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的二次发掘,新发现的「祭祀坑」中已出土 160 余件黄金器物。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神秘而灿烂的古蜀文化,也再次将中国的黄金历史向前回溯了数千年。

其实,放眼整个世界,无论在太阳般耀眼的古埃及,还是在被称为充满神秘色彩的四川广汉三星堆,象征著身份与权力的黄金,都伴随在一茬又一茬的王公贵族身边。民间收藏的一套12个古蜀文化四鸟奔日图案金箔,下方的外端直径分别为:8、8。5、9。5、9。6、10、11、11。5、12。5、13、14、15、15。5厘米。厚度均为0。02厘米。
一套12个古蜀文化四鸟奔日图案金箔构图图案为,外圈四只外观相同,等距分布的鸟。鸟的造型均鸟昂首,直尾、引颈展翅展,飞向圆形太阳。内层图案中心为一个没有边栏的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芒,芒呈细长獠牙状,外端尖。整个图案就是一个太阳的形状。据研究人员介绍,早在四五千年前,古蜀人便已经掌握了提炼黄金的方法,四鸟奔日图案金箔的加工工艺有模印、压印、搥揲等几种。其中,搥揲的特点是金箔正面有沟,下面有凸起,仅单面有纹样则可能是压印。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古蜀时代所拥有的高超工艺水准,也记录了古蜀人的天文学灵感。




一、飞鸟展示古蜀人对神灵世界的无限向往
金乌,中国神话中的神鸟。古人认为,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黑乌鸦蹲居在红日中央,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故称「金乌」。飞鸟构成了古蜀人的精神观念,即对神灵世界的无限向往;同时也开启了流传甚久的蜀地神话传说的先河。古代历正(司历官)凤鸟氏的四属官。即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左传.昭公十七年》中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山海经.大荒东经》中称:「帝俊(太阳)生中容,……使四鸟。」可以看出,鸟是太阳的使者和代表,而太阳也被看作是有生命的神鸟。所以,四鸟奔日图案金箔的内层呈漩涡状的十二道光芒,是象征太阳的璀璨光芒。
我们可以在《山海经》中,看到「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如《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大荒南经》中说「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等等。这些文字也进一步说明,这个时代的古蜀人是「崇鸟崇日」的。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古蜀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均表达了古蜀先民们对天文地理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
二、古蜀,一个崇尚黄金的国度
据资料介绍,欧洲原始居民发明创造黄金制品时期,生产一盎司黄金需要多达10吨的材料。采矿、冶炼和加工金属,需要特殊的技能和大量的时间。我们了解到古法炼金主要有选矿、碾矿、筛矿、搅拌、拉流、化火等工序。虽然每道工序都很重要,但是,更关键的是后面的工序。古法炼金拉流是将金子从矿石中分离出来,变成毛金,毛金纯度可达到五到六成。然后用酸料除去杂质,就可以进行火炼,一般都可得到9成黄金。
细心的成都收藏人发现,古埃及人在制作黄饰时,采用的图案工艺几乎都是浮雕、凸面纹。这两种工艺都是先将黄金捶打成厚度为 0。01 毫米左右的金片,并通过硬质簪子等工具的敲击,从金片的背面将整个图案塑造得栩栩如生。不知道四五千年前的古蜀国手工匠人,是否和古埃及手工匠人达成了一致,民间收藏一套12个古蜀文化四鸟奔日图案金箔,在制作工艺上居然和古埃及的制作工艺十分类似。
流布在民间的一套12个古蜀文化四鸟奔日图案金箔被打上了时代的印记,见证著朝代的更迭变化,铭刻著几千年前历史的印记。它们展现了古蜀时代的科技生产力水准,反映著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情况,因而有著极高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