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10时,“水·融”——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摄影展在香港西龙文化区文化广场举行开幕仪式。展览展出粤港澳三地76名摄影师创作的102幅摄影作品,以“水”为脉络,多思路、多角度、多手法地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一衣带水,三地同辉的景象。
香港特区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编辑兼大公报社长、文汇报社长李大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副社长,南方新闻网总裁侯小军,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宣传文体部副部长林枬,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陈洁玲,西九文化管理局副行政总裁颜金施,香港文联执行会长李秀恒,中国摄影家协会香港会员分会主席陈炳忠等近100人出席仪式。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副社长、南方新闻网总裁侯小军在致词时表示,本次活动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摄影师共同参与,以“水”为脉络,用镜头记录珠江流域的摄影活动。通过这些被镜头定格的精彩瞬间,我们看到了珠江流域如火如荼的建设速度,看到了狮子山下共同发展的拼搏传奇,看到了濠江之畔人文科技的比翼齐飞,也看到了粤港澳大湾区正在铺陈的最真实、最明亮、最宏阔的画卷。
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江表示,作为一家扎根香港四十余年的建筑企业,中建国际与水的联系密不可分,他们参与了大量与水有关的建设,包括港珠澳大桥系列工程,创造了多项香港之最。他也说,水作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纽带,在文化和经济上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是“融”的体现。这次展览展示了大湾区的独特魅力和活力,对推动大湾区的经济繁荣和融合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执行总经理韩纪文则表示, 刚结束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文化的力量尤为重要。他说:“这次摄影展不仅是摄影艺术的一次盛会,更是展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自信的一次重要时刻,展现了大湾区的文化多样性和创新力量。这不仅将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将促进粤港澳三地的文化交流和互鉴,推动大湾区文化融合发展。”
中国摄影家协会香港会员分会主席陈炳忠表示, “水·融”人文摄影展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是粤港澳摄影家们对养育著数千万人口的母亲河充满热爱和敬重的表达。他说:“在这次摄影活动过程中,香港摄影家们获益良多,看著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听著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令我们将心中的感动和激情化成影像,传递给香港市民,让他们更加了解祖国,感恩祖国,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东江之水越山来 流进香港千万家
这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摄影师共同参与,用镜头记录珠江流域的摄影活动。展览内容由“沧海桑田”、“水乳交融”、“血浓于水”、“水天一色”、“饮水思源”、“如鱼得水”、“风生水起”7个章节组成。
102幅摄影作品记录下珠江奔腾不息的壮美自然画卷、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场面以及百姓依水而居的美好生活图景,透过粤港澳三地新旧照片的对比,更是呈现出大湾区沧海桑田的巨变。展览作品还从人文的视角,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同饮一江水,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
作为参与“水·融”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摄影采风活动中最年长的摄影师,今年76岁的香港中华摄影学会名誉会长吴民权分享了他的拍摄故事。
他说,拍摄主题围绕水而展开,团队经历18天14城5000公里的路程,影像记录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口沿途两岸风光以及大湾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文化传承、民生改善和环境治理等重大成就。
在东莞桥头太园泵站,他和团队看到清澈的东江水从这里奔流南下,流进香港千家万户,不禁回忆起1963年香港大旱四天,供水四小时的艰难岁月。“是祖国的关怀和祖国人民奋战创造了‘东江之水越山来’的奇迹。”
香港最后一站
为期两年的活动将画上圆满句号
“水·融”——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摄影展已于3月和5月分别在广州珠江新城和澳门旧法院大楼展出,本次香港展览则是最后一站,展期从10月13日至10月16日。至此,为期两年的“水·融”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摄影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本次展览由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主办,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宣传文体部、中央政府驻澳联络办宣传文化部、广东省大湾区办、广东省港澳办支持,中国建筑国际集团特别支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承办,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GDToday、香港文联、广东省新闻摄影学会、澳门摄影学会协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0/13/yLsRRhbxsjZvSlzWbd5RQUW4QSaLUmldUyB.jpe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10月13日上午10时,“水·融”——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摄影展在香港西龙文化区文化广场举行开幕仪式。展览展出粤港澳三地76名摄影师创作的102幅摄影作品,以“水”为脉络,多思路、多角度、多手法地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一衣带水,三地同辉的景象。
