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卫昕
12月10日,2023年区议会一般选举顺利举行,共选出176名地区委员会界别议员及88名区议会地方选区议员。这次选举是特区完善地区治理体系、重塑区议会后首场全港性大型选举,意义尤为重大。笔者本次亦亲身参与了区议会的投票以及选举的工作,感受到了新选制活力和优势,因此本次笔者希望从自身的感受出发,谈谈我对本次区议会选举的一些感受。
一、发展社区成为选举主题,为“由治及兴”奠定有利基础
本次区议会选举的投票率为27.54%,投票人数约为119万3千,虽然社会上有声音认为较2019年的投票率和投票人数均有回落,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投票率并不是衡量选举制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其参选人是否务实,整个选举制度是否从选民利益出发,是否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2019年受到“黑暴”的影响,其所谓的高投票率并不是常态。熟悉香港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八、九十年代,香港社会对泛政治化议题较为“冷感”,广大市民积极投身社会经济建设,更有许多作为“先行者”的商界人士进入内地投资建厂、发展事业,香港社会呈现出“政冷经热”的常态化现象。
随着选举中泛政治化议题热度的降低,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四年来香港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政治环境、社会氛围焕然一新,社会治安更为平稳有序。新选制下的区议会选举,“爱国者治港”原则得以全面落实,区议会牢牢掌握在真正的爱国者手中,对于特区的良政善治、长治久安,以至对香港市民的安居乐业、社区的和谐稳定都极为重要。笔者无论在家访还是街站的工作中,听到最多的就是选民希望选出的区议员能做实事,而非搞政治。例如,有的选民一直想解决渗水问题、噪音问题,还有长者照顾问题等等,这些虽然都是生活小事,却实实在在关系到市民的幸福感。这次区议会选举共有119万3千选民投票,这体现了广大选民以实际行动支持新选制,对践行优质民主的认同,也展现出市民对安定、平稳社会环境的期望。市民们都认同只有通过新选制,才能选出真正关心社区发展,愿意为市民办实事的区议员,才能为香港实现“由治及兴”提供有利的力量支持。
二、参选人各显其能,展现前所未有的团结竞选文化
本次区议会选举,共有399名参选人报名,各地方选区、地区委员会界别选举都有激烈竞争。特别是地区直选方面,有171名报名参选人士,竞争88个席位,每区平均接近四名参选人竞争两个席位。至于地区委员会界别方面,228名参选人竞争176个席位,18个区均无自动当选的情况出现。本次区议会选举展现了“区区有竞争”的竞选格局和“人人有希望”的竞选氛围,无人可以“躺赢”亦无人敢“躺平”,参选人必须以真才实学赢得选民支持。选民不但“有得拣”,更加可以优中选优,拣到最好。
真心服务社区,真心为市民做事,这是本次选举参选人的最大特点。2019年在“黑暴”的影响下,选举的高频词是“五大诉求”、“特首下台”等民粹、充满政治性与反中乱港的口号,而今年区选出选的最多的词语则是“成就美好社区”、“建设新社区”等从市民和社区利益出发的口号。在激烈的选举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抹黑、染红、爆料式的人身攻击,也没有威胁参选人和选民生命安全的暴力行径,更多的是参选人拼能力、比政纲、讲奉献,以自身服务地区的工作实绩打动选民。例如,有的参选人深耕地区多年,注意到社区楼房老旧并且渗水问题严重,于是在政纲中提到可以通过设置智能测量仪器,早发现、早解决老旧房屋渗水问题。又如有的候选人关注如何改善公屋环境的问题,也在广大选民中引起积极反响。228名参选人倾情投入,重视经济和民生议题,重视能力和素质展示,展现维护地区整体利益、为民谋福祉的担当,以此赢得选民认同,体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性和风清气正、人人争胜的选举文化。并且,在区选结果尘埃落地之时,即使落选的候选人也表示会继续努力以及和当选的区议员紧密合作,共同为市民与社区服务,因此本次选举不仅体现了良性的竞争文化,更是爱国者的大团结,无论谁当选,初心不便,都是服务市民、共建美好社区。
三、光谱广阔,“五光十色”彰显地区选举代表性
