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文端
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以视频的形式致辞。这是近一段时间中央领导人再次就香港发展问题专门发表讲话,其中传达的重要信息,值得重视。有朋友建议笔者结合新华社的报道、李家超特首的致辞及外界关注的问题,对何立峰的讲话作些分析解读。本人的基本看法有三点:其一,中央高度重视香港发展,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重中之重;其二,中央支持香港保持国际化特色,拓展朋友圈,发挥连结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不存在忽略甚至排斥欧美的问题;其三,香港在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发展壮大实力,开拓国际空间,这是新加坡无法相比的独特优势。
习主席重视香港发展,中央对港金融寄厚望
新华社关于何立峰致辞的报道不长,约500字,但重点突出,其中有两个要点特别值得留意:一是指出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香港发展;二是强调刚刚结束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习近平主席在七一重要讲话指出:“当前,香港正处在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未来5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香港实现由治及兴,开创新局面,要靠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动能。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今年香港国安日的开幕典礼致辞中,专门引用习主席七一重要讲话:“经历了风风雨雨,大家痛感香港不能乱也乱不起,更深感香港发展不能再耽搁,要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谋发展。”何立峰的致辞也再次提醒我们,谋发展是香港的工作重心和施政方向。
最近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一次备受外界关注的会议,为何在这个重要的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新华社的报道中,何立峰的讲话作出了清晰的解读:“这既是中央政府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高度肯定,也是对香港开创金融高品质发展新局面、实现新飞跃寄予的厚望。希望香港金融界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推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此,何立峰还提出了三点指导性建议:一是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影响力;二是继续保持国际化的特色,进一步拓展朋友圈;三是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何立峰这个讲话也提示我们: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这个“金字招牌”,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央对此寄予厚望。
香港与西方金融仍有发展机会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竭力捆绑其盟友企图遏制中国发展,香港如何处理与西方的金融贸易关系,为外界所关注。何立峰的讲话,清楚表明中央支持香港发展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的金融贸易关系。他不仅明确肯定香港连结中国内地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市场优势及国际接轨的普通法制度,而且希望透过香港吸引和撬动更多的国际资本参与内地建设。
李家超特首当天的讲话也与之相呼应:香港在“一国两制”架构下,实施与全球许多主要金融中心一样的普通法,是中国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辖区,加上香港是内地与国际市场之间的门户和全球资金流动的渠道,增强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
这次金融峰会,全球最著名的跨国金融机构几乎都来了,美资大行高层也全部来齐了,国家三大监管部门领导亦到会,身兼中央财经办和中央金融办主任的何立峰更是亲自作主题演讲,这足以说明:香港仍然是“连接中外、南北通达”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香港必将伴随国家对外开放的不断拓展,全方位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目前,中美关系出现止跌回稳迹象,两国高层正逐渐恢复往来。这里所反映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经济离不开中国,香港作为中国金融的门户,与西方的金融往来不会中断,仍然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香港融入国家大局发展壮大实力
在后疫情时期,新加坡的国际金融方面的活动比较活跃,加上社会上对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片面的理解为“向内发展”,外界因此一度有“新加坡可能取代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说法。虽然说,新加坡与香港各自都有不少相互竞争的优势,但香港拥有背靠强大祖国的独特优势,这是新加坡无法相比的。何立峰在讲话也对此作出了解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增量全球占比最高,因此中国的发展本身就具有世界意义。他说,香港一直是连接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今后可以更好地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并且在参与国家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进一步发展壮大自身的实力。
事实上,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并非只是“向内发展”,而是具有更大的实力开拓国际市场,不仅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枢纽,而且有能力打造亚太区域金融科技枢纽及亚洲绿色金融中心,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些都是新加坡难以做到的。李家超特首致辞时说得好:香港已处于世界舞台的中心,为世界在商业、金融和投资方面创造机会。香港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前景光明。
(作者为第十届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明报》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1/10/EeALXih2hHWXRzwl90CqMMwNBEUj8dg5ce5.jpe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卢文端
