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 | 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副局长
为推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与发展,香港特区政府设立多项资助基金和计划、不断提升相关软硬件配套设施、推动跨界合作,为其搭建平台、提供助力,从而提升香港在国际艺坛的地位,进一步巩固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地位。
艺术与科技的紧密关系由来已久。科技的突破与应用,往往会带来艺术新领域的发展,丰富创作呈现的方式:造纸术的出现为书画艺术发展提供了基础;光学技术的进步引入了摄影、电影等艺术新门类;数码科技的诞生,同样为艺术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艺术家从此可以透过虚拟与现实的交织、创作与观赏的高度互动,丰富艺术表达的层次及观赏的体验,以致开拓全新的艺术领域。
为了推动艺术与科技融合,香港特区政府在不同的基金或计划下(包括「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电影发展基金」「创意智优计划」及「创新及科技基金」),共预留了一亿港元(下同),供有意推动艺术科技的人士申请,借此鼓励在合适的文艺项目上应用科技。政策自2020年推出至今,已有超过300个团体和从业员受惠。
为了进一步推动艺术科技的发展,特区政府在2022年财政预算案预留3,000万元推行「艺术科技资助先导计划」,鼓励主要演艺团体应用艺术科技,丰富它们的舞台创作。我们现正审批有关申请,预期获支持的艺术科技项目将于2024年陆续举行。此外,特区政府亦为「艺能发展资助计划」额外注资1,000万元,鼓励计划下的中小型艺团进行更多艺术科技的探索。
在提升硬件配套方面,特区政府也投放了不少资源,包括优化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演艺场地的设备,让演艺团体可以在表演项目中更多应用科技,提升观众的体验。另外,即将分阶段开放的东九文化中心将设有一个名为「创馆」的艺术科技试验场,透过各项先进设备营造犹如亲历其境的沉浸式多重感官效果,令艺术家可以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在舞台表演中,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艺术家亦可利用网上直播系统,将现场表演实时呈现给更多表演场馆以外的观众,有助于扩阔观众群,并增加艺术家与观众的即时互动。
随著东九文化中心的启用,特区政府会每年预留8,500万元,开展有系统的培训计划,为本地艺术家提供孵化平台,支持他们完善创作概念,发展艺术科技实验计划。东九文化中心亦会积极推动社区参与艺术计划,带来多元化的艺术科技节目、装置艺术、展览、工作坊和互动教育活动,从而带动公众对艺术科技的兴趣和认识。
作为香港的文化新地标,西九文化区亦积极推动香港艺术科技发展。M+博物馆及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一直将多媒体科技用于部分展览,为访客带来新体验。另外,西九文化区在2022/23年度亦推出了首个艺术科技节「艺创明天」,呈献超过500场结合科技及各种创新元素的现场表演和线上节目,为大众带来别开生面的表演艺术体验。其中在戏曲中心上演的粤剧《开心穿粤》便引入全港首个人工智能程式操作的机械人参与演出,充分展现创新科技与表演艺术融合所带来的无限可能。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也积极和其他机构合作,探讨如何将艺术科技应用到节目和表演上,包括在2021年与香港演艺学院合作建立为期四年的跨界实验平台「TechBox」。平台汇聚的媒体艺术家、剧场设计师、学院教师和学生从研究和实验的角度出发,思索科技与表演艺术的多样可能,力求创新。
艺术科技亦为创意产业带来更多机遇。获创意香港「创意智优计划」资助的「出版3.0 - 香港智能电子书库」便是一个体现科技与创意产业融合的例子。项目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和「文字翻译语音技术」将中文实体书转化为其他语言版本的电子书及「有声书」,帮助出版业向外推广他们的创作,拓展市场,及推动出版与文化交流。
此外,「创意智优计划」亦资助了结合创作、制作以至元宇宙营销的多维度虚拟时装先导企划《FabriX》,让新晋本地设计师和设计单位与本地数码精英专业制作团队合作,共同创作虚拟时装产品,并在国际级虚拟时装或NFT交易平台推出,促成跨界别的制作和跨平台的宣传与营销协作。企划更将在2023年9月举行的伦敦时装周和巴黎时装周期间,以互动展示方式呈现虚拟时装,推广虚拟时尚。
希望透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促使艺术科技的发展日益成熟,继而提升香港在国际艺坛的地位,进一步巩固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地位。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3年9-10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1/24/XKCFVtkA45IbRQrG7WFJ9MCTQiZl7EpmffB.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