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琦

粤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分支之一,起源于广东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粤剧脱胎于昆曲,亦有著南音与粤讴的影子。粤剧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合音乐、歌唱、武术、杂技和戏剧等中国传统艺术于一体,香港作为粤剧的重要传承地之一,自20世纪初开始兴盛起来,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香港粤剧艺术风格。
香港粤剧的演出剧目丰富多样,包括经典剧目和现代创作。经典剧目如《红楼梦》、《西施》、《白蛇传》等,这些剧目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现代创作的剧目则更加注重与时俱进,融入当代社会的元素和主题,以更好地吸引年轻观众。
香港粤剧艺术团(粤艺)于2023年5月成立,由何陈婉珍博士与几位热心传承粤剧的有心人创办,以传承及推广粤剧艺术,培养有潜质及有理想的粤剧新一代,包括演员和乐师为宗旨;同时粤艺致力保存、优化以及认真制作传统粤剧精品剧目。
何陈婉珍博士(图源:香港粤剧艺术团官网)
粤艺剧团行政总裁兼资深音乐领导王胜泉先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现时欣赏粤剧曲艺的主力观众群多在60岁以上,粤艺希望通过为演员们提供艺术交流、学习沉淀的场所,让粤剧曲艺中的国粹及艺术精华得以传承与保留,让表演艺术家们有平台、有场地去做除商业演出之外,更纯粹、深度的沉淀和享受粤剧艺术的魅力,从而推动粤剧艺术向更高水平发展。
粤艺剧团行政总裁兼资深音乐领导王胜泉先生
此前,粤艺宣布与香港都会大学(都大)「何陈婉珍粤剧研艺中心」携手推广粤剧文化,培育年轻粤剧演员和乐师,并向更广大群众推动粤剧教学导赏。在都大兼教粤剧课的王胜泉总裁分享道:「不少学生初学时都对粤剧抱有怀疑,但课程结束后,80%的学生表示对粤剧的喜爱度增加,反映正确的粤剧导赏对推广的重要性。」
他表示,「香港粤剧艺术团的成立,希望能全力培训有潜力、有热诚的青年粤剧从业员,现时香港每年有逾千场粤剧演出,从业员不缺机会,但是坊间演出质量参差,倘若重量不重质,对年轻一代发展没有益处」,粤艺将结合都大的研究辅助业界调整,希望将经典粤剧做得更优秀。
香港粤剧艺术团自置一千多呎设备完善的场地,可供粤剧排练、粤曲表演、道具储存及讲座或研讨会之用。王胜泉表示,艺术团时常邀请粤剧名伶如朱庆祥等,为有热忱青年演员授课,针对其不同弱点进行教学,帮助他们提高演出水平。
粤艺排练现场(图源:香港粤剧艺术团官网)除此之外,让青年从业者参与粤剧创作过程,提升艺术修养和累积经验亦是粤艺发展的重点之一。
粤艺亦都致力于保存、优化以及演出传统粤剧剧本并制作具专业水平的粤剧演出。
王胜泉表示,自成立以来,粤艺通过系统性的排练及演出管理和自设排练场,打造高水平、高品质、高艺术价值的精品剧目,并将陆续在全港有影响力的剧院、艺术中心演出,希望透过一次次的精彩演出,为粤剧艺术家及观众提供交流、共赏、共情的桥梁,引起更广泛观众的共呜,吸引年轻一代中的热忱观众欣赏和加入香港粤剧创作,从而培养新一代有心、有潜质的新秀演员和青年乐师,以传承及推广粤剧艺术,让这项古老的文化艺术瑰宝再现荣光。
为推动粤剧发展,提升国际对本土粤剧文化认识,粤艺与香港都会大学「何陈婉珍粤剧研艺中心」保持紧密合作,研究及保育粤剧传统艺术,翻译剧本,从而推广至大湾区及海外国家。在艺术创作和演出方面,粤艺积极探索创新,注重结合现代元素和传统粤剧表演,以吸引更多观众。还有一些年轻的粤剧演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香港粤剧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值得一提的是,现时粤艺的活跃的青年演员中,不乏来自全世界其他国家慕名而来的粤剧艺术发烧友,用流利的粤语及娴熟的乐器技艺,生动诠释著粤剧艺术在「出海」讲好香港故事,讲好中华传统文化故事的优秀范本。
香港粤剧艺术团呈现「粤艺传弘 百炼成新」系列精品:《洛神》、《白兔会》、《火纲梵宫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