展与成败。2015年《巴黎协定》能够顺利达成,离不开中美两国在之前连续发布的四份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其奠定的坚实基础。2021年,中美两国在格拉斯哥气候大会限于僵局之际,联合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引领全球重铸应对气候变化之信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为此称赞:「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去携手应对,中美两国联手意味著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共同利益是中美两国携手合作的内在动力。共同利益的存在是国家间合作产生的基础。中美两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重振世界经济、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解决地区冲突、防止核扩散、防治传染病等一系列全球问题和地区问题上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中美两国近18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福祉的共同愿望,也符合全世界人民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中美关系五十多年风风雨雨的历史证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为美国创造机遇,而不是制造挑战。中国从来没想过成为美国的竞争者,也从没想过以超越美国为目标。近年来,美国将中国视为「竞争者」「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对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进行封锁打压,是因为美国产生了严重的「霸权焦虑」,把「修昔底德陷阱」当成了历史的必然规律,把零和博弈思维当成了大国相处的必然逻辑。
管控分歧是中美关系向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劫难,世界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珍视和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发展。习近平主席曾强调,中美过去和现在都有分歧,将来还会有分歧。关键是管控好分歧。一个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管控分歧需要中美两国领导人具有非凡的政治勇气。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方面的差异始终存在,但这不应该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中美两国只要始终坚持「求同存异」,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完全可以做到超越分歧,找到两国的正确相处之道。中美两国应该互相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中国不寻求改变美国,美国也不应当寻求塑造或改变中国。五十多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以非凡勇气打开了两国关系的大门,开启了中美关系史上新的一页。五十年来,中美关系虽然历经风雨,但总体上始终以三个联合公报为基础向前发展。当前,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且陷入低谷,归根到底是美国一方造成的。美国不应把自身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归因于中国的快速发展,不应把自身衰落归咎于中国的迅速崛起,而应从自身多找原因,应通过中美合作实现合作共赢。中国不是美国的威胁,更不是世界的威胁。一个强大稳定的中国是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推进剂,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稳定剂。
管控分歧需要中美两国领导人拥有超人的政治智慧。去年巴厘岛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拜登总统承诺美国将奉行「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的「四不一无意」原则。遗憾的是,美方执政团队并没有将其体现到具体政策中,更没有落实在对华行动上。一年来,美国不仅不断拉长对华制裁的负面清单,而且在世界各地构建围堵中国的小圈子。更有甚者,美国在国会两院先后通过要求取消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的相关法案,恶化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限制中国的发展空间。本次旧金山会晤,中美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强调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保持沟通、防止冲突、恪守《联合国宪章》,在有共同利益的双边领域开展合作,负责任地管控双边关系中的竞争因素。展望未来,我们对中美关系发展走向仍需保持谨慎乐观。2024年是美国总统大选之年,美国两党为了竞选需要很可能都会在中国问题上大做文章。如何规避大选给中美关系带来的冲击,仍然将极大地考验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
加强人文交流为中美管控分歧创造强大的民意基础。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中美关系的历史要靠人民书写和创造。200多年前,「中国皇后号」奏响了中美民间往来的序章。80多年前,中美结下了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深厚友谊。50多年前,中美乒乓球队以「小球转动大球」的体育外交翻开了中美关系崭新的一页。自此开始,中美人文交流就在两国间系紧了友好往来的纽带。中美人员往来最多时每年达500万人次,中国在美留学生超过40万人。中国与美国共结成50对友好省州和227对姊妹城市。2019年中美往返航班曾达到每周超过300班。
当地时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指出,中美关系的未来是由人民创造的。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拉紧人民的纽带、增进人心的沟通,越需要更多的人站出来为中美关系鼓与呼。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总统会晤时也一致同意将在明年早些时候进一步大幅增加航班,扩大教育、留学生、青年、文化、体育和工商界的交流。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3年11-12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1/28/zh4eP8EMTpqXAFC9ZeEog5YbsVmqMdkBhLX.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