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晨
中西区是我认为最有香港味道的地方,迎著朝阳吹著海风,穿过晨跑的人群,从西营盘一直走到上环,看到那座红色的过街天桥了吗?穿过它,你和这里的故事就开始了。
沿著叮叮车的轨道往前走,从左手边那个挂了一朵大红花的门口上去,嘎吱作响的楼梯会把你带进那个记忆中的香港。
在窗边的圆桌坐下,一同拼桌的花白头发老叔叔会用蹩脚的普通话同你问声“早上好啊”。点一壶普洱,竖起耳朵听阿姨们扯著嗓子播报菜品,然后伸长脖子等著推车仔经过,拿两份自己喜欢的点心,听著楼下“叮叮”“叮叮”。
和陆羽茶室一样,这里的服务员都是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续上一壶热水,成天都能在不紧不慢的期待中度过。你永远不知道下一车里装著什么样的美食,像极了充满未知的人生。只能努力挺直身子抬起头张望著。
待茶凉了,下楼,从德辅道西坐上踉踉跄跄的叮叮车,与100年前的香港撞个满怀。走上石板街,踩著时光裂缝,看绿色的铁皮屋里穿著碎花长裙的女人举著她心爱的画笔,在油布上刻画著她从未说出口的年华。
石板街的尽头是荷李活道,这里有一片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群,它叫“大馆”,是由曾经的中区警署改造而成。斑驳的红石砖墙和怀旧的霓虹灯记录著香港流动的日夜,谁又能想到这禁锢肉身的躯壳会被活化成艺术的殿堂。
五点钟中学生落堂,他们穿著校服背著书包穿过城区街巷,跟随他们一起坐上开往坚尼地城的电车,“叮叮”“叮叮”……在节奏感的声响中,电车慢悠悠地朝前晃动著。
终点站落车,右转直走,到那座简约的白色玻璃房子里买一杯咖啡,去装满落日的海边,坐在水泥台阶上看校服裙激起浪花。
随风而起的海浪将金色余光一点一点卷入黑暗,马路对面的餐厅和酒吧以灯示客。
穿过人行道,在一家蓝色木制门框的店里坐下,点了一份沙拉和一杯冰啤酒,看著来往的行人,想著溜走的岁月,桌上的啤酒流乾了汗,我也只敢浅尝一口,怕海风吹湿眼眸,也怕月亮撒下的离愁。
起身,用很香港的方式,在转弯处的绿色信箱投递一封信,写下祝福的留言。
来源:《港纸》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0/26/JRbL9z1Ra7Yppq7cKqVkOhHOHt1b3zVVeuy.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