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锦钦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25日)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宣布多项支援中小企应对挑战的措施。中小企为香港基层市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但在疫后面对产业转型、消费外流等冲击,特区政府的措施切中要害,能帮助中小企应对眼前的挑战,加快数码化转型的进度,更重要是协助中小企开拓大湾区内地广阔的市场,携手内地企业拓展“一带一路”,为中小企描绘出宏伟的发展图景,令人雀跃。
本人认为,李家超这份施政报告在支援中小企方面十分全面,既有短期纾困措施,亦有着眼长远的计划。
短期纾困方面,特区政府将对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的还息不还本安排更多弹性还款选项,企业可选择在指明期内,每月只偿还原定应偿还本金的一成、两成或五成,给予企业更多时间逐步过渡至正常还款。事实上,安排申请期已于今年9月完结,现时政府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有助部分中小企应对短期的经营困难。
在协助企业转型方面,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广阔市场一直是中小企梦寐以求的,但中小企规模有限,单打独斗难以打响名堂。商经局成立跨部门的“电子商贸发展专责小组”,协助中小企拓展内地电商业务,包括在电商平台举办“香港购物节”,提升香港品牌的知名度和拓展内销市场,提升清关和电商发货效率。与此同时,数码港今年底前推出“数码转型支援先导计划”,资助零售及餐饮业中小企应用电子支付及其他数码配套方案。这些措施能有效协助中小企发挥“背靠祖国”的优势,搭上技术升级的快车,提升香港品牌的影响力。
长远而言,中小企的发展与香港息息相关。随着香港全面参与和贡献“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抢人才”、“抢企业”战略,以及加快“北部都会区”等新发展区建设,中小企亦能不断有新的发展空间。特区政府重点企业办公室已接触超过200间重点企业,预计会带来约300亿元新投资额,提供约1万个就业机会。这些新企业虽然多数属于高科技,但亦需要广泛的餐饮、零售、服务业等周边配套,这些都为中小企提供用武之地。与此同时,笔者乐见特区政府拓展全球经贸网路,在连接欧美市场的同时,开设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商贸办事处,争取早日加入RCEP。
截至今年6月,香港的中小企业超过36万家,占全港商业单位总数98%以上,为逾120万人提供就业机会,占香港总就业人数44%之多。“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添幸福”,离不开中小企的繁荣发展、欣欣向荣。中小企业界全力支持特区政府落实新一份施政报告,带领香港不断由治及兴。
(作者系全港各区工商联首席会长 、中小企业界选举委员会委员,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0/25/WhpyW2LW4i3WOS5hAukQETgbNE3JD9a2P2y.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