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是激励社会创新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非同寻常的一年。金秋时节,三大知识产权盛会相继举行,一批批知识产权保护下的创新种子生根发芽、结出了累累硕果,展示著知识产权领域的新进展新变化新气象。
文|本刊记者 魏东升 冯琳
外观设计活力持续迸发
与美相伴、向美而行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设计之美集中体现了人们对美的审视、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创造。9月9日至11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无锡市人民政府、江南大学承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以下简称“设博会”)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这是一场集中展示设计之美的盛会,更是一场关于技术与美的相约。
鲜活的橙与沉静的灰——在本届设博会以双色主色调设计搭建的单元展区内,香港设计及创意产业总会展出了多款充满时尚感、现代感与艺术感的创意设计产品。
香港设计师刘小康携手周宝盈、陈汉标、李秀恒、高少康等香港美术师、摄影师,赋予十把椅子以《共生》《万花筒》《动物森林》《天下太平》《天空交响曲》等艺术主题。这些作品以椅子探讨人在各种关系中的哲学,开拓出丰富的思考空间,十分契合当下文创国潮。
本届设博会采用线上线下两种观展途径同步开展,内容丰富、亮点纷呈。大会聚焦“护航产业发展、赋能产业创新、提质产业升级”,展馆面积1.8万平方米,参展品牌及设计机构超300家,参与设计师超500人。其中在双湾聚智展区,香港设计总会、广东工业设计城等大湾区设计机构与长三角腹地的太湖湾设计企业进行多层次的互动交流,促进形成了有行业影响力的成果,为观众带来设计新体验。
设计之美,既美在当下,也美在未来。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外观设计金奖在设博会开幕式上颁发。既有满足人们当下高品质生活的汽车、电视、空调等日常消费品,也有昭示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火星车、机器人等高技术产品——这些获奖项目凝结著设计者们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很好契合了本届设博会的主题——“凝心聚智、知创未来”。
外观设计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类型,对于保护设计成果、激励创新创造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加大对外观设计的保护力度,赋能高质量发展。我国外观设计年申请量由1985年的600多件增长到2022年的79.5万件,累计评选出中国外观设计金奖96项,外观设计领域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在外观设计、创意产品的出口占比等9个细分指标上名列全球第一,彰显了中国创意、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全球影响力。
专利创造质量不断提升
10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以此为契机,全面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三年行动,大力推动专利转化和产业化,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举办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10月14日至16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专交会”)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作为我国知识产权领域规格最高、专业性最强的又一国家级专业展会,本届专交会主题设为“知识产权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具有现实意义,契合发展需要。
堪比一座小型发电厂的氢能电池、可任意弯曲造型的LED柔性显示屏、能“上天下海”的无人机……一大批专利含量满满的高科技产品亮相专交会,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数字化发展的无限魅力。
除“知识产权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主题展区外,本届专交会还开设了知识产权专题展区、特色产业展区和综合服务区;设置包括第二届中国知识产权大连高峰论坛以及6场专业论坛的“1+6”系列论坛。来自全国各地232家参展单位,集中展示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知识产权成果及重点领域高价值专利技术与产品,并提供对接、转化、交易等专业服务,更好促进专利技术和产品的交易转化。
专交会开幕式上,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金奖颁发,“HIV感染的肽衍生物融合抑制剂”等29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获奖。在这些获奖项目中,电子核心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下一代信息网络、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新兴产业获奖数量较多,体现了我国相关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专利创造质量不断提升。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探索开展数字领域知识产权工作,包括推动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组织开展相关试点,促进数据资源合理流动、充分利用和有效保护;完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专利审查规则,助力数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构建“一网通办”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模式,推动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全面开放共享,等等。经过不懈努力,2016年至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速达18%。截至2022年底,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达160万件,占发明专利总有效量的38%,有力支撑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创意产品出口量领先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专利、商标和外观设计申请量全世界最多。中国已是《专利合作条约》(PCT)体系的最大用户,去年的申请量达到70,000件。中国是马德里体系的第三大用户,去年提交的商标申请量是十年前的两倍。中国是海牙体系的第二大用户。总计有近5,000万人在中国的专利密集型产业工作,创造了超过1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价值。中国的知识产权生态系统不仅越来越充满活力,而且愈发平衡和包容。
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是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一环,重点在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实施,服务经济发展。中国专利奖是国内含金量最高的知识产权奖项,无锡设博会和大连专交会是知识产权界的两大盛会。在设博会上颁发中国专利奖外观设计金奖,在专交会上颁发中国专利奖金奖,这一“两展”颁“两奖”、“两奖”促“两展”的工作格局,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益运用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打造新技术新产品新设计的展示交易和转化合作平台,用创新创造创意赋能新供给、促进新消费。
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启新
相比于主题特色鲜明的专交会与设博会,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则是面向所有知识产权人士,是国内知识产权领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年度盛会。9月19日,以“知识产权支持全面创新”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开幕,共吸引30多个国家、8,000多位各界精英参会交流,展商规模再创新高。通过30余场同步举办的各类活动及8,000余平方米相关展区,来自国内外的创新主体、金融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地理标志使用者相约济南,在后疫情时代用多彩生动方式向世界讲述著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成就,共商、共建、共享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新格局。
天然生晒、气味清香的新会陈皮,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禹州钧瓷,酸甜可口、落地酥碎的晋州鸭梨……在本届年会“促进地理标志产业升级,助推乡村振兴”论坛现场,琳琅满目的地理标志产品令参会者大饱眼福、大快朵颐。国内首款面向电力巡检的行业级微型无人机“慧眼”、国内首款采用仿人构型的双7自由度机械臂配网作业机器人“擎天”、世界首台兆瓦级高效高可靠波浪能发电装置……一系列新科技新成果让参会者深刻感受到知识产权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扛鼎之力。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年会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非同寻常的一年。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部署推进了新一轮知识产权机构改革,将国家知识产权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同时,迎来了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五十周年,举办了相关庆祝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李强总理会见邓鸿森总干事一行,丁薛祥副总理出席活动宣读总书记贺信并发表讲话,有力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关系。
申长雨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以机构改革为新的起点,奋发有为从头越,奋力开启新征程,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呈现许多新进展新变化新气象。围绕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加快推动专利法实施细则、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的修改,加快地理标志统一立法,积极探索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围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审查质量效率,启动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加强专利行政裁决工作,完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围绕促进转移转化,牵头制定专利转化运用三年行动方案,大力促进专利产业化,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和技术供给。围绕优化知识产权服务,启动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便利化和可及性。围绕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中美欧日韩五局合作,深化拓展金砖国家知识产权合作,举办中国—东盟、中国—中亚和中非知识产权合作会议,助力打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营商环境。
申长雨表示,党的二十大系统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将创新置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聚焦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完善知识产权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大力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全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深度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透过三大盛会,足见中国知识产权事业为激励和保护创新提供的源源动力,也令人愈发期盼新征程上一幅活力迸发、精彩盎然的知识产权强国崭新画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1/3/s0KeAOizRJLKkYwDKJBJXyzNNaeyL46XQrn.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