改革后的区议会由委任、地区委员会界别选举、区议会地方选区选举和当然议员所组成,议会将更为多元化和专业化。不同背景的区议员可发挥其专业所长,协助特区政府向市民解说政策及收集市民意见,从而令特区政府政策更为有效、更为贴合市民需要,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选举的结果来看,新当选的区议员涵盖了长年从事地区服务的人士、有志服务地区的专业人才等,光谱可谓是“五光十色”。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选区议员中不少青年人才以及少数族裔,为地区治理带来了新气象,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愿意投身地区工作,服务香港社会,反映出青年人才对新选制聚焦地区治理的认可,积极参选成为区议员,从而更好的体现个人价值。区议会的广泛代表性和均衡参与性得到增强,实现了香港特色民主的优化与提升。这主要得益于新选制的开放、均衡和包容,能让更多来自基层各界、来自青年群体的代表参与其中,更好代表香港市民和社区的整体利益。在此,也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给予更多的包容,让新一届区议会尽快步入正轨,让新当选的区议员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施展自身所长贡献社区。
四、特区政府发挥行政主导,多管齐下宣传选举
在以往的选举中,特区政府参与的角色较少,这不利于市民认识到选举的重要性。新一届特区政府充分发挥行政主导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区选,呼吁市民投票,其中更是首次向公务员去信,希望他们联同家人,在区议会选举中踊跃投票,履行公民责任,除此之外,特区政府也组织有“共建美好社区大汇演”、每位市民在投票后会获派发一张政府心意谢卡等措施出台,多管齐下宣传区选,鼓励投票,其规模前所未有,这为增加市民了解新选制,增加支持新选制的力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纵观这个选举,无论从涉及还是到落实,香港已经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香港民主、民生发展的道路,笔者寄望,新当选的区议员们可以专注民生事务,积极服务社区民众,以实际行动完善地区治理,为民众的安居乐业作出新的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为香港打拼。
(作者系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广西侨联青年委员会副会长,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2/13/4tlBreVlaPq8bZg5mVh4cmEhO5wOQUDLmAE.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卫昕
12月10日,2023年区议会一般选举顺利举行,共选出176名地区委员会界别议员及88名区议会地方选区议员。这次选举是特区完善地区治理体系、重塑区议会后首场全港性大型选举,意义尤为重大。笔者本次亦亲身参与了区议会的投票以及选举的工作,感受到了新选制活力和优势,因此本次笔者希望从自身的感受出发,谈谈我对本次区议会选举的一些感受。
一、发展社区成为选举主题,为“由治及兴”奠定有利基础
本次区议会选举的投票率为27.54%,投票人数约为119万3千,虽然社会上有声音认为较2019年的投票率和投票人数均有回落,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投票率并不是衡量选举制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其参选人是否务实,整个选举制度是否从选民利益出发,是否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2019年受到“黑暴”的影响,其所谓的高投票率并不是常态。熟悉香港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八、九十年代,香港社会对泛政治化议题较为“冷感”,广大市民积极投身社会经济建设,更有许多作为“先行者”的商界人士进入内地投资建厂、发展事业,香港社会呈现出“政冷经热”的常态化现象。
随着选举中泛政治化议题热度的降低,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四年来香港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政治环境、社会氛围焕然一新,社会治安更为平稳有序。新选制下的区议会选举,“爱国者治港”原则得以全面落实,区议会牢牢掌握在真正的爱国者手中,对于特区的良政善治、长治久安,以至对香港市民的安居乐业、社区的和谐稳定都极为重要。笔者无论在家访还是街站的工作中,听到最多的就是选民希望选出的区议员能做实事,而非搞政治。例如,有的选民一直想解决渗水问题、噪音问题,还有长者照顾问题等等,这些虽然都是生活小事,却实实在在关系到市民的幸福感。这次区议会选举共有119万3千选民投票,这体现了广大选民以实际行动支持新选制,对践行优质民主的认同,也展现出市民对安定、平稳社会环境的期望。市民们都认同只有通过新选制,才能选出真正关心社区发展,愿意为市民办实事的区议员,才能为香港实现“由治及兴”提供有利的力量支持。
