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也有「狐臭」的烦恼
在漫长又炎热的长夏,相信很多人都会经常大汗淋漓,尤其是户外工作者,衣服常常是湿了又乾,乾了又湿。身体累积的体味与汗味交织,扑面而来的浓浓臭味,尤其是对于本身有狐臭的人,非常尴尬又令人烦恼。
相传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唐朝杨贵妃,素患「狐臭」之疾。平日除使用沉香薰香之法,洗澡时更加入玫瑰花及中药材丁香等,辟除难闻又恼人的体味,才能获得到唐玄宗的「三千宠爱在一身」。

什么是臭汗症(狐臭)?
臭汗症 (Body Odor) 是汗液特殊气味或汗液被分解而放出臭味的病症。本病与中医学文献记载的「狐臭」、「体气狐气」相似。

现代医学(西医)治疗臭汗症主要包括保守治疗,激光治疗及手术治疗。一般轻度的腋臭主要以保守疗法为主,使用止汗喷雾、口服止汗药物,局部使用杀菌药物等;严重者采用激光直接将腋窝的汗腺破坏,从而抑制汗腺的排泄;及手术彻底清除腋窝的大汗腺。

中医药治疗「狐臭」的方法
中医学认为狐臭的病因病机,主要由于父母的遗传体质,或因其湿热郁于皮肤腠理,臭汗外溢而成。臭汗症(狐臭)的主要临床症状:多见于多汗、汗液不易蒸发和大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足部、肛周、外阴部、脐部及女性乳房等,以足部及腋部臭汗症最为多见。

✽足部臭汗症 - 常与足部多汗症伴发,有刺鼻的臭味,尤以夏季出汗后未及时洗脚时更甚。
✽ 腋部臭汗症 -又称腋臭,俗称狐臭。为一种特殊的刺鼻的臭味,夏季出汗时更甚,常见于青壮年。女性多见,轻重不等。到老年时可减轻,常有遗传性,同时伴有色汗,以黄色多见。多数患者外耳道内有柔软的耵聍,少数患者的外阴、肛门和乳晕等部位也可散发出此种特殊臭味。

一、内治法
中医药治疗汗臭症(狐臭)必须辨证施治,治疗大法是清热祛湿,敛阴止汗。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可分2型:
1.湿热蕴积
主症:双腋、外阴、乳晕散发异常气味,运动出汗时更甚。口苦口乾,大便稀烂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肝利湿除臭。
方药:柴胡清肝利湿汤加减。
柴胡,绵茵陈,车前草,白花蛇舌草,山栀子,龙胆草,土茯苓,玄参,金银花,夏枯草,鸡蛋花,木棉花,通草,甘草等。
2.阴虚内热
主症:运动时双腋下散发臭气,多汗,手足心热,心烦口乾,多梦失眠,大便乾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敛汗。
方药:生地麦冬饮加减。
生地黄,玄参,麦冬,五味子, 乌梅, 浮小麦,煆牡蛎,茯苓,淡竹叶,石斛,炒酸枣仁,夜交藤,甘草等。
*注意:有伤风感冒、体质虚寒、泄泻、孕妇及小儿不适用。
二、外治法
可用荆芥 20g, 藿香 20g,丁香 10g, 黄连 10g,大黄20g,枯矾15g;煎水待凉后外洗局部患处。
*注意:有皮肤过敏者、儿童及孕妇慎用。
预防与调护
臭汗症患者平时要多洗澡,勤换衣服。注意保持腋窝及身体多汗部位的清洁乾燥,多穿棉质容易吸汗而透气的衣服;体胖者建议减重及适当运动;避免过吃辣椒、烧烤、油炸食物、甜品及乳制食品等;饮食适宜清淡易消化;多喝具清热健脾祛湿作用的汤水及茶类;适当可喷涂去汗剂、香水或用沉香等熏香祛除臭味;保持心情平和调畅,减少动怒。
臭汗症(狐臭)建议食疗方(爱诗博士自拟方)
一、祛湿清热加味五花茶
材料: 夏枯草10克,金银花10克,杭菊花10克,槐花10克,玄参10克,鸡蛋花10克,木棉花10克,甘草3克
方法:先用清水冲洗所有材料,放入适量冷水浸泡10分钟;大火煮开后用小火煎煮15分钟倒出,再加热水翻煎10分钟;混合分2-3饮用。
功效:清热祛湿、解毒除臭。适合湿热型臭汗症(狐臭)患者。
二、洋参石斛滋阴敛汗茶
材料:石斛5克,西洋参片5克,麦冬5克,五味子5克,乌梅2个
方法:先将所有材料放入在保温杯内,加入适量热开水浸泡30分钟后全日多次饮用。
功效:清热养阴,益气敛汗。适合阴虚内热型臭汗症(狐臭)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