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杂志(记者 罗立桓)11月21日香港报道:为促进香港科技创新教育(STEM教育)的发展,并增进香港与内地、国际的交流,“香港科技创新教育聯盟”在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中联办教育科技部的鼎力支持下,与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联合主办的首届“未来香江”国际科创教育论坛暨 2023年“科创大讲堂”启动仪式,今日(11月21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该论坛邀请国际与内地的顶尖科创教育学者专家汇聚香江,分享他们对STEM教育的理解和见解。
论坛以盛大的开幕仪式开始,首先进行升国旗和奏唱国歌。接下来,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创新教育联盟会长任咏华向与会者发表欢迎辞。任咏华提到,STEM教育使得学生拥有更扎实的科学知识、更广阔的眼界,从而推动全社会积极创新,发展STEM教育任重道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创新教育联盟会长任咏华向与会者发表欢迎辞。随后的主礼嘉宾环节,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杨玉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常任秘书长李美嫦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主席叶玉如将分别了分享他们对科创教育和本次论坛的期待和看法。
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杨玉良致辞。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常任秘书长李美嫦致辞。
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主席叶玉如致辞。在致辞环节结束后,大会将颁发感谢状给各位对本次活动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和组织,以表达对他们的认可以及对香港科技创新教育(STEM教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颁发感谢状。随后,所有嘉宾共同进行了首届“未来香江”国际科创教育论坛暨 2023年“科创大讲堂”的正式启动,庆祝本次论坛正式开始。
首届“未来香江”国际科创教育论坛暨 2023年“科创大讲堂”正式启动。本次论坛以一系列专题报告作为核心内容。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香港岭南大学校长秦泗钊教授、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育学院Arnon Hershkovitz博士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陈文莉副教授将分别从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以色列以及新加坡的视角,分享他们对STEM教育的理解和见解。首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武向平院士在他的演讲中强调了面向未来的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并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他提出,科学教育应该教会孩子们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并搭建科学、技术、社会、人文、艺术全方位和多视角的知识体系。
武向平院士进行题为“面向未来的青少年科学教育”的主题演讲。接著,岭南大学校长秦泗钊教授探讨了数据科学与AI的崭新时代。秦教授从个人以及岭南大学数据科学教学与科研实践的角度,解释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统计学的关系,并论述了数据科学与传统科学、工程、金融、管理等领域的关系。他强调了高等教育应该适时变革,培养人与人工智能共处的能力。
岭南大学校长秦泗钊教授进行题为“数据科学与AI的崭新时代”的主题演讲。特拉维夫大学教育学院的Arnon Hershkovitz博士则讲述了人工智能对个性化学习的影响,包括其机遇与挑战。他指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已经被研究和开发了至少四十年,其对学习者、教育工作人员、决策者和开发者的潜在贡献,以及这个领域的挑战,都已经被深入地研究和证明。
特拉维夫大学教育学院 Arnon Hershkovitz博士进行题为“The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Personalized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的主题演讲。最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的陈文莉副教授分享了她的研究成果:“科技增强协作探究的科学学习:新加坡视角”。她指出,基于探究的学习是科学教育中的一种关键教学法,通常涉及协作元素,使学生共享关于科学概念和科学本质的学习体验。她的研究团队开发了电脑系统,这些系统融入了支持和增强协作探究学习体验的教学机制,并在真实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21世纪核心能力,如协作学习和批判性思考。她的演讲也进一步探讨了各种学习分析指导的设计原则,这些原则有助于实现有效的协作探究学习体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的陈文莉副教授分享了她的研究成果:“科技增强协作探究的科学学习:新加坡视角”。这次论坛凸显了科创教育的重要性和未来方向,各位学者的演讲都对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启示。本次论坛特别邀请到香港培侨中学的学生参与,论坛环节令学生们感到收益匪浅。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1/21/K8aHSi438ZPHM0xQi3EEEqJG54lq0ic67XH.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