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对中医药十分向往的我,在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见证了很多中医药的神奇效果和其理念的伟大。有幸在中国权威学府的「王琦书院」对中医药学进行的系统学习,使我近距离感受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亦深悟中华浩瀚文明的璀璨与自己的渺小。其间老师们的句句箴言、敦敦教诲令我受益匪浅,时光荏苒,所经所学历历历在目,小文以记。

名师的教学体系
「王琦书院」的课程设计都是王琦院长亲自制定,书院的目标十分明确:培养新时代中医药领军人才。课程紧紧围绕著「经典研修」,「临床研究」,「学科交叉」,「战略思维」四大板块而设计,其战略定位是以弘扬千年中医药为主,培养新时代中医药领导战略人才的战略思维,中医药思维依据中华哲学观,中医药经典思想方法中,总结了千年来的临床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医思想实践的本体说,认识论,方法论的切实可行性。

我所参加的本次课程,特别在中西结合发挥两种医学优势中,开启了我们如何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来解释中医药学。
首先第一讲是王琦老师的中医原创思维。
思维科学是科技领域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学前沿之一,是各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在当今思维科学跌宕的浪潮中,人们开始认识多元文化及多元思维方式,重新回眸注视东方思维。
中医学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集中表现的创造性成果,具有东方特色的原创思维。王琦老师讲的原创中医,原创思维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魂。王琦老师经过大量的文献整理和研究,将中医的原创思维凝练出象-数-形-神-气五个基本要素,最终确立了「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

中医原创思维的论证:
一、「取象运数」的「象数观」,医易同源,象数思维源于《周易》,是《周易》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医学实践的整个过程贯穿著取象思维。象思维包含具象思维、形象思维、意象思维、应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具象思维是感官对于客观事物可以具体感知的,即视、听、嗅、味、触所觉之象。形象思维是主观对于客观事物的形象的具体感知和反映。如中医学弦脉之「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运数思维是中医学另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如《素问.阴阳离合论》中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即是用「数」进行比类的体现。
取象思维和运数思维二者不可分别。中医的原创思维中在强调「象」,所谓象为信息、以象测藏、象为态势体悟的同时,应「象数」并称,两者不可偏废其一,即中医学特有的象数思维,指出了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取象思维和运数思维二者的统一性。
二、「形神一体」的形神观。「形神」是中医学生命观中的基本范畴,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化背景下对生命和谐延续的描述,二者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考。
中医理论中象和神是论述思维的概念,形由于是象和神的载体,也可以作为论述思维的概念。形象思维是思维科学的基本概念。
三、「气为一元」的一元观。一元指「气」,即气一元论。
气一元论的提出,在古代文献《内经》对它的认识分不开,如《庄子.知北游》言:「通天下一气耳」,《灵枢.决气》言:「余闻人有精、气、血、津液、脉,余意以为一气耳」,说明气是生命的本原,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
遵本守正
中医的思维模式应回归到本质上,而气是「本」,指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没有「气」,什么都不是。故而,「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思维模式是回归中医学的原创思维模式。当然,任何理论都要转化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中医理论的产出必须对中医学术的整体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对中医临床实践产生指导作用。所以从体质,脏腑,经络,津液,精气神等各方面都可以看出,它的确是中医思想的理论。
1)如体质之「象数-形神-气」:外在征象之形寒怕冷;面象之面白;舌象之舌淡胖嫩苔水滑等。「数」之怕冷程度,怕冷季节;脉之迟,一息不足四至;预测之数:变为气虚兼夹质或阳虚证等。阳虚之形:体质弱,肌肉松软;部位之胃脘怕冷;形态之形寒肢冷,躯体蜷缩。生命状态之精神不振;性格特征之沉静、内向等,这些都是机体阳气不足的表现,体现了归结为一「气」、「气一元论」的思想。
2)脏腑之「象数-形神-气」:脏腑征象、五脏色象,脉象,舌象等;「数」之阴阳之脏,四时之脏等;「形」之生理解剖之脏腑,五脏「开窍」;「神」之五神脏,脉「胃神根」之神;「气」之脏腑运行之气——升降出入,气化流行等。
3)经络之「象」如色象之肝经皮部青色主肝风,青紫色主痞块;脉象之肝气盛,寸口脉大一倍于人迎。经络之「数」:流注之数之足厥阴肝经,属乙木,丑时注此。补用寅时,泻用丑时;测量之数如肝经皮部电阻、穴位温度。经络之「形」。
4)津液之「象数-形神-气」。
5)「气」之「象数形神气」。
6)「神」之「象数形神气」。
综上,「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基本概括了中医学的哲学观和中医思维模式的基本内涵,是中医学的原创思维模式,具有理论原创性,树立了鲜明的独有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生命力,从哲学的高度把握了中医学发展的大方向,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我认为,中医药学数千年来历久弥新,有赖长期医学实践经验与中国哲学有机融合而成的理论基石,并成为中华文明之哲学体系的一部分。中医药学理论既是实践的反思升华,又能指导实践,推动中医药学不断发展进步。精气神理论是中医药学吸纳古代诸家以精气神为人体本原的理论而形成的人类生命观基础理论,其中蕴含著中医原创思维的基本方法论。
王琦,1943年2月12日出生于江苏高邮,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于2021年9月10日在北京成立。为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示范,为推动构建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和服务方式,进行了很好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