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近年来香港生育意愿持续低迷,生育率更降至全球最低,加剧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危机,这一现象背后体现的是香港更深层次的医疗、住房、跨代贫穷、社会福利等问题。今年《施政报告》焦点之一即为鼓励生育,针对性提出多项鼓励生育措施与家庭友善措施,社会舆论对此反应正面。但生育问题的解决除单纯激励生育外,还应考虑到父母假期、子女成长的全程支持、家庭长期发展等,应多措并举、制定全盘策略综合托底、直面并解决社会深层矛盾。
文| 香港立法会议员 颜汶羽
近年间香港生育率持续下降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生育率近年来持续下降。截至2021年,全球总体生育率2.3(即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而在1950年代,全球生育率还高达5左右,这意味著每个女性平均生育5个孩子,预计到2050年,总体生育率将降至每位女性平均生育2.1个孩子。事实上,目前有许多经济体的生育率已经低于2.1,即是低于维持人口稳定所需的生育率水平。
在全球生育率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香港的生育率更为全球最低,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2023年世界人口状况》,香港每名妇女平均生育子女的数目为0.8名,低于韩国(0.9名)、新加坡(1名)、澳门(1.1名)及内地(1.2名)。
事实上,香港的婴儿出生人数在2020年已经达到60年来最低水平,仅有43,000名,这也是历史上其首次低于死亡人数。到了2021年,这个数字进一步下降至约37,000名,香港人口年龄中位数从1991年的31.6岁,大幅升至2021年的46.3岁。
多因素造成港人生育意愿低迷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生育率低的情况,无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一、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变化。越来越多夫妇选择晚婚和晚育,女性更注重职业和事业,导致推迟生育。此外,越来越多人选择单身或不结婚,也导致生育率下降。
二、经济压力。在一些地区,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房价可能让夫妇无法负担养育子女费用。双职工家庭也可能无法分配足够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子女,导致推迟生育。
三、教育水平提高。特别是女性接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延后组织家庭及生育计划。
四、医疗技术进步和避孕措施普及。现代避孕方法让夫妇可以更好地控制生育,间接影响了生育率。
结合香港情况来看,香港生育率下降可以归因于多个宏观经济变量,例如高房价、低收入和高失业率;公共政策变量,例如税收政策、福利、医疗和教育政策;以及人口变量,例如结婚、离婚、移民、人口增长和新家庭组成等。此外,亦会受制于管教责任、教育压力及身体状况等其他因素。
现时政策侧重家庭友善
今年《施政报告》焦点之一正是鼓励生育,政府推出多项措施“谷”生育,包括向自2023年10月25日起出生的婴儿给予2万港元“新生婴儿奖励金”;提高同住子女居所的扣税额;让公屋及居屋户享优先配楼及拣楼计划;增加托儿服务等。自鼓励生育政策出台后,社会的反应正面,舆论认同措施能产生综合性影响,具激励生育与引导生育的作用。
此外,香港政府有多项家庭友善措施,比如由政府支援家长养育子女,提供子女免税额、幼稚园教育计划、学生津贴、以及学费减免等,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外,政府亦将增加日间幼儿照顾服务,包括幼儿中心服务、暂托幼儿服务、延长时间服务、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及互助幼儿中心等,以满足家长及幼儿的不同需要。
“谷”生育还需多措并举
家庭友善政策和鼓励生育政策所涉及的是两个不同的政策导向。家庭友善政策是针对已有家庭的政策,旨在为家庭提供更好的照顾、支援和保护。这些政策包括提供育婴假、弹性工作时间、学校照顾服务、福利补贴,以及建设更多的公共设施。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家庭的负担,提高家庭生活质素和幸福感,但对鼓励生育的力度有限。鼓励生育政策则是针对家庭未来发展的政策,旨在鼓励更多家庭生育。不单包括提供鼓励生育补贴、税收减免,更要有教育和医疗福利等,不但有助于减轻家庭负担,更能提高生育诱因,并有助于解决人口老化和退休金等问题。
整体而言,全面的家庭友善及鼓励生育政策应包括以下元素:辅助生育、弹性工作时间、假期、托儿服务、育儿补贴及家庭发展基金。
辅助生育方面
