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第十四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香港赛区颁奖典礼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编辑李大宏,鲁青奖香港评审委员会主席、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及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兼秘书长周令飞等出席并致辞。
作为全国顶尖的青少年文学创作评选活动,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鲁青奖)活动由鲁迅之子、全国政协委员周海婴先生生前创办,从2009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13届,累计参赛人次超过1,000万,发掘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少年文学创作者。自2021年鲁青奖首次设立香港赛区,以弘扬中国文学艺术为宗旨,加强香港青少年历史及文化教育。三年来,鲁青奖在香港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参赛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收到作品的质量越来越高,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广,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到内地考察学习,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已成为香港的一项重要品牌活动。
本次比赛由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香港组委会主办,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大公文汇全媒体新闻中心承办,九龙地域校长联会、香港岛校长联会、新界校长会、香港教师会、中华教育文化交流基金会、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会、马相伯天俞教育基金会为合办机构,香港青少年知行书院为执行机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油尖旺民政处旺角社区会堂、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香港青年协进会为场地伙伴。赞助机构为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并由胡慧中女士提供奖品赞助。
本届鲁青奖香港赛区比赛分为作文和书法两大类,面向全港中小学生、青年征集作文和书法作品。为鼓励更多非华裔学生及青年学习中文,今年特别分设--母语组及非母语组,共收到母语组作品2244份,非母语组作品56份。作文方面,今年共收到有效作文1263篇,最终有153名通过初选的青少年于现场作文参与复赛。经专业评审老师现场评分,共有119位选手获得写作奖。书法方面,共收到学校及个人投稿1039份,包括硬笔及毛笔,最终有123位选手分获奖项。此外,有25间学校获得“最积极参与学校”团体奖,有28位教师获得“最佳指导教师奖”。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编辑李大宏致辞表示,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享誉中外、深受景仰的一代文化大师,更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他的杰出著述、思想光华和人格魅力,穿越历史长河,影响历久弥新,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鲁迅精神依然是激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宝贵财富,是推动新时代先进文化建设的澎湃动力。李大宏分享鲁迅精神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首先,是赤诚炽热的爱国精神;其次,是深厚绵长的人民情怀;第三,是守正创新的视野格局。“在今年鲁青奖的获奖作品中,有同学写了战争的残酷,有同学写了友情的美好,也有同学表达了对发展人工智能的思考。从中既能读到文化的传承、时代的印迹,又能读到充满港味的烟火气,充分体现了同学们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富于钻研又善于思考的可贵品质。”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在致辞时说,鲁青奖是以国家文坛巨人鲁迅先生命名,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用文字对时代作出深刻的反思,作品流露出真挚的爱国情操,尤其值得年轻一代传承和发扬,当局和香港各校也一直鼓励弘扬鲁迅精神。
鲁迅先生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兼秘书长周令飞在致辞时表示,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香港赛区诞生于新冠疫情期间,三年来,尽管经历了重重困难,但仍然收获了历年递增的参赛人数,第二年增办书法比赛,今年更增设非母语组赛事,都是很好的尝试。此外,香港赛区更组织同学参与一系列的文化体验活动,如“走进岭南·书写中国”,还组织了教授专家来给同学们上课,让同学们开拓眼界,活跃思维,为未来的人生做好准备,也让他们身体力行地传承了中华文化。
回顾本次赛事,鲁青奖香港评审委员会主席、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表示,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征文提升了中小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不仅激发了他们对文学的热情,还培养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批判思维。从本届比赛中看到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作品,同学们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友谊、家庭、爱情等主题,让我们感受到了情感的力量和温暖。潘耀明呼吁青少年要承载时代的使命,学好母语,有充分的文字表达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而且要兼具持续性的学习的韧力,练好本领,为国家、社会发光发热,贡献自己青春的力量。
今年是鲁迅先生的《呐喊》发表100周年,也是鲁青奖香港赛区设立第三年。颁奖典礼上,致力于文学创作和交流、曾参与鲁青奖的同学们组成的青语同学会成立,首届同学会总干事在会场集体亮相,并发布《青语--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香港赛区)获奖作品选集2021/2022/2023》,寄希望为香港文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最后,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香港组委会常务副主席、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副理事长、香港知行书院创办人沈燕玲女士代表组委会对所有的支持机构、学校、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贺。她表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今年是鲁青奖香港举办第三届,相信也是新的开始。她希望之后能将比赛获奖的作品在香港各个学校进行流动展出,让同学们有机会在母校看到自己的作品。“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也是鲁青香港发展历程的一个写照,她期待下一年能继续和大家相遇在鲁青奖的舞台。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0/30/LWbOZb25TMNN0F5KxvWnxZhsZHNZNpbdJBw.jp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0/30/ejDgcj6Wjom25xRKuOixWK2y5VHImq0YKRC.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10月28日,第十四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香港赛区颁奖典礼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编辑李大宏,鲁青奖香港评审委员会主席、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及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兼秘书长周令飞等出席并致辞。
