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十周年。这十年中,“一带一路”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坚持自愿自主、互利共荣,坚持市场运作、创新引领、走绿色道路,“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共建“一带一路”是历史与现实的有力结合,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伟大实践,机遇大过挑战。未来,“一带一路”将继续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文| 北京 杨宜勇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并简称。今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发表演讲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随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相继印发和发布,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倡议提出十年来,“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合作质量越来越高。目前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埋头耕耘,成果巨大
一是坚持自愿自主、互利共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目前已有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总裁雷纳特·别科图尔沃夫说:“‘一带一路’是诞生于中国的理想方案,由中国引领,但我认为这也是一项全球项目,太多国家都因此获益。在哈萨克斯坦,我们已经看到很多项目的开展,我认为还有更多潜力可以开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米凯莱·杰拉奇说:“所谓的‘债务陷阱’问题被过度放大,这不是‘一带一路’的问题。在实践方面,我们想组织欧洲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参观,可以去亚洲国家,去蒙古、巴基斯坦,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地方,让他们亲眼见证。他们要亲眼见到,才会相信‘一带一路’的真实成果。”十年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国际影响力、合作吸引力不断释放。
二是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说:“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丝绸之路首先得要有路,有路才能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只有让大家尽早分享到早期收获,‘一带一路’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首先是基础设施互通互联水平不断提升。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大批互利共赢项目成功落地。其次是经贸投资合作不断拓展。一方面,沿线国家、地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覆盖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欧洲和非洲。截至2022年10月底,中国海关已与3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签署了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安排;另一方面,沿线国家、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更加密切。2013—2022年,中间产品出口占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比重由49.8%升至56.3%。中国的电子元件、纺织品、汽车零配件和基本有机化学品等商品在沿线国家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增长迅速。三是拉动沿线国家经济增长。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使参与方贸易增加4.1%,吸引外资增加5%,使低收入国家GDP增加3.4%。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2012—2021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占全球份额提高3.6个百分点。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2015—2030年,760万人将因此摆脱绝对贫困,3,200万人将摆脱中度贫困。
三是坚持创新引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一方面,牢牢把握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科技和制度创新,持续拓展合作新领域,支持共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探索数字领域合作新模式,继续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著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从要素驱动转向规则、制度、创新驱动。另一方面,强化底线思维,深入认识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全面强化风险防控。应探索多部门联合成立共建“一带一路”风险预警信息平台,定期发布各类重大风险挑战信息。继续做好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事前管理、服务和引导工作,加强事中、事后指导、监管和保障,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链条全领域监管闭环,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进一步加强海外经贸利益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提高海外经贸利益维护能力。与沿线国家共同构建反腐败涉外法律法规体系,持续加大跨境腐败治理力度,不断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
四是坚持走绿色“一带一路”道路,自觉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绿色”是主流色,绝不意味著沿线发展中国家需要承接所谓“转移出去的落后产能”。面对气候变化等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与合作伙伴们以绿色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全过程,先后制定印发了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文件,积极与国际合作伙伴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共同投资建设了一大批清洁能源项目——一个又一个绿色项目助力当地发展,为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共同为地球家园增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15项具体任务,明确了2030年基本形成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格局,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路径和抓手更为清晰。
不畏艰难,展望未来
首先,共建“一带一路”是历史与现实的有力结合,可持续性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把文明交流的成果传播四海,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因此而诞生。中国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加强共建国家互联互通,实现经济共荣、贸易互补、民心相通,让沉寂已久的丝路重新绽放辉煌。
其次,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大于挑战。许多国家仍存在大量互联互通的需求,特别是欧亚大陆的内陆国都希望实现陆海联通及国际产能合作,具有巨大潜力。同时,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商品、服务和进入中国的机遇,这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意义重大。未来应重视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改变产业空间、布局和结构,共建国家紧抓这次机遇,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还应该重视“一带一路”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比如,熟悉共建国家当地语言的人才较少,对于其社会、法律、文化和国情缺乏全面性、系统性的研究,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我们与共建国家的深度合作。