首先,是辅助生育方面。现时辅助生育科技的治疗费用昂贵,且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建议政府考虑进一步扩大支援,让更多需要辅助生育治疗的夫妇能够得到合适的支援和帮助,可参考以色列政府的辅助生育治疗政策,透过公私营医疗合作,资助有意生育的妇女使用私营医疗服务。
根据香港人类生殖科技管理局守则,在香港冷藏卵子最长期限为10年。建议放宽卵子银行服务的门槛,便利更多有意生育的迟婚女性及有需要的女性冷冻保存卵子。政府也可研究将卵子冷冻期限由10年延长至30年,以便她们把冻卵留作日后使用。
另外,有本地大学成功研发了无创产前诊断技术(NIPT),即无创性胎儿染色体筛查检测,可安全及准确地测试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症,并减低流产风险。然而现时公立医院只为高风险孕妇检测,一般孕妇只能自费到私营医疗机构进行筛查。政府应该增拨资源,为所有孕妇提供NIPT低风险产检,透过验血安全而准确地为孕妇确定胎儿有否患上唐氏综合症,以保障孕妇及胎儿安全健康。
弹性工作时间
优化弹性工作安排亦是家庭友善措施的重要部分。建议政府先考虑透过税务优惠鼓励企业提供更灵活的弹性工作时间安排,研究为企业设立以员工弹性工作时间安排用作扣税的可行性,以作为税务优惠政策的一部分,帮助员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支持哺乳期的妇女,已经实行了一些弹性工作时间的措施,例如允许她们比其他雇员晚一小时到办公室或提前离开。建议政府从公务员开始,逐步推广这样的措施到整个社会。
假期
要鼓励生育,进一步提升香港的出生率,育儿的配套亦十分重要。建议政府设立育婴假期,减轻父母的压力和负担,让家长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和照顾新生幼儿,并让妇女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子女,减轻育儿对她们事业的影响。政府亦可以考虑提高雇主支付侍产假和产假期间工资的比例,将薪酬由现时八成增至全薪,以帮助父母在育婴假期间维持收入。建议当局为雇主提供津贴,令产假和侍产假薪酬改为全薪。
此外,生育和分娩本来就是一件不轻易的事情,假如婴儿早产、流产或失胎,父母的身心更会遭受莫大的痛楚。以台湾地区为例,当地法例规定怀孕三个月以上流产者可获四星期的产假。政府可以参考这案例,研究制定适当的“流产假”政策,以确保经历流产的女性能够得到适当的支持和保障。
托儿服务
本港托儿服务严重不足,窒碍妇女就业,亦是港人无意生育的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建议政府增加更多幼儿托管中心,视乎各区的情况需要,增加相应的托管名额,提供弹性托管时间服务。当局亦应增加课余托管服务及收费豁免名额,将申请门槛降低。
在社区规划上,包括新建屋苑或政府产业时亦应预留足够的空间为当区居住人口及劳动人口提供托儿服务,并考虑在日后的卖地条款中加入须提供托儿服务设施的规定,以增加托儿服务名额。
现时机场管理局于机场已设立首间幼儿园,为3岁或以下婴幼儿提供教育及照顾服务。建议政府及更多公营机构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及实行家庭友善措施,在更多政府大楼或公营机构提供幼儿托管服务,并开放相关服务予邻近区内居民或非公务员在职人士使用。
同时,建议与幼稚园合作,善用学校校舍,在非上课时间把校舍用作托儿中心,为幼稚园学生提供课余托管服务或为邻近区内居民或在职人士提供托儿服务,为例如观塘等发展较早、托儿硬件设施不足的地区增加托儿服务。
此外,亦可以通过设立“社区紧急暂托服务”以及24小时服务热线,协助有紧急需要的家长获取各区幼儿暂托服务,或紧急寄养服务的资讯。
育儿补贴
为减轻招聘外佣家庭的财政压力,建议当局推出聘请外佣扣税。同时,尽快理顺本地家务助理与雇主的合约、劳保等证明问题及行政程序,考虑将本地家务助理纳入可扣税范围。同时,可以参考长者医疗券的运作模式,研究增设“儿童医疗券”,每年向每个儿童医疗券户口注资港币2,000元。
同时,政府可以考虑逐步将孕妇及新生儿对公营医疗服务的需求转移至私营医疗机构,并设立家庭及儿童医疗券来鼓励市民使用私营医疗服务。长远而言,政府可考虑以私营医疗服务取代非紧急公营母婴健康院,以提高市民对医疗服务选择的灵活性并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亦建议政府增加资源,向产后妈妈提供资助,以聘请社区陪月员为她们提供支援。同时,向社区陪月员提供专业培训,以确保陪月员能够提供高质素的服务。
家庭发展基金
