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朱兆麟:发挥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优势 打造香港旅游品牌
文|朱兆麟
疫后本港市道持续不景,旅游业复苏步伐缓慢,社会各界都费煞思量如何吸引游客访港,继而激发其消费意欲。其实国家于“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正是指明了最适合香港发展方向的“锦囊妙计”。特区政府应与旅游业界、商界加强合作,推出更多政策推广香港独有的文化和艺术,提升香港品牌形象,以带旺旅游及消费。
文化是共同生活的人经过长年累月所形成的概念,当中包括生活习惯、风俗民情等,香港的文化特色正是中外合璧、华洋共处。现今旅客玩乐模式改变,除了重视吃喝玩乐,更重视体验地道文化特色,不少内地旅客就既会到中环兰桂芳、愉景湾等较多外来文化浓郁的地方体验华洋共处,亦喜欢寻找各类旅游地区,特别是大澳、南丫岛及长洲等离岛作“文化深度游”,体验当地承传的中华文化习俗。香港还有许多地区都富有历史文化特色,当中颇具历史特色的旧工厂、老街、村落等均有潜力发展深度游路线,特区政府可配合旅游业界多做宣传,例如参考2017年推出的“旧城中环”项目,将各区历史建筑、美食及文化艺术元素,整合为具地区特色的旅游路线。现金小红书、抖音等各式中外社交平台盛行,旅发局及旅游业界可邀请世界各地KOL来港沿特色旅游路线“打卡”,推广香港各区的中西文化,例如到长洲看太平清醮、到九龙塘游览玛利诺修院学校等殖民地时期建筑、到中环兰桂坊过万圣节等。
香港的文化艺术表演者常面对表演经费、场地不足的问题,故特区政府除善用戏曲中心、香港艺术馆等现有文化艺术硬件外,亦应与商界合作发掘更多适合场地,包括工厦、商场、酒店中庭空间等。特区政府相关部门可设立专责小组,统筹上述由商界提供的文化艺术场地,安排部分以低于市价租金租予年轻或新兴文化艺术从业者;同时预留更多文化艺术场地,引进内地以至世界各地高质素或具名气的文化艺术项目,使香港成为全球优质文化艺术中心和全球艺术爱好者的旅游首选。长远而言,香港要发展更多特色文娱景点,例如英国伦敦设有“哈利·波特”影城,供影迷与真实的电影布景道具“打卡”拍照留念,香港也应发展自家文娱品牌的影城,引入最先进的VR技术和布景设置手法,创建以“李小龙”“金庸”等本地影视系列作品为题的影城。这类大型影城可推广本地文化,而入场者往往会观赏到夜晚,亦有利增加过夜的游客,促进消费。
不少内地、东南亚国家的城市都大力发展旅游业,提供多元化、物美价廉的餐饮、住宿以及玩乐消费。香港必须发挥本身的文化艺术内蕴,打造独特旅游品牌取胜。香港一向是中西文化、艺术的大融炉,目前正是时候更好整合本身的“软件”与“硬件”,发挥“香港夜缤纷”活动的最大效益,吸引更多外地旅客访港,发挥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角色,在国际舞台说好香港故事,向世界传扬中华文化。
(作者系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0/13/ZTJvKFjIXBwfzfJxw7PT4YvUaE9lH57YqgF.jp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