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中央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拉开了大湾区建设的帷幕。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9个地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8,600万,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广州南沙,地处珠江口中心,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基础坚实,具有推动粤港澳全面合作的独特优势。南沙地区2012年获批建设国家级新区;2014年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更是明确被赋予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的重大使命,是当之无愧的“湾区之心”。11月6日至7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和广东省新闻办联合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集中采访”活动走进粤港澳南沙,央媒及港澳媒体先后实地调研广州数据交易所、中科宇航、巨湾技研、广州港南沙港区,亲身感受“湾区之心”跳动的强劲发展脉搏。
以数据构建互通互信
广州数据交易所积极探索数据双向跨境流通机制
紫荆杂志(记者 张清语 罗立桓)11月7日广州报道: 广州数据交易所成立于2022年的9月30日,坐落于广州南沙,坚持“引领市场、做大规模、做实产品、强化运营、繁荣生态”的工作理念,积极推动构建全方位战略和业务发展机制,实现会员数量贸易额双增长,超1360项交易标的进场交易,涉及人工智能、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金融等 23个行业领域,累计交易金额超22亿元,成交超 4560笔,发展会员超1440家,业务覆盖全国26个省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集中采访团一行来到广州数据交易所,了解其如何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数据构建各方之间的信任,并与陶瓷等传统行业相配合,赋予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广州数据交易所总经理魏东及广州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沈海向采访团讲解了广州数据交易所的用户生态、创新领域以及这一年来的耀眼成绩。

勉力构建多层次数据流通交易市场体系
广州数据交易所结合各地产业发展实际,建立数据交易服务基地,聚焦链主企业探索建设行业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推动建成佛山、湛江、惠州、西藏拉萨四个交易服务基地,持续孵化智能制造、海洋渔业、智慧金融、农林畜牧等行业平台,协同当地政府资源和产业资源共同打造集聚当地特色的数据交易生态,形成多方参与、高效联动的多级数据产业新格局。

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坚持“数实融合”之路
通过首发多样化数据产品,建设以广州数据交易所为引领的多层次数据交易市场、指引产业建立行业数据空间、释放产业数据要素价值,推动典型行业产品批量挂牌,多场景公共数据授权产品实现闭环交易的方式,广州数据交易所得以与市场主体共同探索通过数据流通交易解决制造业、农林牧渔、种植业等产业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广州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沈海向记者们介绍了由广州数据交易所建立的首个陶瓷行业数据空间,陶瓷行业数据空间推出的“交易证据链证书”数据产品,有效降低了上游企业交易成本,助力企业规范化运营,目前已实现场内连续交易超4000 笔,交易金额突破 1430 万元,降低产业链综合税负约34%,支撑百亿规模产业市场。

在采访中,广州数据交易所总经理魏东表示,大湾区是进行粤港澳数据流通的绝佳试验场。目前,广州数据交易所正与相关部门及科研机构广泛磋商,积极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双向流通机制,打造“港澳数据特区”,为粤港澳三地提供跨境数据服务。发挥港澳制度和资源优势,依托跨港澳优势企业整合资源,试点设立跨境数据运营中心,共享共建共治共营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推动数据跨境创新场景先行先试。
中科宇航:粤港澳大湾区的商业航天领军者
近年来,南沙地区加快打造大湾区5G、集成电路、纳米、生物医药等四大产业创新高地,大力推进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完备的产业链让一家家新兴企业扎根南沙,包容的创新环境吸引一批批“国之重器”落户大湾区,中科宇航——一家商业航天企业便是其中之一,凭藉其先进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成为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领军者。

刷新一箭多星最高纪录
据中科宇航(广州)装备工业有限公司制造部部长项泽斌介绍,中科宇航于去年5月落户南沙,该产业化基地总规划占地面积约600亩,主要用于开展运载火箭的生产、试验、总装及测试工作,年产可达30发运载火箭,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千亿级规模,打造成为国内首个全产业链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中科宇航最近在广州南沙的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车间完成了“力箭一号”的运载火箭的装配工作。这颗火箭即将发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一箭26星的发射方式刷新了我国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所谓的“一箭26星”是指将26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其中26颗卫星的外形尺寸重量各有差异,采用常规方法是无法实现在整流罩内布局的,因此我们创新提出了侧挂式加斜顶式的布局。”项泽斌解释,“还有一个难点在于多次分离,我们采用了不同分离能源的配置,保证满足不同卫星分离速度的需求,这次任务也实现了每颗卫星的高精度入轨。”

期待与港澳同胞携手实现航天梦想
谈及为何落户大湾区,中科宇航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丰富的教育和人才资源得天独厚。项泽斌说:“广深高校较多,人才特别丰富,还有先进制造聚集在大湾区,有利于运载火箭上下游的快速发展。”他特别提及了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其广州分校,并热情欢迎更多来自港澳的科技人才加入中科宇航:“期待与港澳同胞携手实现航天梦想。”
征途星辰大海 瞄准太空旅游

