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外交活动好戏连台,令人目不暇接、耳目一新:
9月5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在印尼举行的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印尼进行正式访问;
9月8至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应邀出席北韩国庆75周年活动并访问当地;
9月9至10日,李强出席在印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八次峰会;
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出席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第八届东方经济论坛。
9月14至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李希出席在哈瓦那举行的“77国集团和中国”峰会,并对古巴进行正式访问;
9月16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马耳他进行了多轮会晤;
9月18日,国家副主席韩正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其间分别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9月18至21日,王毅赴俄出席中俄第十八轮战略安全磋商。
就在中国领导人频繁出访的同时,外国政要也排队访华。本月除了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柬埔寨首相洪玛奈等访华外,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意大利副总理兼外长塔亚尼、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长吉尔博特、英国外交发展大臣祈维利先后来华访问。而即将于本周六(23日)开幕的杭州亚运会,以及将于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更令中国主场外交引人注目。
大国外交,不同凡响。每一场外交活动,不仅是中国与相关国家的互动交流,也牵动着许多国家的利益。透过近期中国外交热点,可以观察中国的外交大格局,以及对世界政治经济走向的深远影响。
“习近平外交思想” 8大重点
看中国外交大格局,首先要读懂“习近平外交思想”,其指明了“8个重点”。
“8个重点”当中有3点很宏观,可以理解为中国外交的长期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点要求。当中的5点有具体指向,包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实走深、行稳致远,推动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要运筹好大国关系,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要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推动周边环境更加友好、更加有利”、“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形成携手共进、共同发展新局面”、“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文章”。
对照以上5点,李强出席G20峰会、王毅和沙利文会谈,正是着力“运筹好大国关系”;李强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峰会、张国清出席第八届东方经济论坛、刘国中率团访问北韩,正是着力“周边外交”;李希出席“77国集团和中国”峰会,正是着力“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是着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实走深、行稳致远”。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中国新时代外交工作的根本遵循。以总书记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运筹帷幄,中国外交既注重整体布局,又突出重点;既“多点开花”,又精准发力,大国外交的空间愈来愈广阔。
“3个关键词” 标注发力方向
看中国外交大格局,须看准3个关键词:“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这标注了中国外交的3大发力方向。
先看“大国关系”,习近平曾多次讲到“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李强在G20峰会上发表演讲时,呼吁G20国家做“3个伙伴”: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伙伴、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的伙伴、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伙伴。这彰显了“中国担当”,也是希望大国要扛起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责任。韩正在会见布林肯时表示,“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既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中国的发展对美国是机遇而不是挑战、是增益而不是风险,双方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再次阐述了中国处理中美两个大国关系的原则立场。
再看“周边外交”,李强在印尼出席了第2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等重要会议,会见了多位东盟国家领导人,聚焦“融合与合作”主题,提出中方的3点建议:更好发挥促进发展作用,激发区域增长活力;更好发挥战略对话作用,增进各方相知互信;更好发挥东盟主导作用,共促包容互利合作。把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更拉近了一步。在俄罗斯,张国清与俄方谈了“区域发展战略协调对接”;在北韩,刘国中与朝方谈了农业和医疗卫生领域的交流合作。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
又看“发展中国家”,此次“77国集团和中国”峰会通过了《哈瓦那宣言》,强调迫切需要对国际金融格局进行全面改革,采取更具包容性和协调性的全球金融治理方式,反对针对发展中国家实施单边制裁,反对技术垄断等阻碍发展中国家技术发展的不公平做法,呼吁国际社会为科技发展营造开放、公平、包容、非歧视的环境。这是在世界变乱交织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声。
主场外交折射中国吸引力
看中国外交大格局,必须关注中国吸引力。
尽管美西方很不情愿看到中国崛起,以“小院高墙”、“集团对抗”、“意识形态划线”等方式阻止中国快速发展。但本月以来,美、加、英、意政要接连访华再次说明,中国的吸引力不可抗拒。
雷蒙多是继布林肯、耶伦、克里之后,今年6月以来第4位访华的美国高官。美国高官访华的成效有限,但从他们火急火燎的心情和访华的目的来看,如果美国不与中国合作,将很难应对许多棘手问题。加拿大和英国是美国的铁杆“马仔”,在中加、中英关系长期不睦的背景下,他们近来访华耐人寻味。此前的8月31日,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更对中国媒体直言,“我是英国驻华大使,不是美国驻华大使。”让人产生很多联想。塔亚尼访华则表明,意中两国关系无惧外部因素的干扰。
近期中国主场外交还有两大热点,一个是杭州亚运会,藉体育盛会开展外交活动是各国的惯常做法,亚洲多国领导人出席杭州亚运会活动,是继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后,中国再次掀起“体育外交”热潮。另一个是即将在10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可以预见,各国政要云集北京,“中国方案”备受关注。
中美关系仍是“重头戏”
中国的超大市场规模和完备的产业体系,不容忽视;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容忽视;中国倡导建设的“一带一路”这个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不容忽视。你来,或者不来,中国的吸引力都在那里!这是中国外交大格局的“硬支撑”,也是中国主场外交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看中国外交大格局,中美关系是最大看点,也是“重头戏”。
王毅和沙利文在马耳他举行了长达12个小时的会晤,单从时间看,超过了今年5月两人在维也纳8小时的会晤。从美方发布的新闻稿来看,重点不是“竞争”,而是“管控分歧”。其中,双方花时间最长的是台湾问题。王毅再次重申,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是中国国家利益核心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
据悉,双方同意中美将在近期相继举行亚太事务、海洋事务及外交政策磋商。它向外释放出的讯号是中美之间尽管有各种分歧,但双方的沟通渠道和危机管控手段够多也够用,不会“擦枪走火”。这对全球市场、对中美经济都是利好消息。
以2018年特朗普政府挑起对华贸易战为开端,中美关系进入了摩擦期、震荡期,这个期限会持续10年、15年,还是20年?不得而知,但只要双方不会“擦枪走火”,对中美两国及世界都是福音,这也正是中美关系的重要性。
香港作为一个开放型的经济体,与世界发达经济体之间联系紧密,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聚焦近期中国外交热点,看清中国外交大格局,洞察地缘政治新变化,并梳理其与香港的“共振点”,这对于香港发展至关重要。如何从变局中谋机遇,值得香港管治团队和社会各界深入思考。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