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以视频的形式致辞。这是近一段时间中央领导人再次就香港发展问题专门发表讲话,其中传达的重要信息,值得重视。有朋友建议笔者结合新华社的报道、李家超特首的致辞及外界关注的问题,对何立峰的讲话作些分析解读。本人的基本看法有三点:其一,中央高度重视香港发展,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重中之重;其二,中央支持香港保持国际化特色,拓展朋友圈,发挥连结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不存在忽略甚至排斥欧美的问题;其三,香港在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发展壮大实力,开拓国际空间,这是新加坡无法相比的独特优势。
习主席重视香港发展,中央对港金融寄厚望
新华社关于何立峰致辞的报道不长,约500字,但重点突出,其中有两个要点特别值得留意:一是指出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香港发展;二是强调刚刚结束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习近平主席在七一重要讲话指出:“当前,香港正处在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未来5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香港实现由治及兴,开创新局面,要靠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动能。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今年香港国安日的开幕典礼致辞中,专门引用习主席七一重要讲话:“经历了风风雨雨,大家痛感香港不能乱也乱不起,更深感香港发展不能再耽搁,要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谋发展。”何立峰的致辞也再次提醒我们,谋发展是香港的工作重心和施政方向。
最近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一次备受外界关注的会议,为何在这个重要的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新华社的报道中,何立峰的讲话作出了清晰的解读:“这既是中央政府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高度肯定,也是对香港开创金融高品质发展新局面、实现新飞跃寄予的厚望。希望香港金融界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推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此,何立峰还提出了三点指导性建议:一是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影响力;二是继续保持国际化的特色,进一步拓展朋友圈;三是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何立峰这个讲话也提示我们: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这个“金字招牌”,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央对此寄予厚望。
香港与西方金融仍有发展机会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竭力捆绑其盟友企图遏制中国发展,香港如何处理与西方的金融贸易关系,为外界所关注。何立峰的讲话,清楚表明中央支持香港发展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的金融贸易关系。他不仅明确肯定香港连结中国内地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市场优势及国际接轨的普通法制度,而且希望透过香港吸引和撬动更多的国际资本参与内地建设。
李家超特首当天的讲话也与之相呼应:香港在“一国两制”架构下,实施与全球许多主要金融中心一样的普通法,是中国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辖区,加上香港是内地与国际市场之间的门户和全球资金流动的渠道,增强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
这次金融峰会,全球最著名的跨国金融机构几乎都来了,美资大行高层也全部来齐了,国家三大监管部门领导亦到会,身兼中央财经办和中央金融办主任的何立峰更是亲自作主题演讲,这足以说明:香港仍然是“连接中外、南北通达”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香港必将伴随国家对外开放的不断拓展,全方位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目前,中美关系出现止跌回稳迹象,两国高层正逐渐恢复往来。这里所反映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经济离不开中国,香港作为中国金融的门户,与西方的金融往来不会中断,仍然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香港融入国家大局发展壮大实力
在后疫情时期,新加坡的国际金融方面的活动比较活跃,加上社会上对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片面的理解为“向内发展”,外界因此一度有“新加坡可能取代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说法。虽然说,新加坡与香港各自都有不少相互竞争的优势,但香港拥有背靠强大祖国的独特优势,这是新加坡无法相比的。何立峰在讲话也对此作出了解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增量全球占比最高,因此中国的发展本身就具有世界意义。他说,香港一直是连接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今后可以更好地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并且在参与国家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进一步发展壮大自身的实力。
事实上,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并非只是“向内发展”,而是具有更大的实力开拓国际市场,不仅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枢纽,而且有能力打造亚太区域金融科技枢纽及亚洲绿色金融中心,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些都是新加坡难以做到的。李家超特首致辞时说得好:香港已处于世界舞台的中心,为世界在商业、金融和投资方面创造机会。香港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前景光明。
(作者为第十届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明报》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1/10/EeALXih2hHWXRzwl90CqMMwNBEUj8dg5ce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