中科宇航展厅内展示着一个令人兴奋的太空旅游飞行器返回舱模型。该返回舱直径达到3.35米,配备4扇全景舷窗,每次飞行可容纳7名乘客。据中科宇航(广州)装备工业有限公司质量部质量主管黎炜聪介绍,他们于2021年启动了太空旅游飞行器的研制工作,预计在2025年实现太空旅行。乘客将在100公里的外太空中,透过返回舱的舷窗观赏地球的美丽景色。
世界最快充电速度如何打造?
巨湾技研持续推进超充生态建设

XFC(eXtreme Fast Charging)极速充电动力电池由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研发,0-80%电流充电最快仅需7.5分钟,搭载在广汽车型上创造了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的“最快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世界纪录。巨湾技研广州工厂总经理柴成斌及巨湾技研品牌公关部部长黄宏琬向记者们解答了这一打破世界纪录的成果缘何落地大湾区。
把控细节,恪守“专精特新严”
“我们是根据产品的特色、特殊产品开发要求制定我们新的工艺要求,再根据特殊的工艺参数开发我们的设备。”柴成斌如此介绍巨湾技研超越诸多对手的原因及企业特色。巨湾技研以自动化生产为主要方式,在制造电池的17道环节中,注重质量把控,并以细节上的优化与创新超越其他产业,如“匀浆“工序中,采用高效连续匀浆的工艺及无尘化、全管道的输送方式,在“注液”工序中的湿度控制能够做到将湿度保持在0.01%内,从细微之处确保生产环境安全。

技术创新,确保电池安全
快充为何会损耗电池?电池为何使用越久就耗电越快?柴成斌向大家诠释其中原因:“是因为在快充的时候有锂离子来不及嵌入负极,造成了析锂,从活的锂离子,变成了死的锂离子,无法继续参与以后的充放电循环,所以电池的容量下降了。“在焊接封装的过程中,巨湾技研采用新式焊接方法,而不是行业内普遍使用的超声波焊接法,让过热能力增强,更为可靠,这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在超快充条件下所做的循环测试中,循环次数能够达到2000次以上,而如果一周充电一次至两次,10年仅会循环1000次。超快充技术的发展大幅提升了电池使用寿命,提高了电池安全性。

政策扶持,“超充之都”赋能产业发展
2022年4月,在广州市工信委的指导和见证之下,巨湾技研联合广汽埃安等企业共同发起了把广州打造成全球首个“超充之都”计划,2025年之前预计建成1000座XFC超充站,实现1.5KM半径覆盖,着力构建广州市3分钟出行充电圈。
广州市对超快充技术的政策扶持为其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2022年9月,广州市工信委在发布的《广州市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 年)之中不仅将广州“超充之都”计划作为政策要点正式发布,并且部署多项重点任务大力推进约1000座超级快充站建设工作。对于巨湾技研及XFC极速电池技术而言,是一次重要认可与鼓励,极大提振了巨湾技研持续推进超充生态建设的信心。
航运新时代 未来已来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无人码头

各色集装箱云集于空无一人的码头之上,来自各地的货物等待着运输与装载,但却没有在烈日下挥洒汗水的搬运工,只有颜色鲜亮的巨型机械在井井有条地运作着。南沙四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全自动化码头,于2018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2021年12月底,开始进入全流程测试阶段,2022年7月28日,正式投入运行。
多项世界首创,顺应自动化潮流
南沙四期码头集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北斗导航、人工智能、5G通信等先进技术为一体,制定了全球首创“自动化单小车岸桥+IGV+堆场平行布局侧面装卸+国产软件系统+港区全自动化”全新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路线,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化集装箱码头设计方案,亦创造了多项纪录: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全球最大的平行布局全自动化码头,拥有全球最智能的全自动化码头信息系统、全球首创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

广州港股份生产业务部集装箱运营中心市场营销总监王沙灵表示,自动化将是未来发展方向,可以大幅减少人力成本。相比传统的同等规模集装箱码头,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1亿多元。目前码头作业效率已超过传统人工作业集装箱码头水平,未来随着生产操作系统的不断迭代,作业效率会更高。
榴莲、车厘子:家门口的甜蜜航线
南沙四期码头的运载能力极强,建有2个10万吨级、2个5万吨级海轮泊位及12个2000t级多用途集装箱驳船泊位、4个工作船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490万标箱。
“其实我们南沙(港区)的话,我们从2019年开始做车厘子,前两年我们开始做一些东南亚水果进口,特别是泰国的榴莲。”这些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美味生鲜,因此而更为新鲜、便捷地进入了大湾区乃至全国百姓的生活中。王沙灵亦提到,今年泰国榴莲及智利车厘子皆做到全国海运进口量第一。配合全国最大的临港单体冷库——南沙国际冷链项目,大湾区乃至全国人民都将因此受益,享受到更为优质的进口食品。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1/10/moXmjeHcspNL7zc76okXHrJ2V5g7mNJBtpr.jpe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