作为全国顶尖的青少年文学创作评选活动,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鲁青奖)活动由鲁迅之子、全国政协委员周海婴先生生前创办,从2009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13届,累计参赛人次超过1,000万,发掘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少年文学创作者。自2021年鲁青奖首次设立香港赛区,以弘扬中国文学艺术为宗旨,加强香港青少年历史及文化教育。三年来,鲁青奖在香港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参赛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收到作品的质量越来越高,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广,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到内地考察学习,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已成为香港的一项重要品牌活动。
本次比赛由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香港组委会主办,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大公文汇全媒体新闻中心承办,九龙地域校长联会、香港岛校长联会、新界校长会、香港教师会、中华教育文化交流基金会、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会、马相伯天俞教育基金会为合办机构,香港青少年知行书院为执行机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油尖旺民政处旺角社区会堂、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香港青年协进会为场地伙伴。赞助机构为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并由胡慧中女士提供奖品赞助。
本届鲁青奖香港赛区比赛分为作文和书法两大类,面向全港中小学生、青年征集作文和书法作品。为鼓励更多非华裔学生及青年学习中文,今年特别分设--母语组及非母语组,共收到母语组作品2244份,非母语组作品56份。作文方面,今年共收到有效作文1263篇,最终有153名通过初选的青少年于现场作文参与复赛。经专业评审老师现场评分,共有119位选手获得写作奖。书法方面,共收到学校及个人投稿1039份,包括硬笔及毛笔,最终有123位选手分获奖项。此外,有25间学校获得“最积极参与学校”团体奖,有28位教师获得“最佳指导教师奖”。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编辑李大宏致辞表示,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享誉中外、深受景仰的一代文化大师,更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他的杰出著述、思想光华和人格魅力,穿越历史长河,影响历久弥新,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鲁迅精神依然是激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宝贵财富,是推动新时代先进文化建设的澎湃动力。李大宏分享鲁迅精神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首先,是赤诚炽热的爱国精神;其次,是深厚绵长的人民情怀;第三,是守正创新的视野格局。“在今年鲁青奖的获奖作品中,有同学写了战争的残酷,有同学写了友情的美好,也有同学表达了对发展人工智能的思考。从中既能读到文化的传承、时代的印迹,又能读到充满港味的烟火气,充分体现了同学们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富于钻研又善于思考的可贵品质。”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在致辞时说,鲁青奖是以国家文坛巨人鲁迅先生命名,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用文字对时代作出深刻的反思,作品流露出真挚的爱国情操,尤其值得年轻一代传承和发扬,当局和香港各校也一直鼓励弘扬鲁迅精神。
鲁迅先生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兼秘书长周令飞在致辞时表示,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香港赛区诞生于新冠疫情期间,三年来,尽管经历了重重困难,但仍然收获了历年递增的参赛人数,第二年增办书法比赛,今年更增设非母语组赛事,都是很好的尝试。此外,香港赛区更组织同学参与一系列的文化体验活动,如“走进岭南·书写中国”,还组织了教授专家来给同学们上课,让同学们开拓眼界,活跃思维,为未来的人生做好准备,也让他们身体力行地传承了中华文化。
回顾本次赛事,鲁青奖香港评审委员会主席、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表示,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征文提升了中小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不仅激发了他们对文学的热情,还培养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批判思维。从本届比赛中看到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作品,同学们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友谊、家庭、爱情等主题,让我们感受到了情感的力量和温暖。潘耀明呼吁青少年要承载时代的使命,学好母语,有充分的文字表达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而且要兼具持续性的学习的韧力,练好本领,为国家、社会发光发热,贡献自己青春的力量。
今年是鲁迅先生的《呐喊》发表100周年,也是鲁青奖香港赛区设立第三年。颁奖典礼上,致力于文学创作和交流、曾参与鲁青奖的同学们组成的青语同学会成立,首届同学会总干事在会场集体亮相,并发布《青语--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香港赛区)获奖作品选集2021/2022/2023》,寄希望为香港文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最后,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香港组委会常务副主席、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副理事长、香港知行书院创办人沈燕玲女士代表组委会对所有的支持机构、学校、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贺。她表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今年是鲁青奖香港举办第三届,相信也是新的开始。她希望之后能将比赛获奖的作品在香港各个学校进行流动展出,让同学们有机会在母校看到自己的作品。“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也是鲁青香港发展历程的一个写照,她期待下一年能继续和大家相遇在鲁青奖的舞台。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0/30/LWbOZb25TMNN0F5KxvWnxZhsZHNZNpbdJBw.jp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0/30/ejDgcj6Wjom25xRKuOixWK2y5VHImq0YKR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