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龙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第八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近日在港成功举办,论坛吸引了接近6 000名来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包括10多国的官方代表和多名国际商界重量级人物,以及逾100个代表团和超过35家央企参与,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郑雁雄亦在开幕环节致辞。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2013年倡议并主导的跨国经济带,投资近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其范围涵盖中国历史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行经的中国大陆、中亚、北亚和西亚、印度洋沿岸、地中海沿岸、南美洲、大西洋地区国家的重大开发计划。
“一带”,是指从中国大陆出发,沿著陆上丝绸之路以欧洲为终点: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新疆经巴基斯坦到印度洋、中亚与西亚到达波斯湾和地中海沿岸各国。中国积极与这些国家及地区发展新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加强沿路的基础建设,“一带”连接亚太地区与欧洲,中间经过的中亚地区,像上海合作组织中的中国大陆、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和乌兹别克都在丝绸之路上,其他5个观察员国及3个对话伙伴也在丝绸之路沿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包括西北的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宁夏,西南的重庆、四川、广西、云南。
“一路”,则是指沿著海上丝绸之路:自中国大陆由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或是从中国大陆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航点包括: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可伦坡、加尔各答、奈洛比、雅典、威尼斯。以发展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南亚、中东、北非及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
而“丝绸之路”,则是指从汉唐古都长安或洛阳出发,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欧洲,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最远到达西亚诸国的陆上贸易通道,东汉时班超再次出使西域打通了荒废已久的丝绸之路,将东端延伸到京师洛阳,西端延伸到欧洲(罗马)。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上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十年过去,中国的新疆已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大赢家,并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笔者近期刚好从新疆归来,就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感觉到“一带一路”给新疆带来的巨大变化。
这次我们参观了“一带一路”其中一个重要节点霍尔果斯口岸,且看官方公布的数据:2023年1月1日至7月21日,该口岸出入境车辆突破10万辆次,同比增长148%;商品车突破5万辆,同比增长106%。进出境中欧(中亚)班列3864列,同比增长16.8%;过货量528.3万吨,同比增长30.4%。自2008年以来通过该口岸销售到中亚国家的蔬菜、果品接近20万吨,其中90%以上来自内地。霍尔果斯口岸已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果蔬出口通道。而口岸旁边的中哈合作区自2012年4月18日正式封关运营以来,2012年共验放出入境人员17万人次,2017年达到554万人次,6年来共增长了32倍。截至2018年3月,合作中心出入境人数达1779余万人次,贸易额227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约为87%和225%。
这只是共建“一带一路”成果的一个缩影,从中吉乌铁路到中巴经济走廊、中缅经济走廊、中越经济走廊;从东南亚到中东、中东欧,“一带一路”给沿线一百多个个签约国家不但带去了新的资金、新的技术,也带去了新的资讯和新的理念,除此之外,一些新的复合型结构,诸如低碳“一带一路”、公共卫生“一带一路”、5G数码化“一带一路”,即“绿色丝路”、“健康丝路”和“数字丝路”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成为世界经济成长的一个巨大动力。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随著倡议的实施和推行,一个发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正从美好愿景变为现实,面向未来,中国将持续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中国还将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互惠互利环境,共同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作者系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成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