香港特区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编辑兼大公报社长、文汇报社长李大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副社长,南方新闻网总裁侯小军,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宣传文体部副部长林枬,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陈洁玲,西九文化管理局副行政总裁颜金施,香港文联执行会长李秀恒,中国摄影家协会香港会员分会主席陈炳忠等近100人出席仪式。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副社长、南方新闻网总裁侯小军在致词时表示,本次活动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摄影师共同参与,以“水”为脉络,用镜头记录珠江流域的摄影活动。通过这些被镜头定格的精彩瞬间,我们看到了珠江流域如火如荼的建设速度,看到了狮子山下共同发展的拼搏传奇,看到了濠江之畔人文科技的比翼齐飞,也看到了粤港澳大湾区正在铺陈的最真实、最明亮、最宏阔的画卷。
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江表示,作为一家扎根香港四十余年的建筑企业,中建国际与水的联系密不可分,他们参与了大量与水有关的建设,包括港珠澳大桥系列工程,创造了多项香港之最。他也说,水作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纽带,在文化和经济上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是“融”的体现。这次展览展示了大湾区的独特魅力和活力,对推动大湾区的经济繁荣和融合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执行总经理韩纪文则表示, 刚结束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文化的力量尤为重要。他说:“这次摄影展不仅是摄影艺术的一次盛会,更是展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自信的一次重要时刻,展现了大湾区的文化多样性和创新力量。这不仅将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将促进粤港澳三地的文化交流和互鉴,推动大湾区文化融合发展。”
中国摄影家协会香港会员分会主席陈炳忠表示, “水·融”人文摄影展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是粤港澳摄影家们对养育著数千万人口的母亲河充满热爱和敬重的表达。他说:“在这次摄影活动过程中,香港摄影家们获益良多,看著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听著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令我们将心中的感动和激情化成影像,传递给香港市民,让他们更加了解祖国,感恩祖国,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东江之水越山来 流进香港千万家
这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摄影师共同参与,用镜头记录珠江流域的摄影活动。展览内容由“沧海桑田”、“水乳交融”、“血浓于水”、“水天一色”、“饮水思源”、“如鱼得水”、“风生水起”7个章节组成。
102幅摄影作品记录下珠江奔腾不息的壮美自然画卷、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场面以及百姓依水而居的美好生活图景,透过粤港澳三地新旧照片的对比,更是呈现出大湾区沧海桑田的巨变。展览作品还从人文的视角,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同饮一江水,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
作为参与“水·融”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摄影采风活动中最年长的摄影师,今年76岁的香港中华摄影学会名誉会长吴民权分享了他的拍摄故事。
他说,拍摄主题围绕水而展开,团队经历18天14城5000公里的路程,影像记录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口沿途两岸风光以及大湾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文化传承、民生改善和环境治理等重大成就。
在东莞桥头太园泵站,他和团队看到清澈的东江水从这里奔流南下,流进香港千家万户,不禁回忆起1963年香港大旱四天,供水四小时的艰难岁月。“是祖国的关怀和祖国人民奋战创造了‘东江之水越山来’的奇迹。”
香港最后一站
为期两年的活动将画上圆满句号
“水·融”——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摄影展已于3月和5月分别在广州珠江新城和澳门旧法院大楼展出,本次香港展览则是最后一站,展期从10月13日至10月16日。至此,为期两年的“水·融”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摄影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本次展览由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主办,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宣传文体部、中央政府驻澳联络办宣传文化部、广东省大湾区办、广东省港澳办支持,中国建筑国际集团特别支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承办,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GDToday、香港文联、广东省新闻摄影学会、澳门摄影学会协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0/13/yLsRRhbxsjZvSlzWbd5RQUW4QSaLUmldUyB.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