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多地出现极光,包括一些平常很少见到极光的地方。12月1日漠河市北极村出现极光美景。紫红色和黄绿色的极光变幻着色彩,伴随着璀璨的星星在夜空中绚丽舞动。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消息,12月1日至2日曾发生大地磁暴。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据了解,在我国中高纬度地区当磁指数较高时,极光将爆发强烈。漠河,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城市,也是国内观测极光的最佳地点之一,每年都有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极光。今年以来,漠河已经多次出现极光。12月1日晚上,除漠河外,黑龙江省其他城市也出现了极光美景。
地磁暴是什么?
为何会产生极光?
地磁暴是一种典型的太阳爆发的活动。我们知道,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当太阳爆发的时候,就会发生日冕物质抛射,一次抛射就能将数以亿吨计的太阳物质,以数百数千米每秒的高速抛离太阳表面,不光是巨大质量与速度汇聚成的动能,它们还携带着太阳强大的磁场能,一旦命中地球,就会引发地磁场方向与大小的变化,这就叫地磁暴。地磁暴的影响有很多,肉眼可见最直观的就是极光了。
磁暴带来的影响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驱使地球高层大气微粒运动加剧,最终造成大气受热膨胀,向着更高的空间扩散。而极光,实际上只是地磁暴的“副产物”,当日冕物质携带着太阳的能量与地球相遇后,其中一部分会随着地球磁场进入两极,并与距离地面一百到四百千米高的大气层发生撞击,撞击的过程伴随着能量交换,这些能量在被大气原子与分子的核外电子吸收之后,又快速得到释放,释放的结果就是产生发光。绿色与红色极光便是来自氧原子,紫色与蓝色极光则往往来自氮原子。
极光也反映了太阳风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地球磁场变化幅度超过一定数值就被称作地磁暴。地磁暴的强度用Kp值衡量,Kp值越大对应的地磁暴越强。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资料,北京时间12月1日17时到2日8时,受太阳日冕物质抛射(CME)爆发影响,地球出现3小时Kp为7的大地磁暴,3小时Kp为6的中等地磁暴,以及9小时小地磁暴。与之相应的就是“极光盛宴”。

中低纬度地区发生极光罕见吗?
据了解,2024年仍是太阳的活跃年。这就意味着至少在这个冬天里,我国北方还有可能看到极光。我们知道极光都是在高纬度能观测到,北京处于北纬40度左右,那么为什么也能看到极光?中纬度地区发生这样的极光现象罕见吗?点击视频了解↓
为什么在我国看到的极光
大多是红色?
在我国观测到的极光大多是红色的,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大部分极光集中在地球上方的90~400公里。

这是一张《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绘制的人类观测极光示意图,其中在300公里以上,极光以浅红色为主,200~300公里以深红色为主,100~200公里以绿色为主,100公里以下则是蓝色、紫色或多种颜色混合的颜色。因为地表有一定弧度,使得地球本身会遮挡一部分远方的物体。如果观测点离极光太远,就只能看到高度更高的红色极光了。因此,在中国看到的极光大都是红色,而在北极圈内看到的多是绿色。
为何要预警地磁暴?
极光可以预报吗?
本次地磁暴活动,中国气象局也发布了预警。此前,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预报,11月30日、12月1日、12月2日三天可能出现地磁暴活动,其中,12月1日可能发生中等以上地磁暴甚至大地磁暴。那么,为什么要预警?这是不是意味着极光也可以预报呢?
地球磁场的剧烈变化还会导致空间电场的变化,产生异常电压,在长距离的导电管网上这种电压可达上万伏特。这易影响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极端情况下会使其烧毁而造成永久损坏。
所以,与美丽的极光相伴的往往也有一些风险,需要有关方面注意。地磁暴发生时,剧烈扰动会对卫星、航天器、电网等造成影响。例如,当地球磁场出现扰动时,磁场方向和大小的改变会影响卫星工作,使通信卫星无法正常通信,气象卫星、军事卫星也难以监测地球。2022年2月,由于遭遇地磁暴,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发射的49颗“星链”卫星中有大约40颗于发射不久后损毁。
专家表示,当太阳日冕物质抛射或者太阳耀斑爆发后,会以光速传播到地球,人类在上述太阳活动发生后约8分钟便可知晓。而太阳带电粒子流的传播速度则要慢很多,大概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才能抵达地球,因此,人类可以对于可能出现的地磁暴进行预警。对于追光爱好者来说,极光的长期预报仅供参考,并不完全准确,不过短期2~3天的实时“预报”还是值得相信的。
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12月3日上午发布的消息,预计4日至5日可能出现小到中等地磁暴,其余时间地磁活动平静到活跃。此外,北京天文馆研究员朱进还表示,地磁暴对人体的影响是很小的,可以忽略不计,但会对短波通信等产生影响,不过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太长。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