最后,持续深入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伟大实践。今天,我们传承古丝绸之路精神,共商“一带一路”建设,既是历史潮流的沿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为世界提供了以互联互通推进新型全球化的确定性,提供了中国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高级研究员,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3年10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9/30/GSEfrIGyot2ywZPJwF0R9HDCSkARR2LWc3C.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今年是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十周年。这十年中,“一带一路”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坚持自愿自主、互利共荣,坚持市场运作、创新引领、走绿色道路,“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共建“一带一路”是历史与现实的有力结合,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伟大实践,机遇大过挑战。未来,“一带一路”将继续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文| 北京 杨宜勇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并简称。今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发表演讲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随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相继印发和发布,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倡议提出十年来,“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合作质量越来越高。目前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埋头耕耘,成果巨大
一是坚持自愿自主、互利共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目前已有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总裁雷纳特·别科图尔沃夫说:“‘一带一路’是诞生于中国的理想方案,由中国引领,但我认为这也是一项全球项目,太多国家都因此获益。在哈萨克斯坦,我们已经看到很多项目的开展,我认为还有更多潜力可以开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米凯莱·杰拉奇说:“所谓的‘债务陷阱’问题被过度放大,这不是‘一带一路’的问题。在实践方面,我们想组织欧洲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参观,可以去亚洲国家,去蒙古、巴基斯坦,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地方,让他们亲眼见证。他们要亲眼见到,才会相信‘一带一路’的真实成果。”十年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国际影响力、合作吸引力不断释放。
二是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说:“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丝绸之路首先得要有路,有路才能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只有让大家尽早分享到早期收获,‘一带一路’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首先是基础设施互通互联水平不断提升。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大批互利共赢项目成功落地。其次是经贸投资合作不断拓展。一方面,沿线国家、地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覆盖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欧洲和非洲。截至2022年10月底,中国海关已与3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签署了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安排;另一方面,沿线国家、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更加密切。2013—2022年,中间产品出口占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比重由49.8%升至56.3%。中国的电子元件、纺织品、汽车零配件和基本有机化学品等商品在沿线国家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增长迅速。三是拉动沿线国家经济增长。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使参与方贸易增加4.1%,吸引外资增加5%,使低收入国家GDP增加3.4%。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2012—2021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占全球份额提高3.6个百分点。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2015—2030年,760万人将因此摆脱绝对贫困,3,200万人将摆脱中度贫困。
三是坚持创新引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一方面,牢牢把握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科技和制度创新,持续拓展合作新领域,支持共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探索数字领域合作新模式,继续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著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从要素驱动转向规则、制度、创新驱动。另一方面,强化底线思维,深入认识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全面强化风险防控。应探索多部门联合成立共建“一带一路”风险预警信息平台,定期发布各类重大风险挑战信息。继续做好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事前管理、服务和引导工作,加强事中、事后指导、监管和保障,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链条全领域监管闭环,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进一步加强海外经贸利益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提高海外经贸利益维护能力。与沿线国家共同构建反腐败涉外法律法规体系,持续加大跨境腐败治理力度,不断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
四是坚持走绿色“一带一路”道路,自觉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绿色”是主流色,绝不意味著沿线发展中国家需要承接所谓“转移出去的落后产能”。面对气候变化等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与合作伙伴们以绿色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全过程,先后制定印发了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文件,积极与国际合作伙伴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共同投资建设了一大批清洁能源项目——一个又一个绿色项目助力当地发展,为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共同为地球家园增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15项具体任务,明确了2030年基本形成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格局,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路径和抓手更为清晰。
不畏艰难,展望未来
首先,共建“一带一路”是历史与现实的有力结合,可持续性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把文明交流的成果传播四海,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因此而诞生。中国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加强共建国家互联互通,实现经济共荣、贸易互补、民心相通,让沉寂已久的丝路重新绽放辉煌。
其次,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大于挑战。许多国家仍存在大量互联互通的需求,特别是欧亚大陆的内陆国都希望实现陆海联通及国际产能合作,具有巨大潜力。同时,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商品、服务和进入中国的机遇,这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意义重大。未来应重视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改变产业空间、布局和结构,共建国家紧抓这次机遇,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还应该重视“一带一路”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比如,熟悉共建国家当地语言的人才较少,对于其社会、法律、文化和国情缺乏全面性、系统性的研究,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我们与共建国家的深度合作。
最后,持续深入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伟大实践。今天,我们传承古丝绸之路精神,共商“一带一路”建设,既是历史潮流的沿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为世界提供了以互联互通推进新型全球化的确定性,提供了中国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高级研究员,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3年10月号)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9/30/GSEfrIGyot2ywZPJwF0R9HDCSkARR2LWc3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