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生活副刊|陈新记海鲜茶餐厅 扎根鸭脷洲逾70年
“爸爸年纪大了,我们两年前开始接手这里的生意。”鸭脷洲市政街市有港版筑地之称,位于二楼的熟食中心多年来获得中外名厨、食家饕客赞口不绝,当中扎根鸭脷洲逾70年的“陈新记”更是远近驰名,现时由第三代、90后的陈星威夫妇接手。
第三代接棒 逆境中的承传与创新
早上8点未到,街坊食客鱼贯入场,几乎坐满陈新记整个档口。陈星威在厨房打点一切,太太忙著招呼顾客,年届70岁的陈妈妈则安坐一角,默默包云吞。现场还有一名可爱活泼的小朋友成为大众的开心果。“请问几多位?”陈太太上前招呼,得悉是《港纸》记者后,著员工开多张枱,“不好意思,要(你)等多阵,我老公在厨房忙紧。”波地大排档起家 主打鱼蛋粉面屹立海旁的鸭脷洲市政大厦,邻近鸭脷洲大街。该处原为填海地,在1999年启用,楼高6层,地下是街市,二楼是熟食中心,是前市政局的第一座冷气市政大厦。早在73年前,陈星威爷爷就创立了陈新记,由波地(即鸭脷洲公园球场)大排档起家,主打鱼蛋粉面,年仅三岁的陈星威爸爸(忠哥)当时已跟随陈爷爷在大排档“打滚”。当年,全鸭脷洲只有12间牌档,都集中在一片烂地的波地经营。后来鸭脷洲市政街市在1999年落成,大排档都搬上市政大厦,现在只剩陈新记、栢记、珠记、耀记、德发和食记六家。
90后第三代接手 生意受疫情影响
“我记得舖头(陈新记)进驻鸭脷洲市政大厦时,当年我读紧中一。”两年多前从爸爸(忠哥)手中接手陈新记的陈星威表示,自小跟随爸爸在熟食档工作,深知做餐厅困身,由早做到晚,日复一日,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但因为自己是家中长子,爸爸近年身体大不如前,于是和太太一起担起经营陈新记的重任。在疫情中接手饮食生意,现时又面对港人北上消费成风,陈星威和太太坦言生意不好做,“以前周六、周日或长假期,(舖头)座无虚席,客似云来,现在(生意)就相对冷清,好多人都北上揾食。”贵为陈新记第二代的忠哥在交棒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形容,这里独一无二,生意遇上沙士、肺炎也不怕,要不是限聚令,每逢午市、茶市,2楼熟食中心足足坐满六、七百人,十分墟冚。但经过三年疫情洗礼,此画面似乎已不再。
不断改良和研发 推荐弹牙椒盐鱼蛋
如何才能留住食客的胃口?陈星威夫妇认为首要工作是做好自己,所以他们在承传上一代美食的同时,也不断改良或研发新产品。例如第一代主打鱼蛋粉面,第二代推出柱侯牛腩和南乳猪手。到了他们第三代,就和大厨一起研发出一口西多士,并打出名堂。陈太太说,陈新记最新的杰作是椒盐鱼蛋,“我们推出了差不多一年,自己研发的椒盐配方与鱼蛋好夹、好弹牙,想不到这么受食客欢迎。”昔日陈新记只是港式茶餐厅,自进驻市政大楼后,也做起海鲜加工,不少是食家,如蔡澜、刘健威,以及名店大厨等先后前来帮衬,成为市政大楼的网红点。陈新记每日只做早市和午市,黄金时段为上午11点半至下午4点,逢星期三休息。其实,市民欲尝美食,不一定要北上。
来源:《港纸》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1/24/HZpivjoE6Bes0ZvVmKHgulfqr6IRBgxAFTV.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