在帮助双职家长解决眼前的经济需要难题外,也需为香港新生代的长远发展提供财政支援。故此,建议政府研究成立“新生代婴儿基金”,为每名新生儿童设立户口,以家庭储蓄和政府配对资助的方式协助儿童累积资本,待儿童年满18岁后方可提取。基金可用于升学、就业或应付危疾,目的是使每个儿童有更公平的发展机会,减少跨代贫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2/1/508FwDt9I5F5LNni7JXIgbQ2eryVcqHX2qz.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调查显示,近年来香港生育意愿持续低迷,生育率更降至全球最低,加剧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危机,这一现象背后体现的是香港更深层次的医疗、住房、跨代贫穷、社会福利等问题。今年《施政报告》焦点之一即为鼓励生育,针对性提出多项鼓励生育措施与家庭友善措施,社会舆论对此反应正面。但生育问题的解决除单纯激励生育外,还应考虑到父母假期、子女成长的全程支持、家庭长期发展等,应多措并举、制定全盘策略综合托底、直面并解决社会深层矛盾。
文| 香港立法会议员 颜汶羽
近年间香港生育率持续下降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生育率近年来持续下降。截至2021年,全球总体生育率2.3(即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而在1950年代,全球生育率还高达5左右,这意味著每个女性平均生育5个孩子,预计到2050年,总体生育率将降至每位女性平均生育2.1个孩子。事实上,目前有许多经济体的生育率已经低于2.1,即是低于维持人口稳定所需的生育率水平。
在全球生育率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香港的生育率更为全球最低,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2023年世界人口状况》,香港每名妇女平均生育子女的数目为0.8名,低于韩国(0.9名)、新加坡(1名)、澳门(1.1名)及内地(1.2名)。
事实上,香港的婴儿出生人数在2020年已经达到60年来最低水平,仅有43,000名,这也是历史上其首次低于死亡人数。到了2021年,这个数字进一步下降至约37,000名,香港人口年龄中位数从1991年的31.6岁,大幅升至2021年的46.3岁。
多因素造成港人生育意愿低迷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生育率低的情况,无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一、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变化。越来越多夫妇选择晚婚和晚育,女性更注重职业和事业,导致推迟生育。此外,越来越多人选择单身或不结婚,也导致生育率下降。
二、经济压力。在一些地区,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房价可能让夫妇无法负担养育子女费用。双职工家庭也可能无法分配足够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子女,导致推迟生育。
三、教育水平提高。特别是女性接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延后组织家庭及生育计划。
四、医疗技术进步和避孕措施普及。现代避孕方法让夫妇可以更好地控制生育,间接影响了生育率。
结合香港情况来看,香港生育率下降可以归因于多个宏观经济变量,例如高房价、低收入和高失业率;公共政策变量,例如税收政策、福利、医疗和教育政策;以及人口变量,例如结婚、离婚、移民、人口增长和新家庭组成等。此外,亦会受制于管教责任、教育压力及身体状况等其他因素。
现时政策侧重家庭友善
今年《施政报告》焦点之一正是鼓励生育,政府推出多项措施“谷”生育,包括向自2023年10月25日起出生的婴儿给予2万港元“新生婴儿奖励金”;提高同住子女居所的扣税额;让公屋及居屋户享优先配楼及拣楼计划;增加托儿服务等。自鼓励生育政策出台后,社会的反应正面,舆论认同措施能产生综合性影响,具激励生育与引导生育的作用。
此外,香港政府有多项家庭友善措施,比如由政府支援家长养育子女,提供子女免税额、幼稚园教育计划、学生津贴、以及学费减免等,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外,政府亦将增加日间幼儿照顾服务,包括幼儿中心服务、暂托幼儿服务、延长时间服务、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及互助幼儿中心等,以满足家长及幼儿的不同需要。
“谷”生育还需多措并举
家庭友善政策和鼓励生育政策所涉及的是两个不同的政策导向。家庭友善政策是针对已有家庭的政策,旨在为家庭提供更好的照顾、支援和保护。这些政策包括提供育婴假、弹性工作时间、学校照顾服务、福利补贴,以及建设更多的公共设施。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家庭的负担,提高家庭生活质素和幸福感,但对鼓励生育的力度有限。鼓励生育政策则是针对家庭未来发展的政策,旨在鼓励更多家庭生育。不单包括提供鼓励生育补贴、税收减免,更要有教育和医疗福利等,不但有助于减轻家庭负担,更能提高生育诱因,并有助于解决人口老化和退休金等问题。
整体而言,全面的家庭友善及鼓励生育政策应包括以下元素:辅助生育、弹性工作时间、假期、托儿服务、育儿补贴及家庭发展基金。
辅助生育方面