二、参选人各显其能,展现前所未有的团结竞选文化
本次区议会选举,共有399名参选人报名,各地方选区、地区委员会界别选举都有激烈竞争。特别是地区直选方面,有171名报名参选人士,竞争88个席位,每区平均接近四名参选人竞争两个席位。至于地区委员会界别方面,228名参选人竞争176个席位,18个区均无自动当选的情况出现。本次区议会选举展现了“区区有竞争”的竞选格局和“人人有希望”的竞选氛围,无人可以“躺赢”亦无人敢“躺平”,参选人必须以真才实学赢得选民支持。选民不但“有得拣”,更加可以优中选优,拣到最好。
真心服务社区,真心为市民做事,这是本次选举参选人的最大特点。2019年在“黑暴”的影响下,选举的高频词是“五大诉求”、“特首下台”等民粹、充满政治性与反中乱港的口号,而今年区选出选的最多的词语则是“成就美好社区”、“建设新社区”等从市民和社区利益出发的口号。在激烈的选举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抹黑、染红、爆料式的人身攻击,也没有威胁参选人和选民生命安全的暴力行径,更多的是参选人拼能力、比政纲、讲奉献,以自身服务地区的工作实绩打动选民。例如,有的参选人深耕地区多年,注意到社区楼房老旧并且渗水问题严重,于是在政纲中提到可以通过设置智能测量仪器,早发现、早解决老旧房屋渗水问题。又如有的候选人关注如何改善公屋环境的问题,也在广大选民中引起积极反响。228名参选人倾情投入,重视经济和民生议题,重视能力和素质展示,展现维护地区整体利益、为民谋福祉的担当,以此赢得选民认同,体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性和风清气正、人人争胜的选举文化。并且,在区选结果尘埃落地之时,即使落选的候选人也表示会继续努力以及和当选的区议员紧密合作,共同为市民与社区服务,因此本次选举不仅体现了良性的竞争文化,更是爱国者的大团结,无论谁当选,初心不便,都是服务市民、共建美好社区。
三、光谱广阔,“五光十色”彰显地区选举代表性
改革后的区议会由委任、地区委员会界别选举、区议会地方选区选举和当然议员所组成,议会将更为多元化和专业化。不同背景的区议员可发挥其专业所长,协助特区政府向市民解说政策及收集市民意见,从而令特区政府政策更为有效、更为贴合市民需要,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选举的结果来看,新当选的区议员涵盖了长年从事地区服务的人士、有志服务地区的专业人才等,光谱可谓是“五光十色”。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选区议员中不少青年人才以及少数族裔,为地区治理带来了新气象,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愿意投身地区工作,服务香港社会,反映出青年人才对新选制聚焦地区治理的认可,积极参选成为区议员,从而更好的体现个人价值。区议会的广泛代表性和均衡参与性得到增强,实现了香港特色民主的优化与提升。这主要得益于新选制的开放、均衡和包容,能让更多来自基层各界、来自青年群体的代表参与其中,更好代表香港市民和社区的整体利益。在此,也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给予更多的包容,让新一届区议会尽快步入正轨,让新当选的区议员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施展自身所长贡献社区。
四、特区政府发挥行政主导,多管齐下宣传选举
在以往的选举中,特区政府参与的角色较少,这不利于市民认识到选举的重要性。新一届特区政府充分发挥行政主导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区选,呼吁市民投票,其中更是首次向公务员去信,希望他们联同家人,在区议会选举中踊跃投票,履行公民责任,除此之外,特区政府也组织有“共建美好社区大汇演”、每位市民在投票后会获派发一张政府心意谢卡等措施出台,多管齐下宣传区选,鼓励投票,其规模前所未有,这为增加市民了解新选制,增加支持新选制的力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纵观这个选举,无论从涉及还是到落实,香港已经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香港民主、民生发展的道路,笔者寄望,新当选的区议员们可以专注民生事务,积极服务社区民众,以实际行动完善地区治理,为民众的安居乐业作出新的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为香港打拼。
(作者系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广西侨联青年委员会副会长,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2/13/4tlBreVlaPq8bZg5mVh4cmEhO5wOQUDLmA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