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厚立
中秋国庆长假刚过,一场重要会议——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这次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文明生生不息,思想与时俱进。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这在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文化的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总书记又提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七个著力”,其中著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著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在这些方面,香港大有可为。
据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论述,评价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说服、吸引、感召等柔和方式令对方接受其文化、价值观乃至意识形态的“软实力”。国家建构“以德为体、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中华主流文化,将有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民族的欣欣向荣、世界的共同进步。
有调查显示,香港社会95%均为华人。广泛散播于香港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不仅仅停留在武术、戏曲方面,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受其影响。在香港,处处体现著中华传统的文化元素。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是香港文化的根基。
滔滔香江水,汇聚四海风,从历史街区到西九文化区,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从故宫、戏曲艺术到街头音乐……一路走来,当我们回望香港的发展历程,令我们惊叹的不应该仅仅是她华丽的外表,更应该有她包容的态度,多元的文化。《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香港建设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是中央对香港的高度期待。
譬如潮汕文化,是香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隶属于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代传承过程中不断发展。潮汕文化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带有中原文化的某些特点,贯穿于潮人整个社会生活之中。以潮汕英歌舞、工夫茶、潮汕饮食、潮汕商帮文化、潮汕善堂、潮汕祠堂,潮汕方言、潮绣、潮剧、潮乐、潮汕工艺、潮汕木雕、潮州大锣鼓、潮汕民居等为代表的潮汕文化影响深远,誉播海内外。香港潮人盂兰胜会、潮汕英歌舞、潮汕侨批文化等多项潮人传统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声”。潮州汕头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据统计,目前旅居海外的潮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人口约230万人,除港澳台同胞外,主要分布在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一些欧洲国家。近年来,潮汕聚焦“根魂梦”,做好“侨文章”,充分发挥海外潮汕籍华侨华人的独特优势,大力推进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侨梦苑”等涉侨平台建设,发挥国家“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南粤侨创基地、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等平台作用,构筑凝侨心、聚侨力、汇侨智的“侨”头堡,将侨的优势切实转化为汕头发展的优。
事实上,香港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上确实独具优势,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香港“超级联系人”的地位,具有文化交流的先天优势。香港可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利用自身对外界的了解,针对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受众,选取合适的话题进行沟通,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感知中国、认同中国。
(作者系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0/10/bZYLFigA6pntgtjieySBtHWHNtHzmMDDAKs.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