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杂志报道: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聚焦于东周至隋唐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最新科研成果。
新闻发布会现场湖北荆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杨开勇介绍,秦家咀墓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西距楚故都纪南城遗址约1公里,是一处东周时期墓地,其中墓葬M1093中出土大量竹简,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经过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第一阶段室内保护处理,共揭取竹简3910枚,预计可缀合整简1200至1500枚,字数约30000字。简文的字体为典型战国楚系简帛文字,内容经初步辨识,包括5类:(1)六艺类,包括《尚书·吕刑》《孔子道秦穆公之事》《齐桓公问于管仲》《凡民》《君子》《齐庄侯侵晋伐朝歌》《叔鱼谏晋庄平公》等;(2)诸子类,包括《司徒狄》《后问于元明》《四王五霸》等;(3)辞赋类,包括《隐语》等;(4)术数类,包括《九九术》《日书》等;(5)方技类,包括《病方》《养马》等。
湖北荆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杨开勇紫荆杂志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道,秦家咀对于存世文献有什么校勘的意义?在楚文化研究领域填补了哪些空白?
杨开勇回答表示,秦家咀出土的战国时期文化内容丰富,为传世文献的对照校勘提供了新的资料。比如发现首篇较完整的《尚书·吕刑》,为校勘传世文献具有重要价值。之前出土文献里面有《尚书·吕刑》残篇,但是不如此次秦家咀出土的完整,对传世本和当时战国一些文献传抄本肯定有重要的校勘作用。《齐庄侯侵晋伐朝歌》《叔鱼谏晋庄平公》丰富了历史人物细节,为史学研究增添新的资料。至于对楚文化研究填补空白方面,首次在出土文献里面讲楚文王位列春秋五霸。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2/22/fqpxA4Z7OhJBAd1G65xjzLR5FappsPjYWom.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