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镇国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天发表了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以“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添幸福”为主题,进一步回应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香港提出的“四点希望”,既著眼于当下的民生诉求、巩固往年的施政措施,又强化了香港的发展布局。
国家安全是香港发展的基石,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最令人振奋的重点是,施政报告明确指出将于明年2024年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完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此外,面对全球网络攻击风险,政府会着力提升关键基础设施(包括能源、通讯、交通运输、金融机构等)网络安全的保护,加强推广国家安全教育,加强公务员爱国精神和国安意识培训等,并大力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务求建立以爱国爱港为核心、与“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
处理经济问题是施政报告的重点之一。面对环球的竞争压力和本港的经济疲弱问题,特区政府承接往年的成果,设计出一套“组合拳”:继续推行“高才通”、“一签多行”等措施,加大招商策略,继续抢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引入公司迁册机制,巩固和持续发展香港在“十四五”规划下的“八大中心”定位等,务求持续振兴经济。目前特区政府正推展多个大型发展项目,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面对涉及的巨大资金需求,政府将成立“大型发展项目融资委员会”、设立“大型发展项目融资办公室”为项目的不同投资融资方案提供意见,确保特区政府财政的持续性。
《施政报告》亦直击社会痛点,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多方面的具体安排。土地房屋一直是市民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本港有逾二十三万宗公屋申请,超过十万户家庭住㓥房,对此,政府将在本月底公布《长远房屋策略》周年进度报告,预计未来十年需要308,000个公营房屋单位,而政府已经确保可建造约410,000个单位,超额完成约100,000个单位。同时,政府成立“解决㓥房问题工作组”,不非黑即白地一味取缔,而是改堵为梳,结合实际情况,制定㓥房的最低标准和取缔方案,并致力于推动重建房屋、活化用地以及开发不同用地,以最快速度增加土地供应,以解决房屋供应不足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北部都会区发展,施政报告中提到,特区政府于短期内公布《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深度对接深圳和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规划。“北部都会区”将分为四大区域: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创新科技地带、口岸商贸及产业区、康乐旅游生态圈,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扩大“加强版传统新市镇发展模式”至所有新发展区等,加快北部都会区的规划发展。
施政报告亦指出今年底会发表《香港主要运输基建发展蓝图》,宏观勾划所有主要运输基建项目的推展,完善铁路及主要干道网络,就三铁三路提出优化方案,包括于中铁线设置东北荃湾、东北葵涌及荃景围三个中途站,可转乘港铁荃湾线;以及加推的两铁一路新项目,推进“北部都会区”东面新市镇发展,包括北环线东延线、新界东北线 、北都公路(新界北新市镇段),洪水桥╱厦村亦成为政府建造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的其中一个点 。
本人对此非常期待,北部都会区幅员广阔,有大片未发展的土地,作为发展的新中心,相信能更有效解决本港住屋问题、创造新的经济点,若交通基建建设滞后,无论规划如何宏大,都必定影响发展步伐。乐见政府在规划地区建设发展的同时,切实做到“基建先行”的承诺和安排,优化现有道路网络的同时,加快推展铁路等交通系统基建项目。
此外,施政报告亦回应了楼市减辣撤辣,推出了生育津贴等鼓励生育措施,并在青年发展、安老服务、残疾康复、医疗发展及风险机制、体育发展等方面都有不少著墨,更提供了附件,白纸黑字为今年73个新指标, 77个延续2022 年《施政报告》生效的指标,总共150 个指定项目指标提供了清晰且明确的要求,以便监察工作进度和成效,可见政府对于提高治理水平和效能的魄力和决心。
整体而言,这份施政报告覆盖面广,具针对性、持续性和前瞻性。要解决香港的民生、经济发展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喜见特区政府已有短、中、长期的发展方向和清晰布局,亦有对自身施政的明确要求。期待特区政府尽快就施政报告中的各项措施制定出更具体的执行方案,并尽快贯彻实施,带领社会各界同心协力,让香港踏上更高台阶。
(作者系全国青联委员、深圳市政协委员、新界社团联会理事长,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