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会大学(浸大)跨学科本科课程部,11月7至8日在校内举办“环保时尚万科筒”学生作品展。140多名修读“全球挑战”学科的浸大跨学科课程一年级学生,设立摊位展出共22个解决或探讨可持续服装议题的创意方案,吸引众多师生和校外人士参观。
浸大跨学科本科课程部举办“环保时尚万科筒”学生作品展向不同专业老师取经探讨创意方案
在构思展品初期,各组学生采访视觉艺术、电影、新闻传播、经济、生物、化学、政府与国际研究等12个不同学科的老师,深入了解这些学科与可持续服装的关系。他们又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香港分会和不同业界的人士交流,以及到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等实地考察,再结合所学知识,在WWF的支持下,以展览摊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其中一组学生在摊位融入市场学概念,创作全新的卡牌游戏,介绍被称为“漂绿”的虚假绿色营销概念,教育参观者分辨以可持续作招徕但其实并不环保的营销手法。小组成员罗亦骞表示,有些公司宣称生产或售卖可持续衣物,但生产过程和产品往往没有可持续性元素,希望大家提高警觉。
浸大跨学科本科课程部总监兼首席讲师何咏茵博士(右二)在“可持续服装与体育运动”摊位,体验使用以可持续材料制成的手套举哑铃以主题摊位创造跨学科交流平台
另一个摊位以化学角度探讨可持续服装。参观者可现场比较化学染料和天然染料的异同,并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二手布料制作玫瑰花。负责的学生林伟泽表示,深色衣服较容易生物降解,建议参加者选购较深色的衣服,希望加强他们对生物降解的概念。活动还展示了天然染色织物,让参观者认识天然染料的优点。
在主题为“可持续服装与体育运动”的摊位,学生受健康与体育学科的启发,设计了哑铃挑战赛,邀请参加者戴着可持续材料制成的手套举哑铃,舒适度可媲美用非可持续物料制成的手套。
学生创作卡牌游戏,与WWF团队分享辨别以虚假绿色营销概念作招徕的产品浸大跨学科本科课程部总监兼首席讲师何咏茵,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今次活动由学生主导。学生先向12位不同学科老师取经,取得灵感后再进行资料搜集,设计摊位等。跨学科教学非常强调师生互动,我们希望借此启发学生从不同学科探讨可持续议题,为浸大校园提供一个跨学科的交流平台。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助理经理(企业可持续发展)沈晓晖表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不同学科与可持续服装议题的关系,并活用所学,用不同互动方式如卡牌游戏和运动挑战等,呈现团队间对可持续服装相关元素的理解,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体验和实践,同时展示与WWF及老师交流的成果。
“全球挑战”学科为浸大跨学科本科课程的必修科,学生重点学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运用跨学科的方式解决全球性问题,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并需完成不同协作项目。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1/9/bIKQ34MBWkPWkuLeLK7zkS1X4r2bLCsW7s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