首先,是辅助生育方面。现时辅助生育科技的治疗费用昂贵,且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建议政府考虑进一步扩大支援,让更多需要辅助生育治疗的夫妇能够得到合适的支援和帮助,可参考以色列政府的辅助生育治疗政策,透过公私营医疗合作,资助有意生育的妇女使用私营医疗服务。
根据香港人类生殖科技管理局守则,在香港冷藏卵子最长期限为10年。建议放宽卵子银行服务的门槛,便利更多有意生育的迟婚女性及有需要的女性冷冻保存卵子。政府也可研究将卵子冷冻期限由10年延长至30年,以便她们把冻卵留作日后使用。
另外,有本地大学成功研发了无创产前诊断技术(NIPT),即无创性胎儿染色体筛查检测,可安全及准确地测试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症,并减低流产风险。然而现时公立医院只为高风险孕妇检测,一般孕妇只能自费到私营医疗机构进行筛查。政府应该增拨资源,为所有孕妇提供NIPT低风险产检,透过验血安全而准确地为孕妇确定胎儿有否患上唐氏综合症,以保障孕妇及胎儿安全健康。
弹性工作时间
优化弹性工作安排亦是家庭友善措施的重要部分。建议政府先考虑透过税务优惠鼓励企业提供更灵活的弹性工作时间安排,研究为企业设立以员工弹性工作时间安排用作扣税的可行性,以作为税务优惠政策的一部分,帮助员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支持哺乳期的妇女,已经实行了一些弹性工作时间的措施,例如允许她们比其他雇员晚一小时到办公室或提前离开。建议政府从公务员开始,逐步推广这样的措施到整个社会。
假期
要鼓励生育,进一步提升香港的出生率,育儿的配套亦十分重要。建议政府设立育婴假期,减轻父母的压力和负担,让家长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和照顾新生幼儿,并让妇女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子女,减轻育儿对她们事业的影响。政府亦可以考虑提高雇主支付侍产假和产假期间工资的比例,将薪酬由现时八成增至全薪,以帮助父母在育婴假期间维持收入。建议当局为雇主提供津贴,令产假和侍产假薪酬改为全薪。
此外,生育和分娩本来就是一件不轻易的事情,假如婴儿早产、流产或失胎,父母的身心更会遭受莫大的痛楚。以台湾地区为例,当地法例规定怀孕三个月以上流产者可获四星期的产假。政府可以参考这案例,研究制定适当的“流产假”政策,以确保经历流产的女性能够得到适当的支持和保障。
托儿服务
本港托儿服务严重不足,窒碍妇女就业,亦是港人无意生育的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建议政府增加更多幼儿托管中心,视乎各区的情况需要,增加相应的托管名额,提供弹性托管时间服务。当局亦应增加课余托管服务及收费豁免名额,将申请门槛降低。
在社区规划上,包括新建屋苑或政府产业时亦应预留足够的空间为当区居住人口及劳动人口提供托儿服务,并考虑在日后的卖地条款中加入须提供托儿服务设施的规定,以增加托儿服务名额。
现时机场管理局于机场已设立首间幼儿园,为3岁或以下婴幼儿提供教育及照顾服务。建议政府及更多公营机构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及实行家庭友善措施,在更多政府大楼或公营机构提供幼儿托管服务,并开放相关服务予邻近区内居民或非公务员在职人士使用。
同时,建议与幼稚园合作,善用学校校舍,在非上课时间把校舍用作托儿中心,为幼稚园学生提供课余托管服务或为邻近区内居民或在职人士提供托儿服务,为例如观塘等发展较早、托儿硬件设施不足的地区增加托儿服务。
此外,亦可以通过设立“社区紧急暂托服务”以及24小时服务热线,协助有紧急需要的家长获取各区幼儿暂托服务,或紧急寄养服务的资讯。
育儿补贴
为减轻招聘外佣家庭的财政压力,建议当局推出聘请外佣扣税。同时,尽快理顺本地家务助理与雇主的合约、劳保等证明问题及行政程序,考虑将本地家务助理纳入可扣税范围。同时,可以参考长者医疗券的运作模式,研究增设“儿童医疗券”,每年向每个儿童医疗券户口注资港币2,000元。
同时,政府可以考虑逐步将孕妇及新生儿对公营医疗服务的需求转移至私营医疗机构,并设立家庭及儿童医疗券来鼓励市民使用私营医疗服务。长远而言,政府可考虑以私营医疗服务取代非紧急公营母婴健康院,以提高市民对医疗服务选择的灵活性并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亦建议政府增加资源,向产后妈妈提供资助,以聘请社区陪月员为她们提供支援。同时,向社区陪月员提供专业培训,以确保陪月员能够提供高质素的服务。
家庭发展基金
在帮助双职家长解决眼前的经济需要难题外,也需为香港新生代的长远发展提供财政支援。故此,建议政府研究成立“新生代婴儿基金”,为每名新生儿童设立户口,以家庭储蓄和政府配对资助的方式协助儿童累积资本,待儿童年满18岁后方可提取。基金可用于升学、就业或应付危疾,目的是使每个儿童有更公平的发展机会,减少跨代贫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2/1/508FwDt9I5F5LNni7JXIgbQ2eryVcqHX2qz.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